埃貢·布倫斯維克

埃貢·布倫斯維克

埃貢·布倫斯維克 [Egon Brunswik, 1903.03.08-1955.07.07],美國心理學家,是機率機能主義的創始人。出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最初在維也納大學專修工程學,後來對心理學發生了興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貢·布倫斯維克
  • 外文名:Egon Brunswik
  • 別名:布倫斯威克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 出生日期:1903.03.08
  • 逝世日期:1955.07.07
  • 職業:伯克利大學心理學教授
  • 畢業院校:維也納大學
  • 主要成就:機率機能主義的創始人
    提出測量知覺恆常性的公式
  • 代表作品:《心理學概念結構》
人物生平,《心理學概念結構》,主要貢獻,1.知覺恆常性測量公式,2.機率機能主義,3.引路人,

人物生平

1903年,出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1921年,畢業於Theresianische學院,在讀期間,他學習了數學、科學、經典、歷史等學科。
1927 年,在 K.布勒的指導下獲得維也納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與此同時,還通過了數學和物理教師考試。
1931-1932 年,在安卡拉作為一名訪問講師,並創建了土耳其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1934年,成為維也納大學的編外講師。
1935 年,來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托爾曼的研究所里工作。
1937年,成為伯克利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
1938年,和Else Frenkel-Brunswik 於紐約結婚,同年,參加組織了國際科學大會國際委員會的活動。
1943年,成為美國公民。
1947年,成為伯克利大學的全職教授。
1955年,因不堪忍受漫長而痛苦的重症高血壓疾病,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心理學概念結構》

1934年,布倫斯維克在他的專題著作中提出了機率論機能基本觀點。後來,他在《心理學概念結構》一書中更加完整地闡述了這種觀點:“有機體學習去利用接近的線索來顯示其程度,這些線索預示著較遠的情景,而我們很少有關於我們自己的信息(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有限的環境裡),我們根據機率論來進行知覺,即在現行條件下,最高顯示的經驗通常會被接受”。
機率機能主義也叫透鏡模型(Lens Model)或者,它是布倫斯維克提出的一種知覺模型。他認為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法預見的,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很必然的聯繫,如對物質的大小、距離、形狀及其他物理特性的知覺,實際上也是一個複雜的行為獲得過程的結果。它包含著建立在觀察者生活經驗基礎上的一系列判斷過程。個體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對環境的真實特徵(本質)做一可能性的判斷。它強調知覺是一個機率計算的過程,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這一透鏡模型就是用來描述知覺過程中的幾個不同階段。
《心理學概念結構》《心理學概念結構》
首先,必須有一個遠刺激,即指外在環境中存在的、個體所試圖感知的真實物體或聯繫。但個體無法真實了解或作用於遠刺激,他只能從近刺激,即感覺受納器所接受的刺激處獲取信息,來重新構造遠刺激。例如,一個小的樹影既可以是遠處的一棵大樹,也可以是近處的一棵小樹產生的。
其次,布倫斯維克認為,不同的視覺結索因其生態效度不同,因而在對遠刺激的描述上具有不同的有效性。在上個例子中,線條透視比網膜大小能更好地說明樹的距離遠近。人們通過經驗不斷評價各種線索的效度,並更多地利用高效度的線索進行知覺。
行為獲得的最後一個階段是重構遠刺激,即人們根據感官獲取的近刺激的信息,對各種線索效度的評價以及它們的組合方式來形成自己的知覺。這一知覺通常可以較好地反映遠處的物體,即使有錯誤,也可以隨經驗的積累而修正。
這一理論模型有時也被稱作機率功能主義。它能較好地解釋包括知覺恆常性及視錯覺在內的許多知覺過程。

主要貢獻

1.知覺恆常性測量公式

1929 年,布倫斯維克提出測量知覺恆常性程度的公式,簡稱 BR,BR=(R-S)/(A-S)。用這一公式來測量大小知覺恆常性時,式中 R 代表知覺大小(被試反應),S 是根據視角計算的物體映象大小,A 代表物體的實際大小。當知覺到的大小與物體的實際大小很接近時,BR 趨於1,這表示趨於完全恆常性;當知覺到的大小圓視角計算的大小很接近時,則表示基本上沒有恆常性。
他認為:知覺大小不完全領帶於因距離而改變的,也不完全恆常性規律與物體的實際大小相一致。BR 從 0 到 1 之間的數值,表示知覺大小偏離小或趨於保持物體的實際大小相一致。BR 從 0 到 1 之間的值,表示知覺大小偏離視角大小或趨於保持物體的實際大小的程度,從而反映同程度的大小知覺恆常性。
例如,身高 1.7 米的人由 1 米移至 5 米處,其知覺大小為 1.5 米,按視角計算大小為 0.34 米,BR=(1.5―0.34)/(1.7―0.34)=0.85。這就是說,大小知覺的恆常性為 85%(0.85×100%)。這個測量知覺恆常性程度的公式又稱為布倫斯維克比率。人們在研究大小、形狀等知覺恆常性時,一般都採用布倫斯維克比率。

2.機率機能主義

1934 年,布倫斯維克在他的專題著作中提出了機率機能主義的基本觀點。後來,他在《心理學概念結構》一書中更加完整地闡述了這種觀點:“有機體學習去利用接近的線索來顯示其程度,這些線索預示著較遠的情景,而我們很少有關於我們自己的信息(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有限的環境裡),我們根據機率論來進行知覺,即在現行條件下,最高顯示的經驗通常會被接受”。

3.引路人

布倫斯維克認為為了理解知覺,研究者只需使用“生態學調查法” ——一種對現實世界的尤事尤物在自然環境下進行研究的方法。在對人類和行動的個案研究上,布倫斯維克強調,要像研究有機體本身那樣來研究有機體周圍環境的性質。他的機率論觀念使他成為 W.F.埃斯蒂斯的引路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