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風縣(團風)

團風縣

團風一般指本詞條

團風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地處大別山南翼,東臨巴河,西傍舉水、沙河,周邊與鄂州市、武漢市新洲區、黃岡市黃州區、浠水縣、羅田縣、麻城市相鄰,介於東經114°47′—115°14′,北緯30°35′—30°54′之間,東西橫寬44千米,南北縱長38千米,總面積833.11平方千米。

團風歷史悠久,始於唐代,至宋代形成集市。歷史上古鎮團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曾屯兵烏林,朱元璋曾在這裡戰敗陳友諒;素來商業繁盛,明、清年間商賈雲集,集市繁榮,是長江沿岸的商業重埠之一。團風孕育了黨的“一大代表”包惠僧,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哲學家熊十力,文學家秦兆陽,思想家殷海光,書法家張荊野、軍事家林彪以及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截至2018年,團風縣下轄8個鎮、2個鄉、2個農場。

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總人口37.128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7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2.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0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6.6:61.7:21.7。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團風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團風縣
  • 外文名稱: tuanfeng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湖北省黃岡市
  • 下轄地區:8個鎮、2個鄉、2個農場
  • 政府駐地:團風鎮
  • 電話區號:0713
  • 郵政區碼:438000
  • 地理位置:湖北東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
  • 面積:833.11平方千米
  • 人口:37.1286萬人(2017年總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大崎山森林公園
  • 火車站黃州站
  • 車牌代碼:鄂J1
  • 行政區劃代碼:421121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平安建設,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團風的地理位置奇特,萬里長江至此一分為三,左江、右江與中江將兩個大沙洲緊緊環抱,團風便為江河湖泊中的高地,形成一道天然擋風屏障,港口條件優越,常有船隻泊此避風,故名“團風”。
另有一種說舊州長河感化河水在此匯合流入長河,水流湍急,團風系有同音字湍渢演變而來,故名“團風”。

建置沿革

團風在夏商為荊州之域。
秦時,黃岡為南郡。
三國時,黃岡稱西陵西陽縣。
西晉時,改名為衡州。
隋開皇十八年,改衡州為黃州,改南安為黃岡。因黃州城東有一黃岡山而命名,因此黃岡縣得名之始。
“團風”作為地名,始於北宋的地理志書《元豐九域志》中。
明代黃岡縣是屬黃州府,明清以後,境內團風地域一直隸屬黃岡縣,於黃州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境解放,黃岡縣縣治設團風鎮。
1996年5月18日,黃岡執行區縣分治,團風縣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團風縣轄8個鎮、5個鄉:團風鎮、淋山河鎮、總路嘴鎮、但店鎮、上巴河鎮、馬曹廟鎮、回龍山鎮、方高坪鎮、磙子河鄉、杜皮鄉、賈廟鄉、溢流河鄉、王家坊鄉。
2000年,撤銷王家坊鄉,併入團風鎮;撤銷磙子河鄉,併入淋山河鎮;撤銷溢流河鄉,併入但店鎮。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2個鄉。
2004年末,團風縣轄團風、方高坪、淋山河、回龍山、馬曹廟、上巴河、總路咀、但店8個鎮和賈廟、才坡2個鄉,共有7個居委會、286個村委會。
2005年末,團風縣轄8個鎮、2個鄉,7個居委會、284個村委會。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團風縣下轄8個鎮、2個鄉、2個農場。團風縣人民政府駐人民路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21121100000
團風鎮
421121101000
淋山河鎮
421121102000
方高坪鎮
421121103000
回龍山鎮
421121104000
馬曹廟鎮
421121105000
上巴河鎮
421121106000
總路咀鎮
421121107000
但店鎮
421121200000
賈廟鄉
421121201000
杜皮鄉
421121400000
黃湖農場
421121401000
金鑼港農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團風縣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西向山脈之大崎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團風縣東臨巴河,西傍舉水、沙河,北倚大崎山,南濱長江,與鄂州市、武漢市新洲區、黃岡市黃州區、浠水縣、羅田縣麻城市相鄰。介於東經114°47'—115°14',北緯30°35'—30°54'之間,總面積833.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團風縣地處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向長江衝擊平原過度地帶,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大崎山脈主峰海拔1040.8米,向西南山勢漸跌,海拔一般在100米上下,屬崗地地形。海拔50米上下的平原,集中在沿江、舉水一帶。

氣候特徵

團風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溫16.8℃,1月均溫39℃,7月均溫293℃,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團風縣土地總面積25569畝,其中水田面積15608畝,旱地面積9961畝。全鎮有蘆葦13594畝,江灘面積23404畝。蔬菜面積1.2萬畝,其中蓮藕5000畝,南瓜2000畝,水產面積1.8萬畝,意楊基地面積5000畝。

礦產資源

團風縣境內已探明有礦產資源35種,礦床點100多處,其中花崗石、大理石、白雲石儲量達23億立方米,黃砂靜態儲量10億噸。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總戶數130587戶,總人口371286人。在總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95893人,女性人口175393人,人口性別比為111.7:100;按戶口性質分,未落戶常住人口0人,城鎮人口52880人,鄉村人口318406人,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18.78萬人。在總人口中,18周歲以下人口61267人,18至35周歲人口98673人,35至60周歲人口132178人,60周歲以上人口79168人。全年出生人口4481人,死亡人口169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4‰。

經濟

綜述

2017年,團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7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3億元,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62.72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工業增加值23.86億元,同比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2.06億元,同比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0.0:55.6:24.4調整為16.6:61.7:21.7。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團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國有單位投資23.64億元,集體經濟1.14億元,個體私營經濟61.57億元。第一產業投資7.10億元,第二產業投資21.63億元,第三產業投資57.62億元。
財稅收支
2017年,團風縣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8.84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5%。
2017年,團風縣財政總支出達到34.96億元,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4.34億元,教育支出4.27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9億元,醫療衛生支出2.87億元。
人民生活
2017年,團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213元,比上年增加969元,增長9.4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9656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756元,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405元。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536元,比上年增加1819元,同比增長8.01%;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6262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6189元,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1903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41.0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79平方米。  
2017年,團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4%,比上年同期增長0.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102.1%,菸酒及用品105.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99.5%,交通和通信99.7%,居住103.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100.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00.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0.2%,比上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99.4%,比上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7年,團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6.8億元,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11.66億元,林業產值0.96億元,畜牧業產值9.36億元,漁業產值4.17億元,農業服務業產值0.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3.2%、7.3%、40.7%和15.9%。全年糧食總產量11.89萬噸,同比增長0.8%,油料產量2.40萬噸,同比增長4.3%。
畜牧業
2017年,團風縣雞存籠1303.36萬隻,同比增長7.8%;鴨存籠44.09萬隻,同比下降8.1%;豬存欄8.63萬頭,同比增長1.3%;牛存欄42636頭,同比下降13.3%;羊存欄36853隻,同比增長3.7%。
生產條件
2017年,團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1.15千公頃。農村化肥使用量(折純量)2.13萬噸,農村用電量19417萬千瓦小時。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團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3.86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8.9%。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達到73家,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馥雅食品、鴻路鋼構、中南鋼構、東坡糧油、團香農業、中慧牧業、高德防護用品、福鑫鋼構、潮流鋼構、華立染織、明豐米業、開源飼料、輝創重工、精誠鋼構等14家,鴻路鋼構年產值突破15億大關,達到15.9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主營收入74.17億元,產品銷售率94.64%;全年實現利稅總額6.68億元,利潤總額5.46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001萬元。
建築業
2017年,團風縣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共120家,從業人員7.08萬人,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達到430.85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達到3587萬平方米,當年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211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團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80億元,比上年增長9.8%。
對外經濟
2017年,團風縣實現外貿出口總額1685萬美元,比上年的1427萬美元增長18.1%。實際利用外資46萬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50萬美元下降89.8%。
房地產業
2017年,團風縣房地產投資5.32億元,全年商品房銷售額8.16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26.03萬平方米,商品房待售面積8.65萬平方米。
郵電通信
2017年,團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收入1.84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收入0.31億元,電信、移動、聯通業務總收入1.53億元。 固定電話用戶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達到1.49萬戶,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11.42部;行動電話用戶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達到21.70萬戶,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166.13部。
旅遊業
2017年,團風縣接待旅遊人數105萬人次,比上年增加10萬人次,增長10.5%。實現旅遊總收入7.2億元,增長20.0%。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43.31億元,比年初增加14.52億元,增長11.3%。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4.57億元,比年初增加11.14億元,增長17.6%。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公路通車裡程2473.07千米,其中等級公路2409.35千米。
大廣、武英高速公路、江北高等級公路、廣大——黃鄂高速連線線在境內縱橫交錯,高速公路出口達到6個,京九鐵路貫穿全境,長江黃金水道穿境10餘千米,團風港區建設已納入武漢新港總體規劃。距武漢至黃岡城際鐵路、陽邏長江大橋、黃岡長江公鐵兩用大橋10分鐘左右車程,距武漢火車站、天河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距黃岡市區20千米,距黃州火車站16千米,半小時城市群有武漢、鄂州、黃石、黃岡等四大城市。

運輸

2017年,團風縣全社會貨物運輸量132.6萬噸,其中公路79萬噸;全社會客運總量551萬人,其中公路547萬人。全年客運周轉量為22128萬人千米,貨運周轉量為62182.8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團風縣共有32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共開展合作項目22項,解決了企業的技術難題16個,開發新產品9個,攻克技術難題16項,推廣套用科技成果11項。共組織申報市級科技進步獎2項,省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4家。完成發明專利申請68件。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畫4項,已獲得立項4項,其中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擁有各類學校63所,其中普通中學18所,國小44所,職業中學1所,幼稚園46所。全縣本學年初在校學生數26855人,其中普通中學9865人,國小16240人,職業中學750人,幼稚園及學前班10072人。全縣共有專任教師2199人,其中普通中學1016人,職業中學48人,國小1135人。國小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

文化事業

2017年,團風縣相繼開通了“書香團風”數字圖書館入口網站、微信公眾號、移動數字圖書館,徵集了4TB的數字資源,瀏覽人次已達到22萬人次。館藏圖書和電子讀物增量3萬餘冊,投入30萬元對縣圖書館外牆和室內借閱室進行維修改造。共建有27個流動圖書借閱點,輸送了流動圖書2萬餘冊。總投資110萬元的縣青年黃梅戲劇團舞台改造項目已投入使用。統籌整合180萬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用於全縣文體廣場建設獎補,共獎補50個行政村;投入52萬元完成了基層文化示範活動室的文化器材配送工作,惠及26個自然村;縣博物館舉辦公益性展覽,接待觀眾2餘萬人次;縣圖書館累計接待各類讀者借閱和參加活動民眾6萬人次;縣文化館組織民眾文化活動100餘場,縣青年黃梅戲藝術團積極開展“攻堅脫貧·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共組織送戲下鄉惠民演出100餘場次。收集整理民間非遺資料、記錄整理文字7萬餘字,攝像60餘小時,拍攝照片1500多張,匯總文字、音像資料35冊(盒)。組織開展了“全國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舉辦了第二屆“非物質文化展演展示暨湖北大鼓培訓班”,來自全縣10個鄉鎮的50個項目、60個傳承人、200餘件作品參展。啟動實施了省保單位方本仁莊園的維修工作,完成了省保單位李四光故居、林育南故居的維修改造和展覽提升、回龍八斗灣共存社恢復重建工作、以及縣博物館庫房維修和安防技術達標工作。

體育事業

2017年,團風縣開展了農民體育健身設施調查工作,通過普查,摸清了全縣體育健身設施的數量、結構、分布和使用情況。共投入100萬元用於村級體育設施建設。總投資7400萬元、建築面積12.5畝的縣體育館(健身中心)主體建築工程完工。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全縣衛生機構24個,其中醫院4個,衛生院12個,婦幼保健院(站)1個,疾病預防控治中心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776張,其中醫院1286張,衛生院50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數5.13張。衛生技術人員138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75人,註冊護士740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01人,其中每千人擁有醫生1.66人。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3014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團風縣社會城鎮企業職工養老、 醫療、 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8976人、16339人和7500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229917人。

環境保護

2017年,團風縣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11716.86萬元,生活污水處理率8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0.5%,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93.4%,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

安全生產

2017年,團風縣交通事故發生數2965起,比上年增長0.5%,死亡人數15人,交通事故損失額900萬元;火災事故發生數114起,死亡人數0人,火災損失金額47.24萬元;工礦企業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人。

平安建設

2017年,團風縣全年刑事案件立案829起,較上年下降26.8%。

風景名勝

團風縣(團風)
大崎山森林公園位於團風縣北部,地處團風、羅田、麻城交界處,與武漢新州區、道觀河風景區毗鄰,公園經營總面積2萬餘畝,林木蓄積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1.4%,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公園所在山峰大崎山,挺拔巍峨,素有“鄂東泰山”之譽,主峰龍王頂海拔1040.8米,山體呈東西走向,東南橫臥小崎山、禱雨山,西北聳立接天山。明代《黃州府志》說,大崎山“遠自麻城龜峰而來,蜿蜒盤伏,至此突然高舉,山勢絕懸,甲於一郡”。大崎山自然景點眾多,有遠近聞名的崎山八景:大崎山寨、龍王井、能仁寺、獅子口、接天山古松群、鷂子翻身、黑岩谷、平冠松。
團風縣(團風)
牛車河水利生態旅遊區有“鄂東千島湖”之稱,位於團風縣北部山區,地處總路咀鎮、賈廟鄉、杜皮鄉三鎮交界,是六十年代修建的大型水庫,稱為“人工湖”。水庫容量1億多立方,水面近10平方千米,庫中有6個大汊、66個小汊。牛車河水質清澈,自然風光綺麗,湖中有眾多小島,小島樹木蔥蘢,林中野生動物嬉戲;周圍山色黛秀,蜿蜒起伏,松濤陣陣,泉水淙淙;水庫中,水色靈秀,山石嶙峋,極具觀賞性。
團風縣(團風)
神仙寨海拔258.9米,位於團風縣城北10千米,為方高坪鎮、馬曹廟鎮、淋山河三鎮交界處。山中有座“龍泉寺”古廟,香火旺盛,寺旁有“龍泉井”一口,水質極佳,冬熱水而能淋浴,夏涼水而勝冰水,太平天國時期,日供千餘人飲用水而不乾涸。山中泉水微量元素豐富,含硒、磷、鐵、鋅等,常年飲用此水能長壽,神仙寨由此得名。神仙寨頂周有石砌寨城,周長2.5千米,城牆高約5—6米,按東西南北建有四城門,門旁有屯兵堡,寨內原建有小石屋300多棟,遺址尚存,是鄂東保存最完整的古兵寨之一,系清朝地方官史、豪坤為抵卸太平天國軍的打擊而威逼勞動人民所砌成。
團風縣(團風)
黃岡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鄂東大別山南麓,杜皮鄉境內,始建於1975年,占地面積34.9萬平方米,是“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和“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王任重、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臨陵園視察指導工作,並為紀念碑、紀念館題詞。園內環境幽靜,景觀宜人,各類樹種達37000多株,林木繁茂,綠陰如蓋,四季常青,是目前我縣唯一國家級3A旅遊景區申報單位。
團風縣(團風)
林家大塆位於團風縣回龍山,回龍山誕生了“地質之光”李四光、革命家林育南、林育英(張浩),軍事家林彪,文壇宿將殷鑑、秦兆陽等著名人物,誕生了鄂東最早的共產主義團體“共存社”。林家大塆背後的牡羊山,海拔270米,右依鳳凰山,如一隻鳳凰匍伏於此,仿佛時刻準備翱翔。有歌謠曰:牡羊山,鳳凰山,山青水秀林家塆。林育南、林育英(張浩)、林彪就誕生在這裡。由民眾自發集資修繕“林氏三兄弟”故居,雖因陋就簡,保存完好。
團風縣(團風)
團風渡江戰役紀念公園位於團風縣城,座落在舉水大橋東側,為紀念1949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團風至武穴長江段上發起的渡江戰役而興建。渡江戰役紀念碑、紀念館及渡江廣場等構成團風渡江公園主要景點,是團風紅色旅遊新名片。紀念碑高25.2米加地面海拔23.8米,恰好是49米,暗合1949年渡江。基座兩側為渡江戰役大型浮雕,前後分別為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題詞和紀念碑碑文。

地方特產

團風縣(團風)
上巴河蓮藕團風縣上巴河鎮的特產。上巴河蓮藕表皮白色,滋潤如嫩玉,且無銅銹斑紋,儲藏十天半月色澤不變。生吃,嫩脆香甜多汁;熟食,妙而不黑;燉吃,易爛而湯味醇厚純正。團風的藕主要產於上巴河鎮馬家塹一帶。上巴河古為河道,全鎮範圍內冷浸田、爛泥田較多,適合蓮藕生長。上巴河的藕和一般的藕不同,一般的藕是7到9個孔,上巴河的藕是9到11孔。一般的藕為圓筒形,表皮呈老黃色,多節而有節毛,生吃有渣澀感。上巴河的藕是四方形,面上有一平緩的凹槽,表皮白色,滋潤如嫩玉,且無銅銹斑紋,儲藏十天半月色澤不變。
團風縣(團風)
團風射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成份有野鳶尾苷、鳶尾苷黃酮。具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腫的藥用價值,對常見致病性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主要分布於團風縣賈廟、杜皮,但店三鄉鎮。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第178號檔案,經審查合格,批准團風射干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建成了以但店、杜皮、賈廟3個鄉鎮為中心的連片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00多畝。
團風縣(團風)
賈廟野生茶油以大崎山深處的野生茶籽為原料,精工榨取而成的食用油,品質優良,自然健康,是養生健康之珍品。據《本草綱目》記載:茶籽油性寒涼,味甘平,有潤腸通便,清熱化濕,潤肺區痰,利頭目;根據《農息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日用皆宜。蒸蒸食之,澤發生光油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根據《綱目拾遺》記載:茶油可潤腸、清胃、解毒、殺菌。據中醫論述,長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療效。同時,具有養顏護膚等功效,消化吸收率達99%以上,特別是對產婦後復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團風縣(團風)
淋山河辣椒主要產於淋山河謝河的趙方園新屋灣和劉家街一帶。這種辣椒別具特色,辣度適中,辣中帶甜,個大色紅,肉厚籽少,鮮脆可口,內含豐富的微量元素,有開胃增食之功,貫通血脈之效。株高70—80厘米,分枝部位低,單個辣椒平均鮮重28.43克、肉厚4.7毫米,10多個至20多個就有500克。最高畝產達725千克。謝河辣椒種植歷史久遠,從清代至今,農民就世代相傳的栽培技術,故能長期保質其優良種性。但此辣椒具有地域選擇性,移植它處易變種。
團風縣(團風)
黃岡曬煙系鄂東名優土特產品之一。清光緒年間編的《菸葉略述》記載:“湖北黃岡縣土性甚宜菸草,所產向與鄧州爭衡。”日本外務省出版的《清國事情》也明確記載:“集中在漢口的菸草,湖北產品中以黃岡煙、均州煙聲價最好,產量亦多”。民國四年(1915年),黃岡曬煙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世界菸草佳品”獎。黃岡曬煙以其色澤黃亮、葉片平整、筋小葉薄、油份充足、燃燒性強、醇正爽口、勁頭適中等特點馳名。其品種主要有“九月寒”(俗稱山煙)和“千層塔(俗稱地煙)兩種。
團風縣(團風)
賈廟苦荊茶
因其味苦而樹形又形似荊刺得名,主產於團風賈廟常年種植面積20000畝,產量250噸。1977年,經湖北省植物研究所驗證,苦荊茶系“貓兒刺樹”變種。這種茶樹高者3米,矮者1米多,分枝部位很低,主枝不明,全株呈塔形,葉片寬大深綠,有蠟質層,多角形的葉緣上生有3—4對小刺。苦荊茶的製作與一般茶葉相同,湯味苦,但飲之先苦後甘,回味清新爽潤,同時極耐沖泡,一兩片葉即可總沖泡一天,三天后仍有苦味。
團風縣(團風)
團風荸薺荸薺又名“馬蹄”,肉質潔白、脆嫩多汁、醇甘清香、營養豐富,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荸薺果蔬兼用,為果生吃,味勝秋梨;或當蔬菜食用,皆鮮美可口。團風是傳統的荸薺種植之鄉,尤以方高坪港口一帶的荸薺品質最佳,且種植時完全施用有機肥,無任何無機肥,土壤無任何污染,所產荸薺皮薄、肉嫩、味鮮可口。每年種植一萬畝以上,產量達1500多公斤。荸薺它除了能製成口感好的“馬蹄爽”飲料外,還可以開發製成馬蹄罐頭、馬蹄粉,馬蹄皮可製成防腐劑。2009年,“團風荸薺”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

著名人物

早期軍事將領:黃純一
農民領袖:漆先庭
邏輯學家:哲學家:殷海光
愛國將領:方本仁
愛國將領:徐會之
無產階級革命軍家:殷鑑
辛亥革命志士:張荊野
文學家:秦兆陽
經濟學家:王亞南
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
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林育南
工人運動領袖:張浩
軍事家:林彪
地質學家:李四光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