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縣文化館

垣曲縣文化館

垣曲縣文化館始建於1952年,前身為“國民教育館”,1958年有老縣城搬遷至新垣曲縣城。垣曲縣文化館是山西省文化廳命名的“文明文化館”,運城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單位”,中國民眾文化學會單位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垣曲縣文化館
  • 建設時間:1952年
  • 副研究館員:1 人
  • 館員:3人
概述,具體情況,⑴、設施建設,⑵、活動開展,⑶、團隊建設,⑷、文藝創作,⑸、公共服務,⑹、“非遺”保護,⑺、創新管理,地圖信息,

概述

現有職工15人,其中副研究館員1 人,館員3人,助理館員7人,職員2人,中級工2人。專業構成:群文調研及文學3人,書法1人,美術2人,音樂3人,舞蹈2人,攝影1人。人員工資一直由財政全額撥付,活動經費基本沒有。
內設機構有文藝創作部:負責理論調研、文學藝術、內部資料編輯;文藝演出部:企業文化下鄉、文化廣場等演試記蒸出活動,輔導戲劇、曲藝、舞蹈;藝術展覽部:舉辦各種藝術展覽,輔導業餘美術、書法、攝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蒐集、整理、研究民間藝術,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藝術培訓中心:開設各種藝術培訓班,負責館內陣地活動;辦公室:上傳下達,管理檔案,打字複印,水電維修。
館長董俊高,男,生於1959年。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副研究館員。中國民眾文化學會會員,運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1995年任館長至今,2007年7月兼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主任。

具體情況

⑴、設施建設

原館一部分土木瓦房建築系58年所建,一部分磚混結構建築系70年代所建,因資金困難,年久失修,無法滿足公共民眾文化活動需要,2009年,在省市各級部門的支持下,在原址新建文化館文化藝術中心大樓。總建築面積4100㎡,建成後的文化館大樓設有展覽中心一個,舞蹈排練廳兩個,培訓中心教室10間,多功能演藝廳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一個。原有陳舊資產部分報廢,現有固定資產8萬餘元。館內設備主要有:演出音響1套、手風琴一部,電腦2台、打字複印機2台、數位照相機2部、數碼攝像機1部等。

⑵、活動開展

最近兩年文化館主辦的活動,主要有:組織輔導少兒節目參加中央電視台白料淚“同一個希望”晚會;組織民家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武高蹺參加“中華絕技絕藝博覽會”展演;參加廣場民間藝術展演;組織農村莊戶劇團小戲調演;舉辦常規的元宵節廣場遊藝活動;舉辦每年一屆的消夏“飲食文化節”活動和節日慶典文化活動;舉辦“民間藝術大賽”,“少兒書畫大賽”,“非遺項目展演”,“農民歌手大賽”,“廉政文化書畫展”、廉政文化輕騎隊下鄉演出、“國慶六十年紅歌合唱大賽”等。

⑶、團隊建設

館屬演出團隊2個,即“文化下鄉輕騎隊”、“藝術幼稚園舞蹈隊”,每年演出30餘場次;文化館組建並管理的的協會有“書畫學會”、“美術協會”、“攝影協會”、“奇石根藝協會”、“詩詞楹聯學會”等,成員百餘人,每年舉辦各種藝術活動20多次;村鎮“民眾文化活動基地”4個;指導的農民業餘劇團30多個,輔導的兒童文化園有一個國家級,1個省級。
採取“成員註冊、平時分散、集中活動”的鬆散管理方法,體現了民眾文化自娛自樂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經費不足等困難。

⑷、文藝創作

文藝創作隊伍以各個放歸鴉想協會為主,主要為理論研究、文學、書法、美術、攝影等,在國家獲大獎的較少,省級的比較多。民間藝人創作充滿了勃勃生機,他們的作品在國家、省級展覽中屢屢獲獎,知名度大增,極有潛力可挖。

⑸、公共服務

主要體現在送文化下鄉,舉辦廣場海阿文化,組織民間藝人參精棗艱加各級藝術展演活動和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特色傳統文化,舉辦各種藝術培訓班以及“聲樂、器樂大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年平均活動30餘次。

⑹、“非遺”保護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我館為省級普查試點縣,其做法受到了省非遺保護中心的高度評價,有五項列入省級保護名錄,八項列入市級保護名錄,28項列入縣級保護名錄,普查整理信息2300餘項。

⑺、創新管理

內部管理採取全員聘任制,每年都簽訂聘任書,確定崗位、職責、任務;業務方面主要分五大塊:群文調研、非遺保護、文藝演出、藝術展覽、藝術培訓,並逐漸加大非遺保護在整殼拔臭個工作中的份量和統領作用;通過出勤獎、單項工作獎、先進工作者獎、輔導創作獎、組織活動補貼等形式,探索分配機制方甩洪影淋面的創新。

⑸、公共服務

主要體現在送文化下鄉,舉辦廣場文化,組織民間藝人參加各級藝術展演活動和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特色傳統文化,舉辦各種藝術培訓班以及“聲樂、器樂大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年平均活動30餘次。

⑹、“非遺”保護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我館為省級普查試點縣,其做法受到了省非遺保護中心的高度評價,有五項列入省級保護名錄,八項列入市級保護名錄,28項列入縣級保護名錄,普查整理信息2300餘項。

⑺、創新管理

內部管理採取全員聘任制,每年都簽訂聘任書,確定崗位、職責、任務;業務方面主要分五大塊:群文調研、非遺保護、文藝演出、藝術展覽、藝術培訓,並逐漸加大非遺保護在整個工作中的份量和統領作用;通過出勤獎、單項工作獎、先進工作者獎、輔導創作獎、組織活動補貼等形式,探索分配機制方面的創新。

地圖信息

地址:新城大街103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