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邶風·新台

國風·邶風·新台》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歷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民眾諷刺衛宣公劫奪兒媳姜氏(宣姜)的詩歌,後世因此而用“新台”以喻不正當的翁媳關係。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前兩章疊詠,每章前二句是興語,但興中有賦;第三章用比法,表現女主人公新婚生活出現的反差。三章各後兩句均以理想和現實的相悖,構成異常強烈的對比,反襯出女主人公鬱積已久的怨憤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風·邶風·新台
  • 作品別名:邶風·新台、新台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後世影響,

作品原文

國風·邶風1·新台2
新台有泚3,河水瀰瀰4。燕婉之求5,蘧篨不鮮6
新台有灑7,河水浼浼8。燕婉之求,蘧篨不殄9
魚網之設10,鴻則離之11。燕婉之求,得此戚施1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2. 新台:台名,衛宣公為納宣姜所築,故址在今山東省甄城縣黃河北岸。台:台基,宮基,新建的房子。
  3. 有:語助詞,做形容詞詞頭,無實義。有泚(cǐ):鮮明的樣子。
  4. 河:指黃河。彌(mí)彌:水盛大的樣子。
  5. 燕婉:指夫婦和好。燕,安;婉,順。
  6. 蘧(qú)篨(chú):不能俯者。古代鐘鼓架下獸形的柎,其獸似豕,蹲其後足,以前足據持其身,仰首不能俯視。喻身有殘疾不能俯視之人,此處譏諷衛宣公年老體衰腰脊僵硬狀。一說指癩蛤蟆一類的東西。鮮(xiǎn):少,指年少。一說善。
  7. 有灑(cuǐ):高峻的樣子。
  8. 浼(měi)浼:水盛大的樣子。
  9. 殄(tiǎn):通“腆”,豐厚,美好。
  10. 設:設定。
  11. 鴻:蛤蟆,一說大雁。離:離開。一說離通“麗”,附著,遭遇。一說離通“罹”,遭受,遭遇,這裡指落網。
  12. 戚施(yì):蟾蜍,蛤蟆,其四足據地,無須,不能仰視,喻貌醜駝背之人。

白話譯文

新台明麗又輝煌,河水洋洋東流淌。本想嫁個如意郎,卻是醜得蛤蟆樣。
新台高大又壯麗,河水漫漫東流去。本想嫁個如意郎,卻是醜得不成樣。
設好魚網把魚捕,沒想蛤蟆網中游。本想嫁個如意郎,得到卻是如此醜。

創作背景

這首詩歌,舊說以為衛人所作,目的在於諷刺衛宣公違背天倫,在黃河邊上築造新台,截娶兒媳。根據《史記·衛康叔世家》記載,衛宣公是個淫昏的國君。他曾與其後母夷姜亂倫,生子名伋。伋長大成人後,衛宣公為他聘娶齊女,只因新娘子是個大美人,便改變主意,在河上高築新台,把齊女截留下來,霸為己有,就是後來的宣姜。衛國人對衛宣公所作所為實在看不慣,便編了這首歌子挖苦他。《毛詩序》謂:“新台,刺衛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台於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朱熹詩集傳》遵從其說。現代有人以為這是一位婦女遭了媒婆欺騙,所嫁非人,因而發出怨詞的說法;也有人認為這是一位婦女在婚姻上上當受騙後的謔怨憤懣之辭。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若按舊說理解,一、二章賦陳其事,第三章起興以比。詩開篇即誇耀衛宣公建造的新台是多么宏偉華麗,其下奔流的淇河之水是多么豐盈浩瀚。這都是極力渲染衛宣公的赫赫威勢和裝點門面,也可以看作是姜氏(宣姜)眼中所見,已被宣公的表面現象迷惑了。她本為是嫁過來追求燕婉之好,想過一種郎才女貌、琴瑟和諧的幸福生活的,卻不料成了一個糟老頭子的掌中玩物。
全詩三章,前兩章疊詠。疊詠的兩章前二句是興語,但興中有賦:衛宣公欲奪未婚之兒媳,先造“新台”,來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實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奪其子壽王妃即楊玉環,先讓她入道觀做女觀一樣,好像這一來,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醜行就是醜行,醜行是欲蓋彌彰的。詩人大讚“新台有泚”“新台有灑”,正言欲反,其興味在於,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頭子乾的醜事。這裡是運用反形(或反襯)的修辭手法,使美愈美,醜愈醜。
“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宣姜:美麗的少女配了個糟老頭,而且還是個駝背雞胸,本來該做她老公公的人。這一對兒是怎樣也不能般配的,就如俗語所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難怪詩人心中不忿,要為宣姜,也要為天下少年鳴不平。他好有一比:“魚網之設,鴻則離之。”打魚打個癩蝦蟆,是非常倒楣,非常喪氣,又非常無奈的事。按照聞一多詩經通義》中的說法:“《國風》中凡言魚者,皆兩性間互稱其對方之虞語(隱語),無一實拾魚者。”古今詩歌中以捕魚、釣魚喻男女求偶之事的民歌很多。例如漢樂府民歌《江南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僮人情歌》:“天上無風燕子飛,江河無水現沙磊。魚在深塘空得見,哄哥空把網來圍。”即是顯例。此詩中所寫的就是女子對婚姻的幻想和現實的相悖,構成異常強烈的對比,產生了異乎尋常的藝術效果。這裡強烈地表明:宣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詩中“河水瀰瀰”“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宣姜淚流不止之意,就如《衛風·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以及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所表現的那樣,渲染出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舊說以為衛宣公為其子急娶於齊,而聞其美,欲自娶之,乃作新台於河上而娶之。國人惡之,而作此詩,以刺之。言齊女本求與急為燕婉之好,而反得宣公醜惡之人也。”“(二章)言其病不已也。”“(三章)言設魚網而反得鴻,以興求燕婉之而反得醜疾之人,所得非所求也。”

後世影響

《邶風·新台》一詩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社會倫理的認識方面,“新台”一詞因此詩而被用以比喻不正當的翁媳關係。封建道德的虛偽性,表現在它的對下不對上。這是絕對的不公平。統治者要求百姓遵從禮教,自己卻寡廉鮮恥;要求百姓忠貞不二,自己卻兩面三刀;要求百姓規規矩矩,自己卻為所欲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卻以權謀私。道德淪喪之事,上層社會沒有一代無之。衛宣公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後來的唐明皇也有“新台”之譏,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正因為如此,《邶風·新台》一類諷刺詩自有其認識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