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防震減災信息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防震減災信息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於2012年,在福建省海峽兩岸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研究中心基礎上組建。“防震減災國地聯合中心”依託福州大學的“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並聯合福建省地震局及台灣土木工程界同仁。致力於土木工程防震減災信息化和創新能力的建設,解決相關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促進產業的科技進步,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產學研合作。

基本概況,主要部門,研發方向,平台建設,科技交流與閩台合作,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

基本概況

土木工程防震減災信息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簡稱“防震減災國地聯合中心”)是在福建省海峽兩岸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研究中心基礎上組建,於2012年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防震減災國地聯合中心”依託福州大學的“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並聯合福建省地震局及台灣土木工程界同仁。致力於土木工程防震減災信息化和創新能力的建設,解決相關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促進產業的科技進步,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產學研合作。
此外,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給排水工程、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和工程管理等6個本科專業。“結構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工程結構實驗室是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本科實驗室是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

主要部門

1)結構工程研究所
2)力學與防災所
3)網站建設研究室
4)雲計算研究室
5)物聯網套用研究室
6)工程減隔震研究室
7)橋樑工程監測與加固研究室
8)建築工程監測與加固研究室
8)特種結構抗震研究室
9)物聯網聯合實驗室
10)雲網站實驗室等。

研發方向

“防震減災國地中心”在原有土木工程防震減災研究學科的基礎上,結合信息化前沿技術,組建了三個新的研發方向:
1.防震減災雲網站是基於大數據的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動態數據共享網站。
2.廣義雲計算平台是通過網路實現為土木工程計算服務,並根據工程的需求實現工程建造與營運的仿真,以及虛擬與再現工程災害。
3.物聯網技術在土木工程實時監測中的套用是實現土木工程實時監測的可視化,實時監控,以及災害預警。

平台建設

“防震減災國地中心”依託國家重點學科的防震減災研究平台,至2018年已建設有研究結構物地震反應的三台陣模擬地震振動台系統;研究結構物抗震性能的MTS電液伺服載入系統;研究特殊結構抗震性能的電液伺服壓剪系統;用於遠程監測的IBIS-S建築微變形遠程監測雷達系統;土木工程防震減災雲網站;土木工程廣義雲計算平台;以及基於物聯網的土木工程實時監測系統等。

科技交流與閩台合作

“防震減災國地中心”聘任范立礎院士、周福霖院士、林元培院士、金星教授,以及台灣的蔡克銓教授、張國鎮教授、曹奮平教授等為學術委員會主要成員,同時在防震減災研究方面,致力於閩台合作。汶川地震後多次與台灣土木工程界同仁深入震中災區,考察地震災害及災後重建情況。中心負責人多次訪問台灣大學和“台灣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學習交流防震減災的經驗。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與台灣大學土木學系簽訂了科技交流合作協定。本中心還以主建單位成立了“海西可持續工程結構與多災害防治協同創新中心”。

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

“防震減災國地中心”立足於科技創新,促進產業技術進步,服務於經濟建設,加強產學研合作機制,解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關鍵技術,推動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設。
1.“防震減災國地中心”性能先進的MTS電液伺服載入系統,三台陣振動台,電液伺服壓剪系統等均全面對社會開放使用,或共同研究土木工程結構的靜、動力性能、抗震性能、以及地震反應等課題;
2.大數據的防震減災雲網站可提供防震減災的各類數據,並通過“多災害防治協同中心”實現數據共享和有效的套用,通過網站論壇開展專題討論,並組建專家系統;
3.擁有強大的有限元分析軟體的雲計算平台可承擔各類工程結構的計算分析,或提供軟體使用服務。可針對重要工程與相關IT企業協同開展土木工程的仿真與虛擬技術服務;
4.創新產學研合作體制,已與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展建築工業化及BIM技術的研發,尤其在抗震設防區域推廣工業化建築新體系的研發,促進建築工業的科技進步;
5.開拓物聯網技術在土木工程實時監測中的套用。至2018年中心已與中鐵大橋局集團武漢橋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物聯網技術套用聯合實驗室,開展物聯網技術在橋樑工程實時監測的套用研發,中心還將協同多方共同研發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型感測器及其數據傳輸與處理系統等,進一步開拓物聯網技術在土木工程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