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七環

垃圾七環

在一張衛星地圖上,長年拍攝“垃圾圍城”的攝影師王久良用黃色標籤將自己拍攝過的非法垃圾填埋場標註出來:在北京中心城區外,密密麻麻的標籤已形成了一個黃色的“七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垃圾七環
  • 外文名:sadasd
  • 性質:名詞
  • 類別:環境衛生
來由,現狀,原因分析,解決辦法,

來由

一個名為“垃圾圍城,北京——一個攝影師眼中的映像”的網帖引發大量網民“圍觀”。在震驚於攝影師鏡頭記錄的北京周邊非法垃圾填埋現象的同時,更多的網民對我國現在的垃圾處理方式提出了反思:垃圾是一种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們能做的難道只是焚燒和填埋? 這個網帖僅在天涯論壇上就獲得超過13萬次的訪問和700多條評論。 垃圾填滿的幾十米深的大坑、生活在“垃圾圈”中的人們、焚燒垃圾的滾滾濃煙、肆虐的蚊蠅和垃圾中覓食的奶牛……網帖中攝影師用圖片語言默默講述著這一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在一張衛星地圖上,長年拍攝“垃圾圍城”的攝影師用黃色標籤將自己拍攝過的非法垃圾填埋場標註出來:在北京中心城區外,密密麻麻的標籤已形成了一個黃色的“七環”。

現狀

1、2005年《各地區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情況》顯示,當年全國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僅為51.7%。建設部2006年調查表明,全國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圍。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5億平方米,相當於75萬畝。
2、2009年3月,北京市政管委會主任陳永疾呼,北京垃圾危機即將出現,“這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北京,“垃圾圍城”並不是第一次。早在1983年,垃圾簡單的填埋方式,導致北京三環路與四環路的環帶區上垃圾成堆,50平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700多座!為突破重圍,北京市斥資23億,才逐漸攻陷這座驚人的圍城。
3、在廣州開展了10年的廣州垃圾分類工作面臨諸多嚴峻的現實問題。2009年4月,是否取消垃圾分類成為廣州熱門話題。而這個熱議背後,是日產垃圾9776噸的廣州,2010年將面臨的垃圾圍城危險。
4、一邊是不斷增長的城市垃圾,一邊是無法忍受的垃圾惡臭,成為城市垃圾處理中的棘手問題。在北京最大的垃圾處理場——高安屯,無論是填埋帶來的惡臭,還是隨焚燒滋生的二惡英,正威脅著附近居民的生活。不想戴著防毒面具,有人無奈選擇了離開,有人積極站出來進行環保戰,上街散步,製作宣傳畫,他們的生活因垃圾而改變。

原因分析

“垃圾圍城”並不是北京特有的現象,事實上,除了人口密集、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大中型城市,在全國的很多其他地方,這也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在廣西昭平縣境內,千年古鎮黃姚因為缺乏有效的垃圾處理設施,每天產生的數噸垃圾幾乎全部未經處理隨意堆放,古鎮的大量土地被垃圾侵占,污水橫流,甚至威脅到下游城鎮的飲水安全。
垃圾七環垃圾七環
一個收益不錯的魚塘,幾個月後成了垃圾場,因為“倒垃圾比養魚更賺錢”;一片濕地被填埋、整平,直至開發;一個垃圾場所處的位置2005年前還是一片水田。“這些人為了一點點利益就什麼都不顧了。”
一些非法垃圾處理場的經營者,他們將城區的垃圾回收,運至農村地區租來的土地上,將可以賣錢的廢品分揀出來後,剩餘的大部分垃圾都留在原地填埋。“一個垃圾場填滿後,他們往往就‘轉戰’到其他地方,繼續著‘租地-回收-分揀-填埋’這一模式。”

解決辦法

“目前我國處理垃圾的政府資源中,95%是用於末端的處理,比如焚燒場和填埋場的建設,但是前端的廢棄、分類、回收、儲運、管理、再利用工作投入卻很少,這部分工作遠遠沒有到位。”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岳經綸說。 “填埋對土地資源破壞太嚴重,相對而言,焚燒可以節省90%土地。”垃圾處理專家王維平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焚燒並不是垃圾處理的上選,但對北京這樣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來說,焚燒的垃圾處理方式還是相對優於填埋。
垃圾七環垃圾七環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史博士毛達建議,垃圾處理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走綜合處理的路線。“同時,政府部門應改變目前對垃圾處理前端資源分配少的現狀,在垃圾分類上面下大工夫,投入資源。”
雖然北京早在多年前便試點推行垃圾分類,但實際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哪個顏色的垃圾箱對應哪一類垃圾沒標明”“用了分類的垃圾箱,可是垃圾車一來還是倒在一起”“找不到扔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不少網民“曬”出了自己想支持環保、主動進行垃圾分類時遇到的尷尬局面。
“上策是不產生垃圾或者少產生垃圾;中策是把垃圾轉化為資源;下策是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廠,爭取100%的無害化處理率。”發帖的網民“安徒生在此”建議。
此外,專家建議,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就應將垃圾的回收與處理納入統籌規劃的範圍,全局考慮垃圾處理問題。
“大家一起創造中國會越來越好的環境吧。當大家一起的時候,總會有些奇蹟力量的。”網友“聽見起航”的話,代表了網民的心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