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音

地球之音

1977年八月和九月,人類成功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探測器,再次向“外星人”做了更詳細的“自我介紹”。這次,它們各自攜帶了一張稱為“地球之音”的唱片,上面錄製了豐富的地球信息。這兩張唱片都是鍍金銅製的,直徑為30.5厘米。唱片上錄有115幅照片和圖表,35種各類聲音,近60種語言的問候語和27首世界的著名樂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之音
  • 性質:唱片
  • 作用:向外星人介紹
  • 直徑:30.5厘米
地球之音,“地球之音”曲目,

地球之音

這次,它們各自攜帶了一張稱為“地球之音”的唱片,上面錄製了豐富的地球信息。這兩張唱片都是鍍金銅製的,直徑為30.5厘米。唱片上錄有115幅照片和圖表,35種各類聲音,近60種語言的問候語和27首世界的著名樂曲等。
115幅照片中包括我國的八達嶺長城,以及中國人圍坐在圓桌前吃宴席的情景。此外還有太陽系,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銀河系大小等示意圖,衛星,火箭,望遠鏡等儀器設備和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等等;35種聲音包括風、雨、雷電聲,火箭起飛和交通工具行駛時的聲音,以及成人的腳步聲和嬰幼兒的哭笑聲;60種問候語中有3種是我國南方中的方言,即閩南話、廣東話和客家話;27首著名樂曲中有貝多芬的交響曲,膾炙人口的圓舞曲,以及用古琴演奏的中國樂曲《高山流水》等等。
兩張唱片將在何時,被哪顆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撿拾到呢?我們不得而知。從它們飛行的方向來看,公元4萬年時,“旅行者一號”將從一顆很暗的星(AC+793888)附近飛過,而“旅行者二號”將在公元35.8萬年時飛越天狼星。如果在這些星及其附近空間存在智慧生物的話,它們有可能被截獲。
那些肩負重任的探測器,在宇宙中與“外星人”相遇的機會少的可憐,它們有可能要在茫茫宇宙中遨遊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為了保護這些地球信息不受損壞,完好的到達宇宙深處可能存在的智慧生物手裡,唱片外面還包了一層特製的鋁套,可以使唱片保存10億年而不毀壞。
“地球之音”
──致外星人的雷射唱片
1977年,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宇宙飛船,在完成了對行星際空間的探測任務後已經飛出太陽系,成為第二批人類的“宇宙使者”,在茫茫太空尋找人類的“知音”──“外星人”。這對宇宙飛船的大小一樣,設計相同,重達820千克。飛船側面各用幾枚精製螺栓固定著一個鋁盒子,盒子裡裝有一個瓷唱頭、一枚鑽石唱針和一張鍍金銅質唱片。鋁盒外包裝上刻寫著用科學語言表達的唱片用法。這張唱片是地球人帶給地外智慧生命的珍貴禮物,稱為“地球之音”。
“地球之音”中錄有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簽署的電文:
“這是一個來自遙遠的小小星球的禮物。它是我們的聲音、科學、音樂、思想和感情的縮影。我們正在努力使我們的時代倖存下來,使你們能了解我們生活的情況。我們期望有朝一日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以便加入到銀河系的文明大家庭。這個‘地球之音’是為了在遼闊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決心和我們對遙遠世界的良好祝願。”
這張“地球之音”唱片具有極優的質量,又精心保護在盒內,加之它旅行的星際空間處於高真空環境,估計壽命可達10億年。
“地球之音”唱片的信息量非常豐富,唱片可以播放2小時。其中包括116張圖片、35種地球自然界聲響、27首世界名曲、近60種語言的問候語、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親自口述的錄音和美國總統卡特的電文。音樂占據了唱片內容的3/4,大部分錄的是世界名曲,其中有中國的京劇和用古箏演奏的古典樂曲《高山流水》。
“地球之音”的內容極其豐富。唱片的開頭是116幅圖片。其中天文方面的圖片內容有太陽系的方點陣圖、地球照片、太陽系的參數和太陽光譜,以及太陽、水星、火星和木星照片等。太陽系方點陣圖用二進制編碼繪製,展示了太陽與某些脈衝星的相對位置,還表示了“旅行者”號從地球出發時,仙女座星系與太陽系之間的相對位置。太陽系參數圖由兩張照片組成,圖中用數字標出了太陽和它的九大行星的直徑、質量,九大行星到太陽的距離、自轉周期等。此外,還有反映其他科學的圖表、照片,涉及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其中有最簡單的圖形、數學定義、化學定義和物理單位定義等。
描繪人、動物、生殖與進化的圖片有:人體解剖圖,男、女輪廓圖,男、女兩種性別的性器官,精子和卵子的結合過程,受精卵細胞分裂,胚胎、胎兒的形態和胎位、分娩,母親正在給懷中的嬰兒哺乳,繪有魚、蛙、鳥、鹿直至人的介紹脊椎動物進化過程的圖解,等等。反映地球人勞動、生活的照片也很豐富。世界著名建築照片選擇了中國的萬里長城、聯合國大廈、印度的泰姬陵、美國舊金山的金門橋、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標誌著地球人當今科技成就的照片有:在太空行走的太空人、飛機、火車、大型射電天文望遠鏡(接收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的儀器)、阿雷西博射電天文台(無線電天文台)、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及重組、高倍顯微鏡、人手的X射線圖像等。
唱片中還有:牛頓所著《世界體系》一書中的插圖,說明怎樣把一顆炮彈射入軌道;一幅日落圖;一張反映中國人吃午餐(划拳行令)的照片;老師教小學生寫字;動物學家在觀察黑猩猩的活動;科學家用顯微鏡觀察;許多人正參觀古代動物遺骸的照片等等。為了讓外星人充分了解地球人的形象特點,有的照片特意標出了大人、孩子、老人的一般身高和體重。
“地球之音”唱片中的35種聲響,大都是自然真實的,極少數是模擬的(如行星運行聲、脈衝星產生時發出的隆隆聲)。唱片中錄製了巨大的火山爆發時發出的隆隆聲、令人生畏的1971年澳大利亞地震聲、驚天動地的雷鳴聲、風雨大作聲和流水嘩嘩聲等。唱片中的犬吠聲頗為引人注目。此外,還有大象的憨叫聲、羊的咩咩聲、黑猩猩的怒吼聲、鳥鳴、蛙叫、蟋蟀的鳴叫聲等。
唱片中的人類之聲有呼吸聲、接吻聲、腳步聲、心跳聲以及笑聲,還有6個月嬰兒的啼哭聲。此外,還有火車聲、輪船聲、卡車聲、拖拉機聲和小轎車聲、馬車聲等。
35種自然界聲響錄音共12分鐘,起始為一段令人頭暈的迴旋聲音,表示太陽系的行星在軌道上運行;然後是順序排列的年代之聲──先是地球混沌初開的巨響;接著是匯成江河湖海的大雨聲,然後是生命的發生,從冰川時代的寒風中傳來的聲音,其中有石器時代打擊石頭的聲音,這一段的結尾是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啼哭聲、人類的呼吸和脈搏的錄音。
“地球之音”唱片錄製的27首世界名曲,代表著地球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音樂。唱片專家小組當時定下了一個高標準,力求把地球上最美好的樂曲獻給人類的“知音”──外星智慧生命。樂曲有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號》第一樂章,充滿熱情洋溢親切問候;有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的《降B大調第十三號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30號)第五樂章(小歌),樂曲表達的是人類的痛苦、渴望與理想。還有《紐幾內亞的住屋》、《秘魯婦女婚禮歌》、中國的古琴樂曲《高山流水》、吉他曲《茫茫黑夜》等。
在這張寄託著人類尋找地外知音願望的唱片裡,反映了生機勃勃的地球環境與人類的孤寂感。在兩個小時裡,欲把地球人從古至今最有代表性的一切都告訴外星人,真是談何容易!當時的聯合國瓦爾德海姆秘書長的口述錄音是這樣說的:
“作為聯合國的秘書長,一個包括地球上幾乎全部人類的許多個國家組織的代表,我代表我們星球的人民向您們表示敬意。我們走出我們的太陽系進入宇宙,只是為了尋求和平友誼。我們知道,我們的星球和它的全體居民,只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正是帶著這種善良的願望,我們採取了這一步驟。”

“地球之音”曲目

1.巴赫的F大調《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樂章第二節。由慕尼黑巴赫管弦樂團演奏;指揮:卡爾·里克。曲長4分40秒(4:40)。 這是"音樂之父"巴赫三十六歲時寫的一首管弦樂作品.其時,巴赫任柯登的雷奧博親王的樂長,這段時期是巴赫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這首F大調《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風格的代表作--在大的分類範圍內力求變化,在規則約束下力求靈活;整首樂曲就像舞蹈雜技演員充滿詩意的動作一樣流暢自如。
2.爪哇的管弦樂《花的種類》,由羅伯特·布朗錄製。(4:43) 《花的種類》是一首打擊樂,主要以鑼、鼓聲為主,象徵著菲菲細雨輕潤萬物;隨著節奏的加快,雨聲變成了風聲。隨著節奏逐漸減慢,緊伴著一陣短促的加速後,全曲悠悠終了。
3.塞內加爾的打擊樂,自查理斯·杜維利錄製。2:08 這首打擊樂是非洲黑人田間勞動的伴奏樂。主要的樂器有鼓、鐘和三支長笛,並且長笛只是起點綴作用。
4.薩伊的矮種黑人少女的青春期慶典歌,由柯林·特思布爾錄製。(0:56) 非洲矮種黑人少女的第一次月經來潮慶典是矮種黑人文化中最隆重的喜慶日子。人們向她的全家表示慶賀。這首樂曲就反映了少女青春期慶典儀式的盛況。
5.澳大利亞的土著民歌《啟明星》和《罪惡馬》,由桑德拉·勒布龍·霍爾姆斯錄製。(1:26) 這兩首歌曲所用的樂器主要為一支巨大的木製低音號;此外,樂曲中還有由堅硬的木板互相敲擊而發出的類似拍手的聲音。
6. 墨西哥的《歡快的鐘鼓聲》,由洛倫佐·巴塞拉塔和墨西哥流浪樂隊演奏。(3:14) 這是在墨西哥特快列車上演奏的膾炙人口的古老民歌,具有典型的地中海特色,但曲中快速的重疊部分又蘊有非洲音樂的真味;此外,該曲還具有美國爵士樂以及布魯斯舞的節奏風格。
7. 查克·貝里作詞曲並演唱的《約翰·本·古德》(2:38) 《約翰·本·古德》是由美國著名布魯斯歌手、爵士樂大師、搖滾樂創始人之一的查克·貝里演唱的,該曲描寫了生活在一個小城鎮上的一個貧苦男孩(約翰)奮鬥成為歌星的過程。
8. 紐幾內亞的《男人房子之歌》(《紐幾內亞的住屋》),由羅伯特·麥克倫南錄製。(1:20) 這是一首古代部落音樂。由兩隻大的硬木號角演奏,巴布亞一紐幾內亞是男人主宰一切的社會,部落酋長住的房子比其他人的高10多米,每當重大慶典之前,部落的男人聚集在這所“男人的房子”里吹奏這種令人昏睡的低沉樂曲。大號角是男人的象徵。
9.日本竹蕭吹奏的《巢中鶴》,由Goro Yamaguchi(山口 吾郎)獨奏。(4:51) 日本竹蕭由中國傳入,它是古代武士隨身攜帶的樂器,也是自衛防身的武器。樂曲主要是描寫鶴對它們後代的慈愛和關懷。曲中簫聲似鳥的哀鳴,與旅行者號孤獨地穿越太空這一意境十分相稱。
10.巴赫的E大調《加伏特舞回族曲》第三部分;管風琴演奏;演奏者:亞瑟·格魯米奧克斯。(2:55) 這是由法國農民的傳統舞曲改編的。舞曲旋律優美、迷人
11. 莫扎特的“黑夜女皇”第十四唱段,選自歌劇《魔笛》;女高音演唱:埃達·莫澤;慕尼黑巴伐利亞州歌劇團演奏;指揮:沃爾夫岡·塞瓦利斯。(2 : 55) 《魔笛》是“音樂神童”莫扎特著名的三大歌劇之一,也是莫扎特35歲英年早逝前三個月寫的一部歌劇。“黑夜女皇”是用音樂描寫人物的最精彩唱段之一。旅行者號將在星際黑夜中漂泊十億年,27首樂曲中以黑夜為主題的曲目共有4首,這是其中之一。
12.喬治亞民歌合唱《掙脫鎖鏈》,莫斯科電台選送。(2:18) 《地球之音》唱片中有兩首前蘇聯樂曲均選自高加索地區。樂曲控訴了一位不公正的君主,熱情謳歌正義和真理必將取得勝利。
13.秘魯的排簫和鼓的演奏,由利瑪市卡塞德拉文化館收集。(0:52) 有跡象表明,史前時期航行於太平洋中的南美洲人發現他們的樂器與彼岸中國人和印度人的樂器很相似,而最驚人相似的是排蕭。古代中國人和南美人所用的排蕭都是雙排簫。長度一樣,而且都是6個孔。這首樂曲中所用的排簫和鼓由同一藝人演奏,不僅在秘魯的古陶瓷畫中可以看見,而且也可在今日的街頭看見這種藝人。
14. 《憂鬱的布魯斯》,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他的熱土樂隊演奏(3:05) 整首樂曲的基調植根於黑人鄉村音樂--布魯斯,但與傳統的布魯斯相比,該曲的節奏有了大膽的創新--即由班卓琴和低音號給定節奏到,鼓手僅敲打鈸子;此外,大量的長號、單簧管以及阿姆斯特朗的小號的獨奏皆讓人耳目一新。
15.亞塞拜然民歌,用風笛演奏,莫斯科電台錄製。(2:30) 該由是《地球之音》中用風笛演奏的兩首曲目之一。亞塞拜然人是土耳其的移民,信仰伊斯蘭教。這首 民歌,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聽眾都似曾相識。
16.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宗教)祭把舞,由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演奏;指揮:依格·斯特拉文 斯基。(4:35) 這是一首富於俄國國民樂派風格的作品。在配樂方面也有獨到之處,以強調節奏為其鮮明特徵。
17. 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曲》第一部分,選自《平均律鋼琴曲》第二冊;演奏:格倫·古爾德。 (4:48) 《平均律鋼琴曲》為巴赫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個作品反映了巴赫在柯登時代的全部生活,作品中充滿了和平與冥想。
18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即《命運交響樂》)第一樂章,由費哈莫里爾交響樂團演奏;指揮:奧特·克萊姆佩爾。(7:20) 該曲被譽為“音樂史上最簡潔的代表作”,全曲描述作者與命運苦鬥之後,終於獲勝的情節。
19.保加利亞民歌,風笛伴奏,由瓦爾耶·巴爾坎斯卡演唱。(4:59) 全曲熱情歌頌了一位反壓迫、反殖民者的愛國英雄。曲中風笛聲象徵著牧羊人的呼喚,主調象徵著土耳其人的殖民統治,歌聲表達了對殖民者的反抗。
20.美國印第安人的《夜聖歌》,由威拉德·羅茲錄製。(0:57) 唱夜聖歌是印第安人35種重大慶典活動之一,目的是發動少男少女參加部落的慶典活動。曲中的男聲經特殊處理後,變成一種奇異的假聲;唯一的伴奏樂器為用葫蘆做成的搖鼓,邊跳邊搖。
21. “文藝復興時期名曲精選”,由戴維·芒羅和倫敦晨曲樂團演奏。(1:17) 由於受《地球之音》唱片容量限制,不允許花太長時間去表述音樂發展的歷史。這段名曲精選試圖彌補這方面的缺失。
22. 索羅門群島的排簫演奏曲,索羅門群島廣播電台收集。(1:12) 京羅門群島中馬萊塔島的主要音樂是排簫合奏:這種排簫製作精美,分單排蕭和雙排簫兩種、這裡錄製的是單排帶合奏的簡單和聲
23. 秘魯的婚禮歌,由約翰·科思錄製。(0:38) 這首歌由15個秘魯少女演唱,歌聲清新自然。歌詞大意是表達一位年輕不懂事的少女,稀里糊塗地被帶進教堂成親時的悲傷情緒。
24.中國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斷,由管平湖演奏。(7:37) 該曲為中國的一首除炙人口的名曲,敘述的是“俞伯牙揮琴以謝知音”這一故事。在27首選出來的樂曲中,《流水》表現的是人和自然、宇宙交融的思想,而不是征服世界、駕馭宇宙。這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體現。
25.印度的拉迦曲《英特·喀汗·侯》,由蘇施里·凱撒·貝·柯卡演唱。(3:30) 曲中除了西他琴聲、鼓聲以及迷人的低音管聲外,凱撒·貝獨具特色的嗓音更讓人著迷。歌詞大意是母親要自己的孩子不要去參加盛宴,因為她還太小
26. 《暗夜》,由布蘭德·威利·詹森作詞曲並演奏。(3:15) 《暗夜》這部作品題材源於一首蘇格蘭長體讚美詩。瞎眼布魯斯歌手威利改變了其形式,以無言的悲嘆聲代替了抒情的內容。
27.貝多芬的第130號作品,降B調《弦樂四重奏曲》第十二部分,由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樂團演奏。(6:37) 這首作品形式完美,複音式處理使題材更加豐富;其中和聲的充實和每種樂器的超卓,皆非常人想像,充分體現了貝多芬在音樂方面的來批才華和天才的靈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