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正直之心-留名後世

圍爐夜話·正直之心-留名後世

《圍爐夜話》,是明清時期著名的文學評議著作,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圍爐夜話·正直之心-留名後世
  • 作品出處:《圍爐夜話》
  • 文學體裁:文學評議著作
  • 作者:王永彬
  • 完成時間:清·鹹豐甲寅二月
簡介,原文,譯文,評說,創作背景,作者簡介,主要作品,

簡介

這本書是作者王永彬“於清·鹹豐甲寅二月,於橋西館”的 “一經堂完成的。作者虛擬了一個冬日擁著火爐,至交好友暢談文藝的情境,使本書語言親切、自然、易讀,並由於其獨到見解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圍爐夜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原文

耳目口鼻,皆無知識之輩,全靠那心作主人;
身體髮膚,總有毀壞之時,要留個名稱後世。

譯文

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都是不能思維的器官,都依靠人們的頭腦做出主張;身軀四肢頭髮和皮膚,隨著人的死亡就會腐朽,但一定要有留個好名聲流傳後世。

評說

人之所以有好壞之分,全在於心有正邪之別。內心純潔的人自會美名遠揚,心黑如墨的人只會臭名昭著。君子善於修心,小人善於修嘴,內心的修養將決定一個人的為人。常言道:“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人生即使百年,也如駒過隙。永恆的只能是美名。若為了保住一身臭皮囊,犧牲了名節,實在吃虧。

創作背景

《圍爐夜話》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囂的白晝,爐邊圍坐,會頓感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寧靜。在如此寧靜而溫暖的氛圍下,白晝里濁濁紅塵蹇塞的種種煩悶,會不自覺地升華為對生活、對生命的洞然。
圍爐夜話圍爐夜話
夜是這樣的美妙,更何況圍坐在暖暖的爐邊呢?靜夜爐邊獨坐,品味清朝王永彬先生的《圍爐夜話》,體味作者以平淡而優美的話語,娓娓敘出的瑣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如炎夏飲一杯清涼的酸梅湯,令人神清氣爽,茅塞頓開。

作者簡介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王氏後人稱其宜山公,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個王朝。生於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時,卒於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時,享年七十有八。

主要作品

王永彬一生治學甚廣,勤於著述,同治五年《枝江縣誌》記其《孝經襯解》一部,光緒《荊州府志》記其《帝統年表》、《圍爐夜話》、《格言集句》三部。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普通古籍閱覽室”的藏書目錄中記其《歷代帝統年表》一卷、《先正格言集句》一卷、《朱子治家格言》一卷、《六書辨略》一卷、《音義辨略》一卷、《禊帖集字楹聯》一卷、《孝經襯解》一卷、《圍爐夜話》一卷,合稱《橋西山館雜著八種》。另有《講學錄》、《說古韻言》、《橋西館詩文雜著》、《獨柱山房詩文襟著》、《髒腹病藥夫》等。
清同治《枝江縣誌》收錄其《秋暮自城歸石門村途中偶成》、《花溪即景》等詩三首;同治《遠安縣誌》收錄其《同友人游青溪》詩一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