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

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

《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是2008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亞當·斯密、宗裕民。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
  • 作者:(英國)亞當·斯密 宗裕民
  • ISBN:9787544241953 
  • 頁數:319頁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亞當·斯密 宗裕民
亞當·斯密(1723~1790),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之一。出生於蘇格蘭的柯卡爾迪,青年時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並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由此確立了他在學術界的崇高威望。此後,《國富論》的出版給他帶來了不朽的聲譽。斯密把一生獻給了他心愛的學術,終生未娶,沒有子女。
亞當·斯密在西方經濟學中有著神一樣的地位。據說,當時的經濟學家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經常聽到人們在爭論時說“這個亞當·斯密早就說過!”和”亞當-斯密才沒說過這個!”由此可見,人們早已把斯密的觀點當成了判斷是非的標準。

內容簡介

《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主要內容簡介:《國富論》被喻為西方經濟學的“聖經”,它系統分析了國民財富產生、分配與持續運轉的內在規律,並提出了舉世聞名的“看不見的手”的觀點。《國富論》的首次出版是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說:“從最終效果來看,(《國富論》)也許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書,《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對人類幸福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貢獻的總和。”
《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以圖解的方式對原著進行了充分解讀,除了闡釋原著內容之外,還系統地介紹了《國富論》的成書背景、作者研究、行文邏輯和未揭示的信念等,可以使讀者從多個角度、更全面地認識斯密和他的《國富論》,能更好地走進富國裕民的時代。為此,《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在編寫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以下3個方面:
全新的圖解手法,令艱澀的經濟理論一目了然,為你掃清閱讀中的一切障礙。
忠實於原著,並對《國富論》中或隱或顯的思想進行全方位解讀。
總結兩百年來對《國富論》的研究成果,化繁亂為簡潔統一,解讀更深入和透徹。

目錄

1 編者序:帶上《國富論》,一起跨入富國裕民的時代
2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一部偉大著作的誕生
1.資本主義興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富論》問世的年代
2.處於萌芽期的政治經濟學:英法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3.古典經濟學集大成者:不同凡響的亞當·斯密
4.《國富論》之前的鋪墊:《道德情操論》與《法學講稿》
5.形成體系的古典經濟學理論:《國富論》的全書架構
第2章 包羅萬象的著作與難以解釋的謎題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關係:亞當·斯密的“自利原則”
2.支撐《國富論》各種論題的理論: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
3.外在的排他性權利:財產是一種權利
4.一對相互依存的關係體:政府與公民權利
5.與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觀念
6.《國富論》思想的兩塊相互依存的“基石”:自利與合作
7.《國富論》思想的精髓:“看不見的手”
8.《國富論》中的機構:團隊精神抑或個人主義的機構理論
第3章 勞動與分工
1.本章核心:勞動力的提升及生產物的分配
2.分工:勞動生產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3.分工的起因:人類與生俱來的交換傾向
4.受限的交換能力:市場範圍對分工的限制
5.貨幣的產生:分工造就的交換媒介
6.商品的價值: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
7.商品價格的構成:工資、利潤和地租
8.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9.基於勞動力供求關係的判斷:工資的標準
10.工資與國民財富的關係:不同國家的工資狀況
11.二者變動帶來的社會問題:工資與物價的關係
12.以利息率為參考:利潤、利息和國民財富之間的關係
13.勞動和資本用途的不同:導致工資和利潤的不同
14.3個條件:使勞動和資本不同用途的利與害均等
15.政策的不均等:導致工資和利潤的不平等
16.使用土地的代價:地租的產生
17.食物的生產: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產品
18.衣物、住宅及礦產:間或提供地租的土地產品
19.地租產品價值比例的變動:基於白銀價值變動歷史的回顧
20.社會進步的影響:商品真實價格以及地租的變動
第4章 資本的流轉與利用
1.本章核心:資本與財富增長
2.資產的分類:劃時代的分類方法
3.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人力資本理論的發端
4.論3類資產的關係:帶有時代烙印的大師智慧
5.貨幣金融理論的邏輯起點:總收入和純收入
6.貨幣:紙幣功用的完美闡釋
7.銀行:信用經濟的誕生
8.紙幣的發行數量:劣幣驅逐良幣
9.紙幣的面額:“保守”表象下的縝密邏輯
10.通向繁榮之門:金融風險控制
11.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資本積累的起點
12.國富、國窮之謎:年產品分配
13.節儉:資本積累之道
14.奢侈和妄為:褻瀆神靈的行為
15.消費:個人選擇與財富積累
16.借貸資本:貸出取息的資產
17.來源及決定性因素:利息
18.大師的高明之處:資本利潤與利率
19.經濟調節器:利率政策
20.資本的綜述性說明:資本的運用
21.一種比較:資本運用與財富增進
22.探尋富強之路:國家層面的資本運用
23.商品流轉的原動力:貿易中的資本運作
24.貿易政策:經濟自由主義的真諦
25.一個悖論:農業是最賺錢的行業嗎
第5章 論歐洲各國財富增長的方式
1.本章核心:財富的自然增長
2.城鄉貿易:鄉村改良與城市發展
3.一個基本邏輯:財富的自然增長過程
4.土地改良的羈絆:長子繼承法
5.大變革:從奴隸、分益佃農到農民
6.抑制農業的其他因素:勞役、稅賦和貿易限制
7.具有重要意義的地位轉變:“自由市”和“自由市民”
8.城市興起與發展的原因:市民權利和財富積聚
9.傳導機制的建立:城市商業與鄉村改良
10.貴族的沒落:城市工商業是如何摧毀貴族權力的
11.最終的結論:歐洲各國財富增長的不同方式
第6章 論被拋棄的重農主義與重商主義
1.本章核心:政府干涉與自由放任之爭
2.財富即金銀:重商主義財富觀
3.徘徊在真理與謬誤之間:重商主義之失
4.金銀貨幣的獲得:市場流通的自然結果
5.對重商主義的進一步批駁:“無用”的金銀
6.大格局:對外貿易的真正意義
7.一種值得商榷的政策:進口限制
8.一把雙刃劍:關稅
9.誰更有害:貿易保護與自由貿易
10.兩個層面的分析:進口限制與自由貿易之爭
11.匯率:增減貿易收益的“魔棒”
12.退稅:可笑動機下的有效制度
13.出口獎金:一項“損己利人”的政策
14.財富增加的真相:名義價值和實際價值
15.一種替代性政策:生產獎金
16.得不償失的利益交換:通商條約
17.無用的慷慨:免徵鑄幣稅
18.貿易和金銀: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19.掠奪之外的啟示意義:新殖民地的繁榮
20.貿易壟斷權 :飲鴆止渴的制度安排
21.重商主義的舊瓶新酒:鼓勵進口和限制出口
22.重農主義概述:“矯枉過正”的學說
第7章 論國家的財政
1.本章核心:國家財富的再分配
2.國防開支:捍衛財富與文明
3.司法開支:維護公正的成本
4.自發的合力:服務商業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
5.對青年的教育支出:學費、禮金和私人捐贈
6.宗教教育的費用:教會收入與宗教改革
7.公共資本和土地:專屬於君主或國家的收入源泉
8.一種評價標準:賦稅的徵收原則
9.艱難的平衡:土地稅
10.資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潤稅
11.有害的稅賦:勞動工資稅
12.稅賦與底層人民生活:人頭稅和消費品稅
13.一種國家信用:公債
第8章 《國富論》在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
1.作為經濟學之源的倫理-經濟思想:道德哲學家的開山之作
2.鑄就古典經濟學的基石:古典經濟學的發展和形成
3.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國富論》:經典的永恆魅力
附錄
附錄1:亞當·斯密的年表
附錄2:斯密亞丹傳
附錄3:經濟學問世以來的發展脈絡
附錄4:30本必讀的經濟學名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