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核工程

地下核工程

2010年4月24日,遊客在重慶涪陵816地下核工程洞口參觀。近日,被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該工程1967年開工,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前前後後共用人力6萬多人。該工程1984年停工。2002年4月解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核工程
  • 外文名:Nuclear Construction of Under Ground
  • 停工時間:1984年
  • 解密時間:2002年4月
816地下核工程,相關報導,

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的洞口816地下核工程的洞口
816軍工洞體地處涪陵區白濤街道。1966年,周恩來批准在此建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即為製造核子彈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廠,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
816軍工洞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廠房進洞深度400米左右,洞內建成大型洞18個。 洞體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是指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該大廳上下共有9層,高達79.6米,相當於20多層樓房的高度,大小與一個標準足球場相差無幾。核反應堆的“鍋底”基本保存完好。據介紹,鍋底直徑七八厘米的2001個小孔,用於核材料、核能量的交換。由於這裡未曾進行生產就停止,因此並沒有核輻射。

相關報導

作為當初的三線建設工程,隧道中還能看到各種紅色字型的革命標語。例如,“三線建設要與帝、修、反搶時間,爭速度”;“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進步的動力”。又如一些鼓勵士兵、工人的標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在9層樓的主控制室,安放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機體,計算機控制台正對的4個直徑約2米的圓形控制盤上,分別注滿數百小孔,核材料棒就是插進這些小孔,不過從未真正用於生產。
據了解,由於施工條件艱苦,在挖洞的8年時間裡,有近百名工程兵和建設者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銘記他們,建峰集團在此修建一碗水烈士陵園及革命烈士紀念碑。圖為在烈士陵園,數十名老兵情緒激動,有些更是失聲痛哭。。
一輛汽車在816地下核工程中行駛。816核工廠整個建築洞體呈抽屜形,路線宛如迷宮。據介紹,山體周圍共有19個洞口,分別規劃為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洞內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指引的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
由於只對洞中進行了簡單清理,尚未大規模包裝,該洞對外開放的面積不及整體面積的十分之一,只對國內遊客開放,門票在50元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