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災害

地面塌陷災害對人類造成的災害。地面塌陷是在一定條件下,自然動力或人為動力造成地表淺層岩土體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陷坑的動力地質作用或現象。地面塌陷可以發生在鬆散的土層,亦可以發生在基岩中,還可以發生在兩類岩石共同發育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面塌陷災害
  • 外文名:disaster of surface collapse
  • 學科:自然災害與防治
  • 詞目:地面塌陷災害
英文:
釋文:土層塌陷主要發生在黃土、黃土狀土以及凍土發育區;基岩塌陷主要發生在碳酸鹽岩、鈣質碎屑岩、蒸發岩、火山熔岩等岩石中。根據造成地面塌陷的直接原因可把地面塌陷分為自然塌陷和人為塌陷兩類;其中人為塌陷又可進一步分為抽水塌陷、排水塌陷、蓄水塌陷、滲水塌陷、振動塌陷、荷載塌陷、岩溶塌陷、採礦塌陷等。在各類塌陷中,以發生在碳酸鹽岩發育區的岩溶塌陷和礦區的採礦塌陷最為常見。地面塌陷的主要危害是破壞房屋、鐵路、公路、礦山、水庫、堤防等工程設施,造成房屋倒塌、道路中斷、水庫漏水、大壩和堤防陷落開裂等。此外,地面塌陷還破壞土地資源,使大量耕地被毀,一些城市和礦區環境惡化。地面塌陷災害程度除了與塌陷規模、數量密切相關外,主要取決於發生塌陷地區的社會經濟條件,以發生在城市、礦區和交通幹線附近的地面塌陷造成的破壞損失最嚴重,是監測和防治的重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