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德·胡塞爾

埃德蒙德·胡塞爾

埃德蒙德·胡塞爾 Edmund Husserl 1859.04.08-1938.04.27,德國哲學家,現象學的奠基人。出生於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的普羅斯涅茲城(Prossnitz)的一個猶太家庭,因肺炎逝於德國弗賴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德蒙德·胡塞爾
  • 外文名:Edmund Husserl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的普羅斯涅茲城
  • 出生日期:1859.04.08
  • 逝世日期:1938.04.27
  • 職業:哲學家
  • 畢業院校:奧爾繆茲的德國公學
  • 代表作品:《論數的概念;心理學分析》
基本信息,成長過程,學術生涯,退休期間,埃德蒙德·胡塞爾思想,思想的主要觀點,思想的發展,心理學上的貢獻,首創現象學,將心理學定位為中間科學,著作,年代詳細簡介,

基本信息

成長過程

埃德蒙德·胡塞爾的父親是服裝商人,他 1876 年畢業於奧爾繆茲的德國公學,1876-1878 年在萊比錫大學學習物理學、天文學和數學,間或也去聽馮特的哲學講座。接著他去柏林,在弗利得利希·維爾海姆大學繼續學習。1881 年他去維也納大學,1882 年以有關微積分的變分的論文得數學博士學位。在1884-1886 年間他專心傾聽 F.布倫塔諾的有關心理學和哲學的講課。在布倫但諾的影響下,他決心獻身於哲學。1886 年布倫塔諾推薦他去德國哈雷大學參與他弟弟斯圖姆夫的研究,此後數年間,胡塞爾在思想上孕育了他的現象學思想。1887 年他以《論數的概念;心理學分析》一文完成教授資格論文答辯,同年他和夏洛特(Malvine Charlotte Steinschneider)結婚,他們共有三個孩子。

學術生涯

胡塞爾的學術生涯始於 1887 年的哈雷大學,他在那裡講學,執教哲學課程達 14 年之久。他後來回顧說,哈雷時期是他一生學術活動中最艱難的歲月。由於苦於在“意識的心理分析和數學與邏輯的哲學基礎”之間調和的困難,而使他幾度打算放棄哲學職業。1891 年他發表的第一部著作《算術哲學:心理與邏輯研究》就反映出了這種內心的矛盾。1900-1901 年他發表兩卷本的巨著《邏輯研究》,首次提出了現象學的基本原理,奠定了現象學描述分析方法的基礎。1901 年經數學家希爾伯特推薦,胡塞爾到哥廷根大學執教,1906 年當他 47 歲時被提升為正教授。哥廷根時期既是胡塞爾現象學趨於成熟的時期,也是早期懸想學運動形成和活躍的時期。這時,在他周圍聚集著一批年輕的學者,他們具有共同的生活和工作風格,熱衷於現象學研究,逐漸形成了並沒有正式組織起來的早期現象學活動。期間,胡塞爾於 1910 年發表了一篇重要的、作為現象學宣言的長文《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

退休期間

從 1916 年起直到 1928 年他退休,他在德國的弗萊堡大學教授哲學。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是他在該大學的哲學教職的繼承人。從弗賴堡大學開始,他的學術研究作風有了改變,不再熱心於建立學派和廣招弟子,而是傾向於獨思默想了。1922 年他應邀赴倫敦大學作了四次著名的講演,這份講稿經過整理於 1929 年發表,題名為《形式邏輯與超驗邏輯》,後來他把這部著作稱作是自己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

埃德蒙德·胡塞爾思想

思想的主要觀點

1、現象學是一個試圖如其所現的那樣來描述事件和行動的一個哲學流派。它批評那種只把自然科學所描述的東西視為真實的傾向。現象學旨在就其所有的多樣性、全面性以及所有的性質,來重構世界,反對那種以科學主義的哲學為基礎的單向度的標準化。
2、胡塞爾派的術語生活世界: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連同它的日常物件和思想(現象、行動者和語言表達),如其對使用者所顯現的那樣。因此,和語言使用者一樣,使用中的語言也構成了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3、生活世界具有認識論上的優先性。科學不僅在歷史上起源於生活世界,而且生活世界是使科學活動成為可能的認識論的前提條件。
4、現象學的任務不僅要描述出現在不同語境之中的現象(工具、意向、同伴等)。它的更深層次的目標是要發現在生活世界中使人類行動(包括科學活動)成為可能的條件。目標是要發現人類行動和合理性的構成意義的條件。
5、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認為自由具有一種構成性的意義。自由具有一種作為行動之必然條件的邏輯地位:說某人行動,就是說某人在這樣或那樣的意義上意向性地、有意識地行動。自由構成了行動,既正是因為自由,行動才成為可能。

思想的發展

主要以胡塞爾的四部主要著作為路標,紹述了胡塞爾現象學思想的發展路程:從現象學的建立,到先驗現象學的轉變,互動主體性現象學的提出,生活世界理論的探討,勾勒了胡塞爾現象學的心路歷程。胡塞爾哲學思想的發展可分為 3個時期:前現象學時期(1900年以前)、現象學前期(1901~1913)和現象學後期(1913年以後)。
20世紀初眾多的西方哲學家一樣,胡塞爾(E·Husserl)也是從數學入手開始其學術生涯的。起初,胡塞爾在大學裡學的是天文學和數學,熱衷於對數學基礎的探求,並在維也納大學取得了數學博士學位,後來還成為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K·Weierstrass)的助手,在這裡,魏爾斯特拉斯的人格和學問對胡塞爾有深刻的影響,同時,數學所要求的明晰性和精確性也始終影響著他。對數學基礎的探求使他轉向邏輯的基礎的探求,這種對數學和邏輯的基礎的探求使他一步步地進入到哲學的領域。在他的同鄉,後來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總統的馬薩里克(T·Masaryk)的引導下,胡塞爾重返維也納大學,聽了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布倫塔諾(F·Brentano)的課,最終在布倫塔諾的影響下,胡塞爾完全地轉向了哲學,開始了其一生的“哲學漫遊”。他後來回憶說:“我是聽了布倫塔諾的講演之後才決心選擇哲學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的,這是因為他的講演使我樹立了這樣一種信念:哲學也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它也能以最嚴格的科學精神來對待,而且必須以這種精神來對待。”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信念,胡塞爾把建立一門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從而為其它一切科學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作為其終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標。胡塞爾的一生是典型的德國學院哲學家的一生,就象海德格爾曾經對亞里士多德所做的描述一樣,“他生出來,他工作,他死了。”
不僅如此,胡塞爾還視哲學如同他的生命,對哲學有一種獻身精神,是一個有著宗教般虔誠的哲學家,為此,胡塞爾為了建立他心目中的嚴格科學的哲學傾注了畢生的精力,而他自稱是一個哲學的“永遠的”探索者和漫遊者。我們且不管事實上胡塞爾是否達到了他心目中所謂的“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也不管別人怎樣對胡塞爾的現象學哲學所作出的評價,至少在胡塞爾看來,他的現象學就是這樣一門嚴格科學的哲學,他甚至不無自豪地宣稱:“現象學可以說是一切近代哲學的隱秘的憧憬。”
就此而言,我們可以說胡塞爾的現象學仍屬於近代西方哲學的傳統,而胡塞爾則可能是現代西方哲學家中最後一位傳統意義上的 “純粹哲學家”,蓋因在他之後的現代西方哲學家們,幾乎沒有人象他那樣把哲學當成一門嚴格科學去追求,也沒有哪個哲學家再去探尋一種絕對的、永恆不變的基礎;相反,他們試圖把哲學排除在科學之外,同時去消解作為一切科學的基礎。也許,正因為這一點,胡塞爾及其現象學更顯其在哲學史上的重要性。
胡塞爾的思想以《邏輯研究》為標誌,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前現象學時期和現象學時期,筆者基於考察的需要,在這裡主要對胡塞爾現象學時期的思想發展作一描述性的紹述。這一簡單的紹述則是以胡塞爾的四部主要著作為其“路標”。

心理學上的貢獻

首創現象學

在心理學史上,現象學研究始於胡塞爾。現象學(phenomenogogy)一詞的簡單解釋是指心理現象的科學研究。心理現象是指個人面對某一事件所獲得的立即經驗,包括感覺、感情、知識、幻覺、意向、意識等。至於現象研究所採用的科學方法,則主要指內省法(當事人自己的陳述)。胡塞爾的現象學,旨在採用科學方法將傳統哲學建構成一門哲學科學。他雖主張內省法研究意識,但他並不同意當時馮特研究意識時用內省法去分析意識構成元素的做法。他採取的是布倫塔諾意動心理學的取向,用以研究意識經驗。
胡塞爾的現象學強調心理學研究的意識,是個人面對事件時產生的立即經驗。人的意識不是抽象概念,也非記憶中的舊經驗。他所指的意識,是指對某事件(人事物)所產生的意識。他特彆強調個人的立即的、主觀的經驗,也就是直覺(或直觀,intuition),直覺是不需靠意識判斷即可獲得的知識。因此他主張心理學家研究受試者心理現象時,應遵守“觀察先於分析”的原則,惟因此方能真正了解對方的心理現象。
例如深山中見到一株從未見過的花(直接經驗),不能靠植物分類的知識了解它的性質,只有一看再看,不同時間的繼續研究,才會真正了解這株花的本質。又如月亮錯覺(高空的月亮看起來比接近地平面時小)時觀察者的直接經驗,也是其心理現象,心理學家對此月亮錯覺不能武斷地拿物理科學的知識加以否定,而必須觀察多數人的心理現象後,再試圖找出合理解釋。
胡塞爾的現象學對以後心理學的諸多發現,具有極大的啟發作用。20 世紀初的存在主義、完形心理學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在理論上都受到了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

將心理學定位為中間科學

他將人類的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人類對外在世界所累積的經驗,這類知識就是自然科學;另一類是人類對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所累積的經驗,這類知識就是哲學。胡塞爾稱自然科學知識是人類“外在導向”經驗,哲學知識為“內在導向”經驗。如此分類旨在為心理學定位。他將心理學定位為“中間科學”,意指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內在導向經驗與外在導向經驗之間的科學。

著作

胡塞爾生前出版過 7 本著述,死後留下大量的遺稿。這包括還沒交付出版的著作的手稿、在大學講課的講稿、和各種有關哲學問題的隨筆和札記。從 1890 年至 1938 年他共寫下 45000 頁有關現象學的基本問題和用現象學的觀點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的速記稿。
重要著作:
邏輯研究》(1900~1901)
《內時間意識的現象學》(1905-1910年)
現象學的觀念》 (1907年)
《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1910年)
純粹現象學通論》(1913年)
《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學》 (1927年)
《笛卡爾沉思》(1929年)
《經驗與判斷》(1938年)

年代詳細簡介

1859年4月8日胡塞爾生於現屬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羅斯涅茲城,系猶太族後裔。
1876年冬-1978冬年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哲學。首次閱讀哲學著作:貝克萊。首次與托馬斯·馬塞瑞克接觸。
1878年-18881年進入柏林大學。學習數學(隨L.克羅耐克和C.魏爾斯特拉斯等人學習)。
1883年夏季學期,胡塞爾成為魏爾斯特拉斯的私人助手並且“從他那裡獲得了科學追求的倫理思想”)以及學習哲學(隨F.保爾森學習)。
1881年-1882年:維也納大學,學習數學。
1886/87冬季學期-1887夏季學期,薩爾河畔的哈勒大學。聽施頓普夫講座。布倫塔諾推薦胡塞爾到施頓普夫處做教授資格論文。
1887-1901年期間在哈勒任私人講師。
1901-1916哥廷根時期。
1901年秋季被任命為編外教授。
1916-1928年期間在弗萊堡任正教授。
1928年退休。
1928年4月:由於要到10月1日才有可能聘請海德格爾作為胡塞爾的教席繼續人,因此文化部請胡塞爾在此期間繼續管理哲學教席。
1936年1月25日:帝國科學,教育和國民教育部強迫胡塞爾退出由利伯特在貝爾格勒組建的哲學組織。
1937年6月8日:胡塞爾申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第九屆國際哲學大會,未得到帝國總理府的允許。
1938年4月27日:胡塞爾逝世,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