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主義

【團圓主義】指小說、戲劇的一種傳統結尾模式。如戲劇《金鎖記》把悲劇《竇娥冤》改為“翁做高官婿狀元,父子夫妻大團圓”。我國自宋以後,大團圓的作品層出不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善良美好的願望,反映了傳統的“中和”審美原則。但另一方面也是缺乏悲劇意識的表現。魯迅說:“凡是歷史上不團圓的,在小說里往往給他團圓;沒有報應的,給他報應。——這實在是關於國民性的問題。”人為的團圓結局,企圖製造某種幻想,去掩蓋生活的真相,以及把中國傳統佛教的因果輪迴報應觀念反映在小說、戲劇中,都是不可取的。“團圓主義”和具有理想色彩的光明結局不同,它們的根本區別是在對生活的美的邏輯,前者違背而後者忠於。生活的美的邏輯,是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不能憑空虛擬。理想的光明結局是美在局部範圍中暫時被否定卻又在新的前進和歷史運動中被充分肯定,體現了合乎規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統一。有的小說沒確光明的結尾,有的則有,關鍵是生活中有沒有提供這種現實性。作家不能從概念出發,去編造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