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政策的政治邏輯

土地政策的政治邏輯

《土地政策的政治邏輯》是2008年1月1日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國文。

基本介紹

  • 作者:葉國文
  • ISBN:9787201056197
  • 頁數:297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天津人民
  • 出版時間:2008-1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土地政策的政治邏輯:農民政權與中國現代化》主要內容:土地既是傳統國家的核心資源,也是現代國家的重要資源。對於一個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超大社會而言,土地是中國農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保證以工人和農民為階級基礎的國家政權合法性的前提,還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資源。因此,從超大社會的現代國家成長視角,分析土地政策與中國國家建設中農民、國家政權和現代化建設的關係,對於中國國家成長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本研究以當代中國土地政策作為對象,考察不同時期農民、國家政權和現代化三者之間的關係,揭示採取土地政策的政治意義和價值,從而得出這樣的結論:通過土地政策創新解決中國農民、農村和農業問題,依然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是中國社會得以持續、穩定和全面發展的關鍵。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創造改革和發展的新曆程,要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就必須創新土地政策,調整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平衡國家政權與農民的基本關係。

作者介紹

葉國文,1968年生於浙江武義。1992年就學於杭州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2O00年考人復旦大學並提前攻讀政治學博十學位。現供職於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曾經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多項課題研究和教材編寫,對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略有涉獵。

作品目錄

序一序二緒論 一、研究現狀與研究空間 (一)研究現狀 (二)研究空間 二、研究視角:土地政策與國家建設 三、主要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資料 (一)主要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資料第一章 動員農民與奪取政權:土地政策的形成及其政治意義 一、國民黨土地政策的演進 (一)孫中山的土地政策  (二)蔣介石統治時期的土地政策 二、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的形成及其演進  (一)對農民問題的認識 (二)土地政策的形成與演進 三、農民與政權:土地政策的政治意義第二章 階級解放與政權建設:土地改革運動分析 一、階級解放與土地改革 (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 (二)勞動階級解放 二、解放農民與政權認同  (一)土地改革之目的  (二)富農政策  (三)統一戰線政策 三、國家政權建設  (一)政治和社會秩序  (二)國家政權在農村社會的建立 小結第三章 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的探索:從合作化到人民公社 一、土地改革的負面影響 (一)小農經濟  (二)失衡和流動  (三)秩序和合法性 二、合作社與現代化 (一)合作社:改造小農經濟和鞏固政權的手段 (二)工業化:現代化的途徑 (三)封閉和資源:合作化與現代化的契合 三、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歧路:集體化及人民公社制度嵌入 (一)社會主義 (二)道路之爭與合作化提速 (三)糾偏和“反右傾” (四)人民公社制度嵌入 小結第四章 農民行動與國家邏輯:土地承包制的歷程 一、人民公社的後果 (一)農業生產 (二)社會秩序 二、農民對抗與國家邏輯:對1978年前三次土地承包的分析 (一)制度變革的反應:1956年 (二)抵制集體化:1959年 (三)生存訴求:1961—1962年 三、農民行動與國家認同:1978年土地承包 (一)自救行動:政策源起 (二)國家認同:變革動力 (三)思想解放與城市發展:政策推廣 小結第五章 市場與現代化:農民與國家關係的重建 一、土地承包制的政策績效及其限度 二、市場化與人地關係的疏離 三、現代化:“圈地運動”及其後果 (一)“圈地運動” (二)權力與資本的合作 (三)中央與地方關係 四、農民與國家關係的重建:以土地產權調整為核心結語 土地政策:農民、國家政權與現代化關係的交匯平衡點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