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發生層

簡稱土層,為土壤剖面上表現出的水平層狀構造。反映了土壤形成過程中物質的遷移、轉化和累積的特點。其野外鑑定特徵主要包括土壤顏色、質地、結構、鬆緊度和新生體等。隨著土壤形成過程的進行,成土母質發生層次分異,形成不同的土壤發生層。在同一發生層中,成土過程進行的淋溶、澱積、機械淋洗等作用的方式和強度基本一致,並反映在土層的形態特徵上,如顏色、結構、質地、有機質、緊實度、新生體等。因此,各種土壤發生層都具有其特有的形態學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發生層
  • 外文名:Soil occurrence layer
  • 簡稱土層
  • 類型:水平層狀構造
  • 表現:物質的遷移、轉化和累積
  • 鑑定特徵:土壤顏色、質地、結構等
  • 關聯:成土過程
基本解釋,類型,主要削狀描述,

基本解釋

隨著土壤形成過程的進行,成土母質發生層次分異,形成不同的土壤發生層。在同一發生層中,成土過程進行的淋溶、澱積、機械淋洗等作用的方式和強度基本一致,並反映在土層的形態特徵上,如顏色、結構、質地、有機質、緊實度、新生體等。因此,各種土壤發生層都具有其特有的形態學特徵。如淋溶過程形成淋溶層,機械淋洗過程形成黏化層,潛育化過程形成潛育層等。儘管各種成土過程都發生在土體中的特定層位,但是都與整個土體上下層具有相應的聯繫,如澱積層上部必然有一個物質向下遷移的淋溶層灰化過程中的鐵、鋁向下移動,使土層中的二氧化矽相對富積,成為灰白淋溶層——漂白層,其下必然產生一個鐵、鋁聚積的灰化澱積層。不同土壤發生層的排列形式構成了各種土體構造,也是各種土壤類型的形態標誌。

類型

19 世紀末,俄國土壤學家道庫恰耶夫最早把土壤剖面分為三個發生層,即:腐殖質聚積表層(A)、過渡層(B)和母質層(C)。後來有研究者又提出許多新的命名建議,土層的劃分也越來越細。但基本土層命名仍不脫離道庫恰耶夫的 ABC 傳統命名法。自從1967 年國際土壤學會提出把土壤剖面劃分為: 有機層 (O) 、 腐殖質層 (A) 、淋溶層(E)、澱積層(B)、母質層(C)和母岩(R)等六個主要發生層以來,經過一個時期套用,我國近年來在土壤調查和研究中也趨向於採用O、A、E、B、C、R 土層命名法。主要發生層的含義闡述於下。
O 層:指已分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機質為主的土層。它可以位於礦質土壤的表面,也可被埋藏於一定深度。
A 層:形成於表層或位於 O 層之下的礦質發生層。土層中混有有機物質,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類似的擾動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質。它不具有B、E 層的特徵。
E 層:矽酸鹽粘粒、鐵、鋁等單獨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風化礦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對富集的礦質發生層。E 層一般接近表層,位於 O 層或A 層之下,B 層之上。有時字母 E 不考慮它在剖面中的位置,而表示剖面中符合上述條件的任一發生層。
B 層:在上述各層的下面,並具有下列性質:
① 矽酸鹽粘粒、鐵、鋁、腐殖質、碳酸鹽、石膏或矽的澱積;
② 碳酸鹽的淋失;
③殘餘二、三氧化物的富集;
④有大量二、三氧化物膠膜,使土壤亮度較上、下土層為低,彩度較高,色調發紅;
⑤具粒狀、塊狀或稜柱狀結構。
C 層:母質層。多數是礦質層,但有機的湖積層也劃為 C 層。
R 層:即堅硬基岩,如花崗岩、玄武岩、石英岩或硬結的石灰岩,砂岩等都屬堅硬基岩。
G 層(潛育層):是長期被水飽和,土壤中的鐵、錳被還原並遷移,土體呈灰藍、灰綠或灰色的礦質發生層。
P 層(犁底層):由農具鎮壓、人畜踐踏等壓實而形成。主要見於水稻土耕作層之下,有時亦見於旱地土壤耕作層的下面。土層緊實、容重較大,既有物質的淋失,也有物質的澱積。
J 層(礦質結殼層):一般位於礦質土壤的 A 層之上,如鹽結殼、鐵結殼等。出現於 A 層之下的鹽盤、鐵盤等不能叫做 J 層。
凡兼有兩種主要發生層特性的土層,稱過渡層,如 AE、BE、EB、BC、CB、AB、BA、AC、CA 等,第一個字母標誌占優勢的主要土層。若來自兩種土層的物質互相混雜, 且可明顯區分出來, 則以斜豎“/”表示, 如 E/B、B/C。
土壤發生層

主要削狀描述

在描述土壤發生層的發育特徵時,常用下標字母來表示該發生層的主要削狀。如Bt表示該澱積層有明顯的黏化現象,是一個黏化層。Btg表示該層不心有黏化現象,還進行氧化還原過程。用來修飾主要土壤發生層的小寫字母及其含義如下:
b:埋藏或重疊土層。
c:結核狀物質積累。常與表明結核化學成分的字母連用,如Bck表示碳酸鈣結核澱積層。
g:氧化還原過程所形成的土層,有銹紋、銹斑或鐵、錳結核。
h:礦質土層中有機質的自然累積層,如Ah是在自然狀態下未被人為耕作擾動的土層。
k:碳酸鹽的累積,與鈣積過程有關。
m:指被膠結、固結硬化的土層,常與表示膠結物的化學性質的字母連用,如Bmk表示碳酸鹽膠結的石灰結磐層。
n:鈉的累積,Btn表示鹼化層。
p:經耕作或其他措施擾動的土層,如Ap表示耕作層。
q:次生矽酸鹽的聚積層,如Bmq表示B層已為矽酸鹽膠結成矽化層。
r:地下水引起的強還原作用產生藍灰色的潛育化過程。
s:指鐵、鋁氧化物的累積層。
t:黏粒聚積的土層。
w:指B層中就地發生了結構、顏色、黏粒含量變化,而非澱積性土層。
x:脆磐層。土體呈中、弱結持性,結構體或土塊受壓時會脆裂,乾時呈硬性或極硬結持性。通常為斑紋雜色,不易透水,呈粗糙的多面體或稜柱體。
y:在乾旱條件下發生的石膏淋溶澱積產生的石膏聚積層。
z:鹽分聚積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