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椒

地椒

地椒,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或展毛地椒Thymus quinquecostatus Célak.var.przewalskii (Kom.) Ronn.的全草。百里香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展毛地椒分布於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具有祛風止咳,健脾行氣,利濕通淋之功效。常用於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牙痛,小便澀痛,濕疹瘙癢,瘡癰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地椒
  • 別稱:地花椒、山椒、山胡椒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百里香屬
  • :百里香、展毛地椒
  • 採收時間:7-8月
  • 用量:內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平,小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祛風止咳,健脾行氣,利濕通淋。

主治

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牙痛,小便澀痛,濕疹瘙癢,瘡癰腫痛。

相關配伍

治牙痛:地花椒、川芎尖等分。為末,擦之。(《海上各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服用後可見頭暈、眼脹、血壓升高,嚴重者出現眩暈、上腹劇痛、昏迷等。中毒主要治療措施為立即停藥,必要時對症處理,可服用生綠豆湯和甘草湯。

炮製

一、採集加工
7-8月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悶潤,切中段,乾燥,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1、百里香:又名野百里香、地姜、千里香、地椒葉、地角花。半灌木。不育枝從莖的末端或基部長出,花枝高2-10cm,在花序下密被倒向或稍開展的疏柔毛,向下毛變短而疏。具2-4對葉;下部葉柄長約為葉片1/2,上部的彎短;葉片卵形,長4-10mm,側脈2-3對,腺點多少明顯。花序頭狀;藥萼筒狀鐘形或狹鐘狀,長4-4.5mm,內面在喉部有白色毛環,上唇具3齒,齒三角形,下唇較上唇長或近相等,齒鑽形,各齒具睫毛或無;花冠紫紅色至粉紅色,長6.5-8mm,上唇直伸,微凹,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較長。小堅果近圓形或卵圓形,光滑。花期7-8月。
2、展毛地椒:又名興凱百里香。半灌木。莖叢生,不育枝有下彎的疏柔毛,花枝較多,高3-15m,毛較短。葉片寬卵狀披針形,長10-12mm,寬4-5mm,先端鈍或銳尖,基部漸狹,全緣,具7-9脈,腺點細密;苞片圓形,邊緣下部被長緣毛。花序頭狀;花梗被短柔毛,花序軸密被平展的毛;花萼管狀鐘形,長5-6mm,下面具平展柔毛,上唇齒披針形,被緣毛或無毛,下唇稍短;花冠長6.5-7mm,冠管比萼短。花期8月。

生長環境

1、百里香:生於山地、溪旁、雜草叢中。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
2、展毛地椒:生於山坡、海邊低丘上。分布於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1、百里香: 莖方柱形,多分枝,長5-18cm,直徑約1mm;表面紫褐色,幼莖被白色柔毛,節明顯,匍匐莖節上具細根。葉多皺縮,展平後呈卵圓形,長0.3-1cm,寬1.5-4mm,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面腺點明顯。小花集成頭狀,紫色或淡紫色。小堅果近圓形或卵圓形,壓扁狀。氣芳香,味辛。
2、展毛地椒:與百里香相似,但葉呈寬卵狀披針形,長0.9-1.2cm,寬3-5mm。
飲片性狀:呈不規則的段狀。

藥理作用

抗微生物、抗風濕、抗菌、抗痙攣、抗蟲、鎮咳、消炎、防腐等作用,並可以利心臟、利尿,升高血壓。

相關論述

1、《嘉祐本草》:“主淋煠腫痛。”
2、《甘肅中草藥手冊》:“清暑解熱,和胃止嘔。主治中暑煩熱,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泄瀉等症。”
3、《陝西中草藥》:“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鎮痛。治胃寒痛,小腹脹滿,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4、《陝西中草藥》:“止咳化痰,解痙祛風,消腫通淋,解毒殺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