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蜈蚣

地蜈蚣

蜈蚣(Geophilomorpha、Forficual auricularia),土壤動物,節肢動物門,唇足綱,地蜈蚣科。是衣魚的天敵,有31對至181對足。廣泛分布於中國。

地蜈蚣毒性較小,以小型昆蟲為食,不會主動攻擊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地蜈蚣
  • 拉丁學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 別稱:地扒子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多足亞門
  • :唇足綱
  • 亞綱:整形亞綱
  • :地蜈蚣目
  • :地蜈蚣科、顎齒地蜈蚣科
  • 分布區域:中國南方地區,北方少數
概述,新聞,

概述

蜈蚣(Geophilomorpha,Forficual auricularia),土壤動物,地蜈蚣科。是衣魚的天敵。
地蜈蚣地蜈蚣
地蜈蚣的鰲看起來非常可怕,但對其他一些小型生物來說給它們帶來麻煩的還是從腹部噴射出的化學物質。噴射的化學物質 可極為方便地指向鰲。具有31對到181對足。
地蜈蚣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蜈蚣,外形較多,其中主要以體細長為主,在中國南方比較常見,已知道最大個體達到35cm+
外形為中寬頭尾較窄,雖然叫蜈蚣,但是不屬於一般蜈蚣,屬於我國地蜈蚣目。所以網路上最大蜈蚣目中沒有它。
毒性較小,喜潮濕,一般以小型昆蟲為食物,不會主動攻擊人。

新聞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更新時間: 2014-11-19 10:05:18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2014-11-19)
本報訊 記者丁洪美報導 11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世界公園大會上發布最新IUCN紅色名錄。根據紅色名錄,漁業、採伐、礦業、農業及其他人類活動,威脅著太平洋鮪魚、美洲鰻魚、中國河豚和中華眼鏡蛇的生存;棲息地破壞導致馬來西亞軟體動物和世界上最大的地蜈蚣滅絕,同時威脅著許多其他物種的生存。
今年是IUCN紅色名錄誕生50周年。目前,全球已有76199個物種得到評估,其中22413個物種受到滅絕威脅,新評估的近一半物種產自保護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敦促,加強保護地保護,遏制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朱莉婭·瑪藤說:“IUCN紅色名錄的每一次更新都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們這顆星球正在持續喪失它所擁有的令人驚嘆的生命多樣性,其主要原因是人類為滿足自身對資源的貪慾所進行的毀滅性的活動。目前,科學證據已經證明,保護地在扭轉這種趨勢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專家們警告,保護地外的物種衰退速度是保護地內的兩倍。我們的責任是,增加保護地的數量,確保這些保護地得到有效管理並能夠在保護我們這顆星球的生物多樣性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物多樣性部門全球主任簡·斯馬特說:“不斷增長的食物市場需求,給這些物種增加了越來越大的壓力。我們必須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嚴格限制利用並保護棲息地。”
紅色名錄還強調了幾個由於棲息地破壞而受到衝擊的物種,其中包括66種變色龍和一種蝴蝶(Ocybadistes knightorum)。這種蝴蝶僅僅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沿海地區被發現,主要威脅是外來雜草入侵及沿海開發建設。
由於棲息地破壞,有兩個物種被宣告滅絕。一種是馬來西亞半島的蛇( Plectostoma sciaphilum);另一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蜈蚣——聖海倫娜巨蜈蚣(Labidura herculeana)。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敦促,加強保護承諾,防止更多物種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主席西蒙·斯圖爾特說:“如果棲息地得到較好的保護,這些物種的滅絕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最新的紅色名錄顯示,由於哥倫比亞拉尼塔多拉達保護地的成功管理,有兩種兩棲動物的生存狀況得到改善。我們應該更多地為自身的行為負責,讓地球上更多的物種得到保護,給予我們這顆星球更多的正能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