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小孔

坐骨小孔

坐骨後緣,坐骨大孔下方的一個空隙。坐骨小 孔前界為坐骨體(體後緣的坐骨小切跡),上 界為坐骨棘和骶棘韌帶,後界為骶結節韌帶。 通過坐骨小孔的結構有閉孔內肌腱和至閉孔 內肌的神經、陰部內血管和陰部神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坐骨小孔
  • 科室:骨科
概述,解剖結構,臨床解剖,

概述

坐骨為髖骨的後下部,呈鉤狀,分體與支兩部分。坐骨為髖骨後下部,構成髖臼的後下部。體的後方有三角形的坐骨棘(ischialspine)。棘的上方有一個坐骨大切跡(greater sciat-ic notch),棘的下方有一個坐骨小切跡(lesser sciat-ic notch)。小切跡的下界為隆凸的坐骨結節( is-chial tuberosity),坐位時,整個人體即承托在此結節上。坐骨結節向前上方延伸為細而扁部分為坐骨支。

解剖結構

由3塊骨組成,髂骨在上、恥骨在前下方,坐骨在後下方。在成年前這3塊骨是分開的,到成年後,這3塊骨在髖臼處癒合成1塊髖骨。髖臼(acetabulum)為髖骨中部外側的一個深凹陷,它接納股骨頭形成髖關節。髖骨是骨盆的組成部分。
由髂骨、恥骨和坐骨構成的一側盆肢帶骨。三骨在髖臼處相交,彼此以軟骨相接;恥骨和坐骨並沿骨盆聯合相接。軟骨在一定時期內能繼續增殖、骨化,停止增殖後三骨即互相癒合。此外,髂骨和坐骨的邊緣、角在發育過程中尚形成骨突。

臨床解剖

位於大腿前面下部,梁丘兩旁外開1.5寸。一側兩穴。
外側髖骨穴: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股外側肌。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和股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旋股外側動、靜脈降支的分支或屬支。內側髖骨穴: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肌。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深層有股深動脈的肌支等。
坐骨構成髖臼後下2/5,其長度男性平均為85.85mm,女性平均為80.8mm,分為坐骨體和坐骨支兩部。坐骨體近似三稜柱狀,為坐位時支持身體重量的部分,可分前後緣和內外面。前緣銳利,形成閉孔後界。後緣肥厚,向上移行為髂骨後緣,構成坐骨大切跡的下部。坐骨大切跡高度男性平均為36.9mm,女性平均為34.5mm,其下方有向後內突出的三角形突起,為坐骨棘,有肛提肌、尾骨肌、上孖肌及骶棘韌帶附著,作為坐骨大小孔的分界。棘下方形成坐骨小切跡,向下續於坐骨結節。坐骨體的外側面朝向前外下方,有閉孔外肌附著,內側面光滑,有閉孔內肌附著,後面為髖關節囊的附著部。坐骨支的前端移行為恥骨下支,坐骨體與坐骨支移行處的後部,骨質粗糙肥厚,為坐骨結節。坐骨結節外觀呈卵圓形,橫切面呈三角形,被橫嵴分為上、下二部,上部附著有半膜肌,下部附著有半腱肌、股二頭肌長頭、大收肌坐骨部,此處為一牽引骨骺。此外,坐骨結節的外側緣尚有股方肌起始,上緣有下孖肌起始,內側緣下部是骶結節韌帶的附著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