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果雀稗

圓果雀稗

圓果雀稗(學名:Paspalum orbiculare Forst.)是禾本科雀稗屬植物,多年生。稈直立,叢生,高30-90厘米。葉鞘長於其節間;葉舌長約1.5毫米;葉片長披針形至線形,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大多無毛。總狀花序長3-8厘米,2-10枚相互間距排列於長1-3厘米之主軸上,分枝腋間有長柔毛。花果期6-11月。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至大洋洲;在中國分布於江蘇、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廣泛生長於低海拔區的荒坡、草地、路旁及田間。

圓果雀稗營養價值高,草質甜,適口性好。該草具有頑強的生活力,分葉力,再生力及草層厚,密度大,鮮草產量高,每畝可達5000-7500千克,為草食性魚類理想飼料之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稈直立,叢生,高30-90厘米。葉鞘長於其節間,無毛,鞘口有少數長柔毛,基部者生有白色柔毛;葉舌長約1.5毫米;葉片長披針形至線形,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大多無毛。
總狀花序長3-8厘米,2-10枚相互間距排列於長1-3厘米之主軸上,分枝腋間有長柔毛;穗軸寬1.5-2毫米,邊緣微粗糙;小穗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2.3毫米,單生於穗軸一側,覆瓦狀排列成二行;小穗柄微粗糙,長約0.5毫米;第二穎與第一外稃等長,具3脈,頂端稍尖;第二外稃等長於小穗,成熟後褐色,革質,有光澤,具細點狀粗糙。花果期6-11月。

近種區別

該種以小穗長約2.2毫米,第二穎及第一外稃均為3脈而與鄰近種有別。
圓果雀稗圓果雀稗

產地生境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至大洋洲;在中國分布於江蘇、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廣泛生長於低海拔區的荒坡、草地、路旁及田間。既耐瘠又耐肥,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紅、黃壤上均能生長良好。在水、肥條件良好時,分櫱多,產量高。在中國南方高溫、乾早季節,如遇37-39℃的高溫,2個月左右不下雨的情況下,雖然生長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未見枯死現象,並能正常開花結實。冬季氣溫在-4℃時,僅地上部嫩葉枯萎,地下部分能安全越冬。翌年春季氣溫回升到10-15℃時,迅速返青生長。

繁殖方法

選地:圓果崔稗對草地要求不嚴格,一般池埂、荒地、紅、黃壤土山坡地均可種植。
整地:深碎土,耕細粑平,有條件的每畝施糞肥1500千克作基肥。
播種時間:圓果雀稗雖可月月播種,但以春季雨後天氣播種最佳。保持土壤濕潤,成活率高,早生快長。
播種方式:採取條播、撒播或穴播,以條播最好。亦可分叢移栽,移植後7-10天即可成活並抽出新芽。播種量每畝播種1千克左右(不可過密,否則會自相護制分薬力),行距為30厘米。

栽培技術

收割:圓果稗長到60厘米高時即可收割、收割時應留茬5厘米左右,留茬過低不利於莖基部分節萌發幼芽、幼枝的再生。收割後要適當追肥,一般每畝用尿素3-5千克,搭配適量的磷鉀肥,撒施在草的基部或溶水後噴施。全年收割3-4次。
留種:①可到山地採收天然野生草種子,篩選種植;②人工栽培留種的應減少割青次數,增加施肥量,促其成熟結籽,種子畝產約20千克。

主要價值

圓果雀稗營養價值高,草質甜,適口性好。據福建省農科院測定,鮮草的乾物質含量21.74%,千草中含粗蛋白55%,粗脂肪2.34%,粗纖維32.46%,無氯浸出物44.27%,灰份11.38%,還有鉀、鈉、鈣、鎂、銅、鐵、錳等多種微量元素。經中國閩北山區漁農民種植飼養草食動物觀察均喜食,中國福建建陽地區水產養殖場飼養草魚效果測定,其料係數在28-31之間。該草具有頑強的生活力,分葉力,再生力及草層厚,密度大,鮮草產量高,每畝可達5000-7500千克,為草食性魚類理想飼料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