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山

坦山(1819~1892)日本曹洞宗僧。磐城(福島縣)人,俗姓原,故世人多稱之為原坦山和尚。號鶴巢、覺仙。初名良作。於江戶昌平黌修習儒學,兼攻佛學、醫學。進入佛門後,在明治五年(1872)任教導之職。後以違反出版法,被除去僧籍。未久,應築地本願寺之請,開講佛經。十一年,在東京創立佛仙社,教導學徒。翌年,任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科講師,教授佛教課程。十三年,恢復僧籍後,住最乘寺。歷任曹洞宗大學林總監、管長代理等職。明治二十五年示寂,世壽七十四。著有首楞嚴經講義、心識論、時得抄、惑病同源論、鶴巢集等書,均收入坦山和尚全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坦山
  • 別名:鶴巢、覺仙
  • 國籍:日本
  • 出生地:磐城(福島縣)
  • 出生日期:1819
  • 逝世日期:1892
地名,徐霞客原文,特產,礦產,生態環境,旅遊景點,文物,交通,經濟,通訊,電力,教育,

地名

山東省滕州市柴胡店鎮
山東省滕州市柴胡店鎮西南3公里左右。山前有一大王樓村,山後為坦山村,古時山上有一寺廟,坦山寺。後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寺廟,瘋狂地紅衛兵把和尚都趕跑了,然後搶掠一空,佛像寺廟都被破壞,但殘跡還在。徹底毀滅於90年代,那時候因為發展經濟,被附近的村民開山取石,用作建築材料現今只剩一大坑了,真是悲哀。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萬華岩鎮坦山村
下塘村安和村、新田村相鄰,萬華岩風景區位與其境內,擁有世界奇觀“水下晶錐”。人口1025人,總面積2064.8畝,水田面積1410.7畝,旱地面積640.9畝,農產品以"坦山檳芋"而著稱,形成一村一品。
湖南省宜章縣五嶺鄉坦山村
因從分水到坦山山勢平坦而得名。與福祿嶺村、十二畝村、北湖區相鄰,沙坪鄉境內海拔最高的村。高雲山藏經閣遺址位於其境內,高雲山鐵鐘為縣級保護文物。徐霞客曾留宿於此。以下是由坦山村民胡鎮忠編輯整理。

徐霞客原文

初八日 覓導遊高雲者其人慾余少待,上午乃得同行。余飯後復登岩上,由穹崖之東,叢郁之下,果又得路。上數步,亂石縱橫,路復莫辨。乃攀逾石萼,上俱嵌空決裂,有大石高聳於外,夾成石坪,掩映愈勝,然終不得洞中詩也。徘徊久之,還至失路處,見一石穴,即在所逾石上。乃匍伏入,其內崡岈起裂,列穴旁通,宛轉透石坪下,皆明朗可穿。蓋前越其上,茲透其底,求所謂仙詩,竟無有也。下岩,導者未至,方拽囊就道,忽北路言,大盜二百餘人自北來。主人俱奔,襁負奔避後山,余與顧仆復攜囊藏適所游穴中,以此處路幽莫覺,且有後穴可他走也。余伏穴中,令顧僕從穴旁窺之。初奔走紛紛,已而路寂無人。久之,復有自北而南者,乃下問之,曰:“賊從章橋之上,過外嶺西向黃茅矣。”乃下岩南行,則自北南來者甚眾,而北去者猶蹜蹜sù舉步促狹不前也。途人相告,即梅前司渡河百四十名之夥即”伙”,南至天都石坪行劫。乃東從間道,北出章橋,轉而西還,蓋繞宜章之四郊,而猶不敢竟度國門也。南從舊路一里半,抵牛筋洞北,遂從小徑,西南循大山行。里半,出牛筋洞之後,乃西越山峽,共五里,出峽,乃循青岑南麓行。有路差大,乃西南向縣者,而黃岑之道則若斷若續,惟以意擬耳。共西三里,轉一岡,始與南來大道合,遂北向曲折嶺。二里,直躋嶺坳,其西即“白水流虹”。章水之上源,自高雲山南徑黃岑峒,由此出峽,布流懸石而下者也。〔土人即稱此嶺曰黃岑,然黃岑山尚北峙,此其南下支。〕逾嶺,西北半里,即溯澗行,黃岑山高峙東北,其陽環成一峒,大溪橫貫之。竟峒里半,有小徑北去,雲可通章橋。仍溯溪西行三里,為兵馬堂路口。仍溯溪北轉一里,乃舍溪登嶺。北上一里,西下塢中,是為藏經樓。高山四繞,小澗瀠門,寺甚整潔。昔為貯藏之所,近為賊劫,寺僧散去,經移高雲,獨一二僧閉戶守焉。因炊粥其中,坐臥其中久之。下午,乃由寺左登嶺,岧嶢直上者二里,是為坪頭嶺。逾嶺稍下,得塢甚幽,山幃翠疊,眾壑爭流,有修篁一丘,叢木交映中,靜室出焉。其室修潔,而空寂無人,高山流水,窈然而已。半里,逾塢,復溯澗北上嶺一里,嶺窮而水不絕。此坪頭而上第二嶺也。水復自上塢透峽下,路透峽入,又平行塢中半里,渡澗,東北上嶺。〔澗東自黃岑山後來,平流塢中,石坪殷紅,清泉素潤,色侔móu相當於濯錦;出峽下瀉,珠鳴玉韻,重木翳之,杳不可窺;於是繞靜室西南下注,出藏經嶺南,為大章之源也。〕嶺不甚高,不過半里,漸盤出黃岑北。其處山鵑鮮麗,光彩射目,樹雖不繁,而花色絕勝,非他處可比。此坪頭上第三嶺也。稍過坪,又東北上一里,逾嶺脊。此坪頭上第四嶺矣。其西石峰突如踞獅,為將軍山南來東轉之脈,其東則南度為黃岑山者也。逾嶺北下一里,折而西北下,行深樹中又一里,得高雲寺。寺雖稍倚翠微,猶踞萬峰絕頂。並肇於隆慶五年,今漸就敝,而山門方丈,猶未全備,洵確實峻極之構造非易也。寺向有五十僧,為流寇所擾,止存六七僧,以耕種為業,而昏之梵課不廢,亦此中之僅見者。主僧寶幢,頗能安客。至寺,日猶未銜山,以憊極,急浴而臥。
初九日 起,濃霧翳山,咫尺莫辨,問山亦無他奇,遂決策下山,東北向叢木中下。初,余意為蘿棘所翳,即不能入,而身所過處,或瞻企不辜。及五里至山麓,村落數家散處塢中,問所謂坦山,皆雲即此,而問所謂萬華岩,皆雲無之。徘徊四顧,竟無異處。但其水東下章橋,大路從之,甚迂;由此北逾虎頭嶺出良田,為間道,甚便。遂從村側北上嶺,嶺東坳中,洞水瀉大石崖而下,懸簾泄布,亦此中所僅見。一里,逾坳上,一里半,復溯流北行塢中,一里半,又逾嶺而下,有溪自西而東,問之,猶東出章橋者也。渡溪,又有一溪自北來入。溯溪北行峽中,二里為大竹峒,居民數家,水自西來,想亦黃茅嶺下之餘波也。由竹峒東逾大竹嶺,嶺為大竹山南下之脊,是為分水,東由吳溪出郴,西由章橋入宜。上少下多。東向直下二里,是為吳溪。居民數家,散處甚敞,前章橋流賊所從而西者也。村東一里,有橋跨溪上,度橋北,上小分嶺,亦上少下多。二里,下至仙人場,有水頗大,北自山峒透峽而東,一峰當關扼之,水激石奮。水折而南,峰剖其西,若平削而下者,以為下必有洞壑可憩;及抵崖下,乃絕流而渡,則寂無人煙。乃北逾一岡,二里為歪里。先為廖氏,居人頗盛,有小水自北南去。乃從其村東上平嶺,北行一里,其西塢中為王氏,室廬甚整。詢之土人,昨流賊自章橋北小徑,止於村西大山叢木中,經宿而去,想必有所闞kàn而不敢動也。從此東北出山坳,石道修整,十二里而抵良田。自歪里雨作,至此愈甚,乃炊飯索飲於肆中。良田居市甚眾,乃中道一大聚落,二月間,流寇三四百人亦群而過焉。飯後,雨不盡,止北十里,宿於萬歲橋。按《志》,郴南有靈壽山,山有靈壽木,昔名萬歲,故山下水名千秋。今有小萬歲、大萬歲二溪,俱有橋架其上,水俱自西而東。余以靈壽山必有勝可尋,及遍詢土人,俱無可征,惟二流之易“千秋”存“萬歲”耳。

特產

1、有宵梨,肉質鮮嫩,剖開一天不變顏色;
2、禾花魚,肉質鮮美,平常鯉魚高市場十倍的價格;
3、蘿蔔脆嫩,無雜味,從桌子上掉下來能夠碎成無數塊,郴州境內聞名,
4、有機蔬菜,天然無污染,以及高寒地區,偏矽酸花崗岩流出的山泉水澆灌,蔬菜有獨特的鮮甘味。
5、野生石蛙 、野生“石猴子”河魚,該村水源無污染,石蛙、河魚及其鮮美,近幾年由於用電捕魚很多河魚面臨絕跡。

礦產

現有鉛鋅礦井五口。銀砂隴里有明朝開採的銀礦井口。靛山里胡鎮忠責任山裡有高品位的錫礦和鉛鋅礦。

生態環境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村民靠山吃山,過度砍伐嚴重,2014年擬定的村規民約,對全村進行封山育林,生態環境應該會有很大改觀。

旅遊景點

1、高雲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當時譽為中興祖庭宗師的憨山禪師(1546—1623年),描述高雲山:域內名山,英靈奇秀,鐘天地之精者,五嶽居尊!
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記載:得高雲寺。寺雖稍倚翠微,猶踞萬峰絕頂。並肇於隆慶五年,今漸就敝,而山門方丈,猶未全備,洵確實峻極之構造非易也。寺向有五十僧,為流寇所擾,止存六七僧,以耕種為業,而晨昏之梵課不廢,亦此中之僅見者。主僧寶幢,頗能安客。並留宿於此。
2、靛山里:明代銀礦礦井。
3、瓦場裡:天然的石佛像、萬畝苦筍林。
5、侯家背後:怪石陣。
6、坦門。
7、肖家:千年大樹。

文物

坦山鐵鐘,為縣級文物,現存於宜章縣文物管理所。

交通

以前靠肩挑背托,20世紀90年代通過村民長達十年修築,有一條簡易公路從沙坪里經十二畝抵達每個自然村,21世紀有從分水經隆興坪新修水泥公路到學校門口。礦老闆還修簡易公路到靛山里。

經濟

一般年輕人都脫離農業外出打工。以前因為交通閉塞,經濟落後。21世紀後有很大的改觀。2014年被評為省級貧困村。

通訊

2000年本來通了固定電話,小偷把電纜偷掉後,改用無線固話。移動,聯通信號很弱,一般接不到電話。豆沖可以接收廣東信號。2010年移動公司在上新庵樹信號塔,中國移動信號很好。

電力

照明電力時斷時續。電壓很低。白天一般沒有電。2008年雪災,幾乎所有外線損毀。2010後改接郴電國際的電,有很大改進。

教育

籌資18萬元建學校三層9個教室。現在有老師一名,教十名左右學生,共4個年級在一個教室上課。大部分人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舉家搬進縣城與小孩陪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