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嶺戰役

圖圖嶺戰役是1999年印巴卡吉爾衝突中印軍獲得的重大勝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圖嶺戰役
  • 時間:1999年
  • 戰役背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
  • 戰役經過:“滲透者”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

戰役背景

雖然巴基斯坦軍擁有地理上的優勢,但印度軍還是勝利了。
克什米爾
歸屬問題是印度巴基斯坦分治以來雙方一直存在的一個嚴重分歧,至今仍是影響兩國關係的主要障礙。該地區的小型武裝衝突則幾乎從未中斷。
印巴兩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曾經爆發了三場戰爭: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還有最近一次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Kargil)地區爆發的卡吉爾邊境衝突(Kargil War)(某些人稱為第四次克什米爾戰爭)。
1999年5月26日,印度出動大批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和達拉斯地區的“大批巴基斯坦滲透者”進行了兩次猛烈的空中打擊。這是印度首次動用空軍對付這類“滲透者”。巴基斯坦同日聲稱,有幾枚炸彈落到了克什米爾實控線巴基斯坦一邊,並在呼籲印度保持克制的同時表示“保留採取一切適當手段進行報復的權利”。 這次衝突是雙方自1988年以來無數次小型衝突中最為嚴重的一次,其顯著特點是:一次性滲透的人數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印度方面稱,約有300至400名“滲透者”分散盤踞在印控克什米爾的西亞琴附近從卡吉爾到達拉斯至巴塔利克一帶。雙方這次武裝衝突之所以較激烈,除欲進一步引起國際社會對克什米爾的關注外,另一個背景可能與雙方面臨是否在承諾的時限內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強大壓力有關。
在這次衝突中,巴基斯坦“滲透者”占據了“地利”之優勢,位於5000多米的高處,而印度軍隊則駐紮在山腳。因而,自雙方5月6日發生衝突以來,印度方面遭受的傷亡較大。
圖圖嶺戰役是1999年印巴卡吉爾衝突中印軍獲得的重大勝利之一。1999年6月,印軍贏得了圖圖嶺戰役的勝利,也贏得了卡吉爾衝突的勝利。

戰役經過

“滲透者”
1995年5月初,印度陸軍派去卡吉爾山區地帶巡邏隊與總部失去了聯繫,這一意外事件表明在那裡可能發生了穆斯林滲透者的入侵。於是,印度精銳的第18擲彈兵團立即被派往事發地區以驅逐或者消滅入侵者。開始時,印度陸軍駐卡吉爾地區的第121步兵旅的司令報告說,在該地區的入侵者數量最多不過8至10人,這點敵人當然不值得大動干戈,所以印度國防部只是向當地駐軍下了個簡單的命令:“去揪住他們的脖子,把他們從那裡拎出來”。
“圖圖嶺”是卡吉爾地區一座荒蕪山峰的名字,海拔大約5500米,從山頂上可以俯瞰山腳下的小鎮德拉斯。通向山頂的唯一道路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而且整座山峰都是光禿禿的,對於要驅逐游擊隊的印度軍隊來說,當他們向圖圖嶺山頂發起進攻時,沒有任何可以提供掩護的地形地理條件。另一方面,從巴基斯坦控制的“自由克什米爾”地區進入的穆斯林滲透者們在山頂上修建了混凝土掩體和加固的掩蔽牆,從他們的陣地向下看,可以清清楚楚地觀察到山路上的一舉一動。占領了這樣一個至高點,並且修建了完善的防禦陣地之後,游擊隊在山頂架起了大炮並開始炮擊臨近的NH 1A號國家公路,迫使這條公路停止了運營。
形勢變得嚴峻起來,新德里的態度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印度國防部給當地駐軍的最新指示是攻占圖圖嶺並消滅在山上的穆斯林滲透者,目的一來是為了消除其炮火對於“NH 1A”號國家公路的威脅,二來為接下來攻占周圍其他山峰尋找一個好的立足點和根據地。
初戰受挫
開始時,印度陸軍的納加步槍聯隊、加瓦爾聯隊和第18擲彈兵團各出動了一個營的兵力,試圖從山的兩側同時向峰頂發起進攻,但是他們遭遇到了游擊隊準確且有效的炮火阻截。他們的防禦工事相當完善,他們的戰壕連成一體,間隔不遠就有一個鋼筋水泥建造的堅固掩體,將整個山脊都包圍了起來。
印軍的前三次進攻都被打退,他們的處境實在艱難,印軍士兵沿著陡峭且毫無掩護的山坡一米一米地向上攀爬巍峨的山峰,在他們周圍是呼嘯而過的山風,氣溫低到攝氏零下11度。此外,印度士兵們每人還得背著重達25公斤的行軍包,而且在山地嚴酷的環境中,每背負一公斤重量,所要付出的體力一般是平時的兩倍;另外為了作戰需要,士兵們常常把行軍包中的食物拿出來而換上相等重量的武器彈藥。但是這一切努力都是無效的,游擊隊乾淨利落地將攻擊部隊趕下山來,而且有一次游擊隊甚至都沒有開火,他們僅僅是向山下扔石頭,用“滾石戰術”就把印度士兵打得屍橫遍野。這些失敗攻勢的受害者是加瓦爾聯隊的士兵,他們的裝備不適合山地作戰,每個戰士的禦寒服僅僅是一件皮大衣,根本無法抵禦寒冷的山風,而且他們腳下穿的還是叢林作戰靴,加瓦爾聯隊的士兵們就是依靠這些裝備,再加上一支落後的FNFAL半自動步槍和一條攀登繩向陡峭山峰進攻。當游擊隊反擊時,這個聯隊的士兵被巨石碾死碾傷。
由於加瓦爾聯隊毫無進展,在山坡另一側,第18擲彈兵團的B連在28歲的拉傑什·阿德希卡里少校的率領下發起了一波瘋狂的進攻,儘管前兩次進攻被擊退,但是第三次,阿德希卡里少校率部成功地沖了上去,並成功地在峰頂附近占據了一片小小的陣地,距離山脊只有15米之遙。然而不幸的是,拉傑什·阿德希卡里少校和他的手下們還沒來得及慶賀勝利,就發現他們新占領的據點已經被人數大大超過己方的游擊隊給團團包圍住了。近身白刃戰隨即展開,阿德希卡里少校等人戰死。由於受到敵人的優勢火力壓制,印軍殘部被迫在峭壁旁的一塊巨石後面躲了三天,在這期間,游擊隊不停地侮辱他們,嘲笑他們不敢給阿德希卡里少校收屍。由於阿德希卡里少校的陣亡,第18擲彈兵團上下受到了極大震撼,他犧牲的當晚,團炊事班沒有生火做飯,以紀念這位英勇無畏的指揮官。
自殺性進攻
現在,印度前線部隊的營連級指揮官意識到問題的棘手,他們試圖通過他們的上級向新德里請求援助,他們缺乏足夠的火力支援,但在上峰嚴令下,前線部隊不得不於6月2日夜展開又一次進攻。
這一次第18擲彈兵團的副團長維施瓦那贊中校親自率部出擊,在軍人榮譽的激勵下,經過六小時的艱苦攀登,攻擊部隊終於接近了峰頂,但是這時他們面臨著另外一個難題:是先就地休整?還是馬上展開攻擊?先休整的話,士兵們的體力能夠得到恢復,可是馬上就要黎明了,他們的進攻將不得不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但如果立即展開攻擊的話,雖然可以利用暗夜進行偷襲,可是士兵們的體力很難保證進攻的質量。經過痛苦的抉擇,維施瓦那贊中校決定選擇後者,這是一次無望的自殺式進攻,以逸待勞的游擊隊輕鬆地擊退了攻擊部隊,維施瓦那贊中校戰死。很有可能,在部隊出發之前,中校就已經預料到了他的命運,因為此前在給他父親的最後一封家信中,中校曾經向家裡人傾訴了他無法盡到家庭責任的苦惱。
現在,整個前線的印度軍隊都陷入了深深的沮喪之中,除了戰鬥的失利以外,讓他們感到難受的是阿德希卡里少校和他的無線電發報員的屍體至今還躺在戰場上,受著敵人的侮辱和嘲笑。印度官兵每一次試圖衝上去收屍都會受到機槍的掃射,更有甚者,游擊隊還以少校的屍體為誘餌,在周圍埋設了地雷,一次,一名印度士兵曾冒險想到戰場上把少校的屍體拖回來,可他踩到周圍的地雷,整條胳膊都被炸掉了。
維施瓦那贊中校的死使印度陸軍的頭頭們清醒過來,必須給前線部隊以更多的火力支援,否則仗是打不贏的。
炮兵的支援
5月末,德拉斯炮兵旅旅長拉克辛德·辛格訪問了卡吉爾前線,在那裡,他發現印度軍前線炮兵陣地的部署過於簡單,而且火力不集中。於是,這位高大英俊的錫克族炮兵旅長立即行動起來,從5月中旬到6月的第一周這段時間內,印軍前線大炮兵只有很少一些MK.2型105毫米大炮,但是到了6月中旬,威力強大的130毫米M—46以及155毫米FH—77B大炮開始陸續運抵前線。
由於游擊隊占據著制高點,他們可以從馬什克山谷的4875號高地、老虎峰、圖圖嶺等山峰上俯瞰運輸公路,因此印度炮兵的部署行動一律在夜間進行。日落後,馬力強勁的斯堪尼亞牌卡車拖拽著重炮駛向預定炮位。為了不讓巴基斯坦人發現,運輸卡車在行進時必須得關閉車頭大燈,在崇山峻岭中摸黑前行。同時為了避免掉下深谷,在行駛時,一般有兩名印度士兵跑在卡車前面,每隔幾分鐘就打開手電為卡車司機照明道路情況。
為了給新到的大炮設定炮位,印度軍隊不得不鑿開山壁。炮位的選擇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理想的炮位應當既能發揮大炮的火力,又能避到敵軍炮火的反擊,另外在山區地帶,還要考慮地形及地勢的影響。但是無論如何,到6月7日為止,炮位的選擇及大炮的安置工作基本完畢,印軍炮兵開始試射新到的大炮以獲得射程界等數據,而炮兵民們也開始爬到高處的優勢陣地以觀察修正炮擊彈道。在預定的總攻前,印度炮軍官兵在苦寒中日以繼夜地拚命工作,以保證所有的大炮都處於良好的狀態。由於有傳言說游擊隊會對這些大炮進行突襲或他們的支持者會派飛機轟炸、印度軍隊特別加強了守衛工作,並在炮兵陣地周圍設定了衛兵及高射炮。另一方面,印軍特種部隊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偷偷地越過了敵軍的警戒線,尋找敵軍大炮的位置,以便在戰鬥開始後,一旦巴基斯坦炮兵投入戰鬥,印軍可以組織起有效反擊。
同時,新德里又派來了新的生力軍——第二拉傑普納步槍營——以加強前線地面部隊的實力。受到這個好訊息的鼓舞,一直在苦戰的第18擲彈兵團鞏固了在巴基斯坦陣地以下300米處的三個據點,這個行動後來被證明是關鍵性的,因為他們的這個努力為此後的總攻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前進陣地。
士氣重升
在陸軍、炮兵和特種部隊的共同努力下,當一切都準備就緒時,印度軍隊終於開始了最後的總攻,維維克·古普塔少校將率領90名自願報名的士兵作為攻擊的主力部隊,其中有11名廓爾喀人,廓爾喀人在印度陸軍中有悠久服役歷史,在廓爾喀人的戰爭辭典中只有“戰鬥”和“戰死”兩個詞。在出發之前,拉文德拉納斯上校對出征部隊做了最後一次鼓舞,士兵們的士氣空前高漲,士官汗威爾·辛格回答上校說:“長官,明天早上到圖圖嶺峰頂來吧,咱們在那兒見!”而後來成為英雄的哈瓦爾達·雅什威爾·辛格·托馬則沉毅地用尼泊爾土語說:“長官,11個廓爾喀人上戰場,11個廓爾喀人凱旋歸來。”
6月12日,印度攻擊部隊進入戰地——由第18擲彈兵團苦戰守住的距峰頂300米的前線掩體。總攻時間最後定在6月12日晚18時30分。
最後的總攻
6月12日晚18時30分,120門印軍大炮向圖圖嶺峰頂開火。瑞典博福斯公司的FH—77B型155毫米榴彈炮首先發難,以直射模式炮擊游擊隊掩體,幾分鐘後,105毫米榴彈炮及120毫米迫擊炮接著加入戰團。一枚枚炮彈落到山脊上。同預料的一樣,印巴停火線另一側的巴基斯坦軍隊的大炮隨即反擊,根據印軍特種部隊事先的定位,印度炮兵的155毫米大炮轉而炮擊巴基斯坦炮兵陣地。炮擊很快顯示了威力,不久之後,巴基斯坦的大炮就漸漸地啞了火。
接近午夜時分,印軍的炮火停了下來。古普塔少校率部出擊,被稱為“雄獅”的攻擊行動正式開始。攻擊部隊分為三小分隊,代號分別為“阿比曼約”小分隊、“希姆”小分隊以及“阿爾瓊”小分隊。三個小分隊中,一個負責正面攻擊,另一個繞到旁邊一個較低的山脊負責截斷敵軍的退路,第三個則負責從背面進攻。而第18擲彈兵團的任務是為攻擊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壓制附近山脊上的游擊隊。
雖然此前印軍大炮發揮了很大的威力,但是峰頂的游擊隊依靠天然洞穴的掩護,還保存了相當實力的有生力量。現在游擊隊從洞穴掩體中出來,使用機槍掃射印軍突擊隊。而印軍突擊隊則匍匐在地面,利用剛才炮擊留下的彈坑作為掩蔽所,他們一邊躲避,一邊靈巧地使用手雷還擊敵軍的機槍。突擊隊員們根本沒有與後方聯絡的空閒,他們一米一米地向前挪動,游擊隊的火力太猛烈了,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凌晨2時30分,攻擊陷入僵局,絕望的情緒在一點點地增加,似乎這次攻擊行動又將是一次不成功的冒險。就在這時候,哈瓦爾達·雅什威爾·辛格·托馬站了出來,他從戰友手中要過了所有的手雷,然後朝敵軍的堡壘沖了過去,在他被敵人擊倒的那一剎那,哈瓦爾達將1枚手雷扔進了敵人的掩體。戰後打掃戰場時,哈瓦爾達戰友們發現了他的屍體,他的左手還握著一支步槍,右手則緊緊攥著一枚手雷……
在哈瓦爾的鼓舞下,印軍突擊隊終於接近了敵軍陣地,白刃戰隨即展開。凌晨4時10分,前線指揮所的無線電中終於傳出捷報,圖圖嶺戰役勝利了!為了這個勝利,印軍會出了慘重的代價,突擊隊指揮官古普塔少校於當晚的激戰中陣亡,陣亡者中還包括士官汗威爾·辛格,他失約了,再也無法與拉文德拉納上校在圖圖嶺頂峰見面。
同時,戰鬥還沒有完全結束。雖然奪取了敵軍陣地,但是圖圖嶺還處於附近小山丘上的敵軍的威脅之下,游擊隊還在隨時策划進行反攻,必須奪取附近的小山丘以消除這個威脅,這個任務交給了第18擲彈兵團C連的喬伊·達斯古普塔少校帶領部隊投入攻擊,在大炮的火力支援下,印軍攻擊部隊漸漸接近了敵人陣地並成功地拔掉了敵軍的一個個堡壘。最終,印度的前線指揮官們再次從無線電中聽到了好訊息,小山丘被印度部隊占領了,印軍為此付出的代價是12個陣亡。在此後的幾天之內,圖圖嶺附近的幾個山峰據點逐漸被印軍攻克,印度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