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操

團體操

集體表演的體操項目。這種體操由幾十、幾百甚至成千上萬的男女青少年在不同的場地上,隨著音樂做各種體操動作,變換各種隊形,組成多樣的圖案,有的還配以不同的服裝、道具和看台背景,以反映一定的主題思想。團體操和音樂、舞蹈、美術有密切的聯繫。表演者通過團體操的操練可以增強體質,陶冶性情,受到團隊精神和紀律性教育。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概念,團體操的分類,按結構劃分,按規模劃分,按表演場劃分,團體操特點,

簡介

團體操是集體表演的、具有一定主題思想的體操。表演者按規定做各種體操或舞蹈動作,或進行佇列變化,或組成各種有意義的圖案。團體操表演無論在大型的國際比賽上,還是一般性的文娛表演,都以其多變的形式、優美的旋律而使整個會場變得賞心悅目,煥然一新。
團體操
世界上開展團體操活動較早的國家有歐洲的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亞洲的日本、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各國的團體操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 捷克從 1862年成立“天鷹”體育協會以來,就注重普及團體操活動。蘇聯的大型團體操除有各加盟共和國的民間舞蹈表演外,還以高超的體操技術和難度較大的聯合器械表演見稱。日本的團體操分為普及和提高兩類,在60年代舉行的“東京文化祭”的團體操表演,以華麗的背景和徒手操的規格化,以及高難度的疊羅漢技巧顯示了它的特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規定團體操為國家比賽項目,普及程度很高,其突出的特點是場次多,注重背景的配合,從多方面反映一個主題。中國的團體操,以隊形變化巧妙、圖案造型壯麗、內容豐富、組織嚴謹和背景畫面清晰見長。
中國的團體操從20世紀初期就已在少數省、市出現了。但那時的規模小, 內容也簡單, 只限於徒手體操、疊羅漢和組字等。大型的團體操表演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逐步興起的。50年代初期,在中國一些大城市舉辦的運動會上和某些重大的慶祝活動中曾組織過團體操表演。以後,在歷屆全國運動會和其他重大體育競賽中,又組織了不同規模的團體操表演。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的第1至第4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上先後表演的《全民同慶》、《革命讚歌》、《紅旗頌》和《新的長征》4次大型團體操。 《全民同慶》有8000餘人參加表演。《革命讚歌》不僅在規模上擴大到 16000多人參加表演,而且主題鮮明、技藝較高,隊形圖案多變,音樂旋律優美動聽,服裝道具新穎美觀,特別是首次增加了大型看台背景,美化並擴大了場面,使整個表演更加氣勢磅礴。《紅旗頌》表演人員進一步擴大到 23000人,由於看台背景採取表演者不露頭的方法,畫面更加清晰。《新的長征》有 16000人參加表演,由於突出了體育特點,在構思與編排上有新的突破,博得了廣大觀眾的讚許。從第2屆全運會起,拍攝了團體操電影專輯,印製了團體操畫冊,舉辦了全國團體操教練員訓練班。國家還頒發“體育運動榮譽獎章”表彰團體操的編導人員。這些對中國團體操的發展和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從60年代起,中國許多省、市、自治區在各種規模的運動會上普遍組織了規模較大的團體操表演。在制訂團體操表演方案時,首先應根據一定的主題、內容和風格特點進行構思,包括場次多少、時間多長、表演者人數多少、服裝、道具的構想和音樂的配合等。其次根據每場操的結構,從入場到表演的發展、結束,合理安排它的起伏變化和高潮。最後根據主題內容的要求創編動作,設計各種隊形圖案和背景畫面。
團體操團體操
團體操團體操
團體操的動作既要整齊劃一,又要充分運用各種形式的變化。動作有全體一致的,也有向著不同方向的,還有各種對稱的、起伏的、依次的、交錯的以及波浪式的,應根據團體操的內容和隊形圖案的變化,選擇那些簡單、優美、幅度大而又容易做得整齊的動作。其中也可穿插安排少數人做的包括一些高難度動作的體操和技巧表演場面。團體操的隊形與圖案是千變萬化的,設計時既要考慮使隊形變化迅速、巧妙,又要運用各種隊形恰當地表現主題內容。隊形有散點的,直線的,帶角的,弧形的,圓形的,綜合的。圖案有多組分散的,整體效果的,特定意義的和顯示流動線條的。複雜的圖案尤應注意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和層次清楚。
團體操團體操
團體操的看台背景,由於組成方法不斷改進,日益顯示出它是大型團體操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了背景配合,不僅能更加突出操的主題內容,而且在擴大和美化場面、掩護場內表演的不足等方面,都有明顯作用。設計背景標語和畫面,要注意配合場內表演的需要,文字要簡明,畫面與人像要清晰,有真實感。特別是依次翻本的活動畫面,能使整個表演場面更加生動和氣勢磅礴。
團體操團體操
團體操的訓練,必須依據參加人多的特點,認真制訂周密的計畫。首先要把眾多的表演者按每場操的要求編隊定位,然後訓練骨幹,練習基本功,學習表演動作,培訓後備隊員。最後在採取不同組織形式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各場操的聯合排練以及各場操和背景結合的排練,逐步過渡到預演並達到正式演出的水平。

歷史

團體操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如唐宋時代的“字舞”和“花舞”,即可算是團體操的雛形。
據史料記載,唐高宗時代,武則天創製了《聖壽舞》,表演人數有140人,表演者頭戴金色銅冠,身著五彩畫衣。這種舞衣在跳舞時可以迅速變換顏色,而且隊形每變一次,即排成一個字。唐代著名詩人王建所寫古詩“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風送鵝各一叢,每遍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就是對這種“字舞”盛況的描述。
團體操團體操
據宋人周密著的《齊東野語》載,當時州郡遇到盛大節日,也往往進行“字舞”表演,可見,在宋代“字舞”已發展成為民間慶祝節日的一種形式了。
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字舞”從以歌舞表演為主演變成以徒手或器械體操為主,作為慶祝大型體育比賽開幕的隆重節目。
表演時或者排成富有現代意義的口號或圖案,或者表現一種體育精神,起到鼓舞民眾、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概念

團體操是一項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綜合性的集體表演項目。它以體操為主體,包括各種各樣的體育、文藝形式。動作造型、隊形圖案和藝術裝飾是其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團體操的規模少至幾十人多達成千上萬人,在大的場(館)進行表演,堪稱廣場體育藝術。
團體操團體操

團體操的分類

團體操發展至今門類豐富,大體可以進行如下分類:

按結構劃分

單場次團體操:單場次團體操是一場完成全部表演內容的團體操,時間較短。
多場次團體操:多場次團體操是由多個表演場次組合而成的團體操。它可以是由一個主題貫穿連線多場次的表演整體,也可以是無內在聯繫的多場次的表演薈萃。
行進式團體操:行進式團體操是在行進過程中循環重複某種表演的團體操。可以徒手,也可以持道具或在彩車上進行表演。

按規模劃分

大型團體操:大型團體操是一般有成千上萬人參與,多場次,表演總時間約為一小時或者更長。
中型團體操:中型團體操一般有成百人參與,單場或多場次,表演總時間30-40分鐘。
小型團體操:中型團體操是一般有幾十人參與,單場次,表演總時約為十幾分鐘。

按表演場劃分

室內團體操:室內團體操是在體育館、劇場、大會堂等地的表演台或場下表演區表演的團體操。室外團體操:室外團體操是在室外運動場或廣場表演的團體操。
團體操團體操
"冰"上團體操:"冰"上團體操是在冰面(天然或人造冰)上表演的如同"冰上集體舞"類的團體操。
水中團體操:水中團體操是在泳池或人式特製的水上表演區內表演的如同"水上芭蕾"類的團體操。

團體操特點

(1)團體表演性:團體操是一項團體性的操練活動。表演者少則幾十人,多則成千上萬人,具有廣泛的民眾性,一次性參與活動的人數之多是其他體育項目和文藝形式無法相比的。通常團體操是為了完成某項規模較大的表演任務才組織練習的,是一項典型的團體表演性的項目。
(2)體育藝術性:隨著時代和團體操自身的發展,團體操的概念拓寬了,其內容和形式也日益豐富,藝術性也隨之增強。團體操以體育尤其是體操為主要表演形式,而能夠為團體操採用的體育形式往往都是具有較藝術成分的項目,同時它兼收了大量藝術形式並採用了燈光、背景等舞美手段,從而使團體操不僅具有獨特鮮明的體育特色,更具有絢麗多彩的藝術魅力。
(3)宣傳教育性:團體操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具有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和強大的藝術魅力,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運動會或大型活動往往都以它來渲染氣氛,同時藉此機會宣傳本國、本地區的政治、經濟、體育、藝術水平,弘揚民族文化和體育精神。
同時,團體操還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表演者可以通過訓練和表演,樹立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思想,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組織紀律性,培養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的作風,增強體質,提高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觀賞者可以豐富文化生活中,得到思想的啟迪、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