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社會學

地震社會學

地震社會學指研究地震及其災害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和規律及其社會關係的科學。屬社會學範疇。主要研究地震預測、預報過程中所造成的社會、經濟、政治、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影響及其對策。重點探索最佳的地震預報決策模式,消除預報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的途徑,以減輕地震災害,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自本世紀60年中期後,幾個主要地震國家如美國、日本、紐西蘭、蘇聯等相繼開展研究。1977年1月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五次日本和美國預報科學討論會上首次提出“地震社會學”。中國地震社會學起步於1979年的“國際地震預報討論會”,同年8月成立“地震社會學研究室”,開始全面系統地研究。其研究內容包括:地震公共管理、地震社會心理和行為、地震犯罪、地震災害經濟預測、地震保險對策、地震預報及地震立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社會學
  • 外文名:earthquakesociology;socialseismology;
  • 簡介:一門套用社會學
  • 基礎:理論社會學和地震科學
基本信息,研究對象,

基本信息

20世紀60年代以來,很多國家開始有計畫地發展地震預報研究。隨著地震預報研究的推進,地震預報的社會實踐為人們所關注。地震預報之社會發布,所引起的一列社會反應,甚而造成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不僅為地震科學家所關注,也為社會科學家所關注。

研究對象

研究的對象是由震災所引起的人的社會行為及誘發的各種社會問題。它的研究範圍,時間上包括震前、震時和震後,空間上包括社會、組織和人,提出了建立地震社會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