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安街道

坊安街道

坊安街道辦事處位於濰坊市東南方15公里處,轄59個行政村耕地面積8.2萬畝。該街道位置優越,是進入濰坊市區的“南大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更是投資興業的“黃金寶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坊安街道
  • 政府駐地:坊子區
  • 面積:87.5平方公里
  • 人口:4.9萬
  • 機場:濰坊飛機場
  • 遺址:周文化遺址
地理區位,自然概況,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狀況,基礎設施,

地理區位

坊安街道西與坊城街道毗鄰,北與坊子九龍街道為界,東以汶河與坊子區黃旗堡、南與安丘市新安街辦接壤。轄區內交通便利,膠濟鐵路、濰膠路、濰高路、濰安路、雙昌路、眉南路穿越其境,濟青、濰萊高速公路翹首可望,西距濰坊飛機場18公里,北離濰坊港50公里。

自然概況

坊安街道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丘陵,土地瘠薄,水源貧乏,農作物產量較低,石灰岩資源豐富。東部平原,土質良好,水源豐富,汶河由西南向東北流經8公里,擁有大量優質砂資源。街道西南部圈子郎郡莊村有大汶口——周文化遺址,歷史文化悠久,內涵豐富,已列為縣級重點保護遺址。坊安街道,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全街道有耕地8.2萬畝,經濟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高粱、穀子,經濟物作有蘆筍、大姜、大蔥、桑蠶、牛蒡等。

歷史沿革

1948年由濰縣將45個村劃歸安丘縣,與安丘縣東蘇、前蘇、南王皋、北王皋、港涘、石坑、營子等7個村合併,因政府駐南流,稱南流區。1950年11月改稱安丘縣第五區,1955年5月復稱南流區,1958年2月撤區劃為南流、水坡兩個鄉,是年9月兩鄉合併成立南流公社,1984年撤公社改置南流鎮,2003年6月城建制劃歸坊子區,仍稱南流鎮。2003年9月將該鎮西部的石埠、水坡等16個村劃出與原溝西鎮的西曹莊、羅家宅、南店、東王松等七個村合併成立坊安街道,2007年 9月南流鎮與坊安街道合併,仍稱坊安街道,辦事處設在原南流鎮駐地。

行政區劃

至2009年1月,坊安街道共轄59個行政村,13143戶4.9萬人,具體村莊名稱如下:
葫蘆埠李家、葫蘆埠韓家、葫蘆埠梁家、葫蘆埠於家、葫蘆埠肖家、小莊子、田家莊、石龍官莊、西王松、羅家宅子、西曹莊、南店、王松一村、王松二村、王松三村、王松四村、高陵官莊、王家石埠、張家石埠、蔡家石埠、於家石埠、侯家莊、荒里、東村、沙埠、任家水坡、李家水坡、窪里、張疃、祥疃、王家莊子、宋家、張家、東蘇、前蘇、建華、興華、流戈莊、北坡子、大尚莊、小尚莊、營子、石坑、吳家莊、東埠郎郡莊、圈子郎郡莊、廟東郎郡莊、廟後郎郡莊、河南郎郡莊、河北郎郡莊、南王皋、北王皋、港涘、東曹村、後曹村、西曹村、前曹村、河灣、滕家莊。

經濟狀況

近年來,該街道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街道農業經濟方面通過改良土壤,最佳化品種等措施,糧食單產不斷提高,2007年糧食產量達到40622噸。同時,坊安街道積極進行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創稅種植業,現全街道發展蘆筍1萬多畝,優質林果950畝,大姜1522畝,蔥2380畝,年產西瓜1139噸,各類蔬菜16386噸,全年種植業產值2.3億元,先後被國家農業部等單位命名為“中國蘆筍之鄉”“加快發展先進單位”“小城鎮建設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街道第三產業繁榮,現有前曹村的掃帚加工、東埠粉皮加工、南王皋村的馬扎加工、張家的塑膠井管加工等專業村10個,個體工商經營戶1200多家,2007年營業收入5600萬元。
工業方面主要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啤酒釀造為主,鑄造、化工、服裝、汽車配件加工、建築、電線電纜加工等產業齊頭髮展的局面。通過招商引資現有投資過千萬元的企業5家,全年工業總產值達4億元,銷售收入突破3.3億元。

基礎設施

坊安街道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擁有11萬千伏變電站1處,容量過千門的程控電話交接機13台,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達到65%和70%;現有中學2處,國小12處,教師216名 ,在校學生3600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處,醫護人員50名,設病床50張,有大型診療設備10台,社區衛生室65處,鄉村醫生80多人;有郵政、農信金融營業網點3處,服務十分便利。2007年財政收入1589萬元,人均收入達到6129元,年末人均儲蓄餘額達4500元,是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小城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