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是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主辦的全國性專業期刊,是中華醫學會國際系列雜誌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
  • 外文名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
  • 語言:中文
  • 類別:出版,醫學期刊
  • 主管單位:衛生部
  •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
  • 編輯單位:《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73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CN:31-1961/R
  • 國際刊號:ISSN:1673-4122
  • 郵發代號:4-190
  • 定價:10.00元/期;60.00元/年
  • 出版地:上海市
辦刊歷史,報刊宗旨,主要欄目,報導內容,讀者對象,收錄情況,刊物影響,編委組成,投稿須知,

辦刊歷史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是國內寄生蟲學領域的的第一本專業學術期刊,創刊於1973年10月,比其他寄生蟲學相關雜誌的創刊早了整整10年,創刊時的刊名為《國外醫學參考資料:寄生蟲病分冊》,1979年更名為《國外醫學寄生蟲病分冊》,2006年1月更名為現刊名。

報刊宗旨

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針,及時報導寄生蟲病領域國內、外的新動態、新技術、新進展和新經驗,為提高我國寄生蟲病防治水平,促進我國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服務。

主要欄目

設定:述評、論著、特約綜述、綜述、現場研究、疾病控制、病例報導、學術爭鳴、國外學者專欄、學術會議動態、年度學科進展、標準與指南、讀者.作者.編者等。

報導內容

主要報導危害人類健康的各種寄生蟲病的病原、醫學媒介生物及其基礎、病因、流行病學、臨床、防治研究等方面的綜述、論著及進展類文章,介紹國內、外寄生蟲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新經驗、新進展和新動態。

讀者對象

主要為中、高級科研、防治、教學和臨床工作者。

收錄情況

作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之一,2007年與萬方數據簽署了資料庫獨家合作協定,全文在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上網。

刊物影響

自2006年更名以來,本刊的影響因子呈穩步上升的態勢,2009年度發布的影響因子為0.525(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

編委組成

總編輯:湯林華
副總編輯:曹建平張龍興
編委委員(按姓氏筆畫)
王 恆 馬雅軍 包懷恩 石佑恩 劉述先 劉克義
朱昌亮 朱淮民 安春麗 孫 新 許學年 陳建平
陳曉光 吳忠道 吳海瑋 沈繼龍 何深一 何 納
邱東川 汪天平 汪世平 汪俊雲 周曉農 周水森
林矯矯 官亞宜 張錫林 張皓冰 聞禮永 賀 林
胡雪梅 倪奕昌 諸欣平 殷國榮 郭增柱 郭憲國
郭家鋼 徐大剛 梁幼生 崔 晶 黎學銘 蔡 黎
諸葛洪祥
編輯部主任:陳 勤
編輯:姬曉雲
英文編輯:倪奕昌

投稿須知

1接收稿件類型:論著、綜述、現場研究、疾病控制、病例報導等。對立項課題、基金資助項目及研究生綜述、畢業論文等優先刊登。用中文或英文撰寫稿件均可。
2對來稿的要求:文稿應具科學性、邏輯性,有理論和(或)實踐意義。要求論點明確,數據準確。文字務求準確、精練、通順。
2.1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及3~5個關鍵字。摘要採用結構式,包括目的、方法、主要發現(包括關鍵性或主要的數據)和主要結論四部分。應寫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s)”小標題的結構式摘要。採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英文摘要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每個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元)、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應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摘要中的方法和結果要求寫得詳細,結果要給出具體的數據,英文摘要一般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但為了對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詳。正文的前言部分應交待相關研究的背景和該研究的目的。材料和方法部分如提到隨機分組,應給出具體的隨機方法,並儘可能詳細描述統計學方法,如補充有關統計研究設計、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等。
2.2綜述:一般是圍繞某一論題參閱若干篇國內外公開發表文獻的綜合論述,應有分析、有討論、深入淺出地反映所選論題的國際水平和發展趨勢。需附約250字的中文摘要和約400實詞的英文摘要及3~5個關鍵字。英文摘要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文後參考文獻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5年公開發表的國內外文獻。
2.3名詞術語:正文中名詞一般用全稱。若全稱較長且反覆使用,可用縮略語或簡稱,但應在縮寫首次出現時註明中文全稱,並於括弧內註明英文全稱及縮略語,例: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 RNAi)。對大家熟悉的常用名詞如DNA, RNA, PCR, RT-PCR, ELISA,AIDS等允許直接使用,可不標註中文。
2.4計量單位:按國務院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2001年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套用》一書。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使用,例如ng/kg/天應改為ng/(kg·d);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於1條時,如ng/kg/min, 應採用ng/(kg·min)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採用ng/kg·min的形式。應儘可能使用單位符號,也可以與非物理單位(如:人、次、台等)的漢字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如:次/min。單位可只寫1次,即加圓括弧將數值組合,置共同單位符號於全部數值之後。例如:“75.4 ng/L±18.2 ng/L”可以表示為“(75.4±18.2) ng/L”。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如吸光度(舊稱光密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為計量單位,但首次使用時應註明mm Hg 或cm H2O與kPa的換算係數(1 mm Hg=0.133 kPa,1 cm H2O=0.098 kPa)。
2.5統計學符號:常用如下:① 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中位數仍用M);② 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 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 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⑦ 相關係數用英文小寫r;⑧ 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⑨ 機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值、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2.6研究設計:應告知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告知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告知屬於第幾期臨床試驗,採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複、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2.7資料的表達與描述:x(_)±s表達近似服從常態分配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統計表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並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用統計圖時,所用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相匹配,並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於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
2.8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對於定量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於定性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數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檢驗。對於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複實驗數據檢驗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於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儘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
2.9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P<0.05(或P<0.01)時,應說對比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差異;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χ=4.68,F=6.79 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選用P>0.05、P<0.05和P<0.01三種表達方式即可滿足需要,無須再細分為P<0.001或P<0.0001。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
2.10 參考文獻:由作者親自核對原文並保證無誤。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時,按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序號並在引用處右上角以方括弧的形式註明。題名後標註文獻類型標誌對電子文獻是必選著錄項目,其他文獻可選擇標註。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誌代碼參照GB 3469《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每年連續編碼的期刊可以不著錄期號。
其他:①來稿需請作者所在單位主管學術的機構審核,並附單位推薦信, 涉及以人為實驗對象的尚需附醫學倫理知情同意書。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加工, 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②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後3個月內未接到退稿,則稿件仍在審閱研究中。作者如欲轉投他刊,請務必事先與編輯部聯繫。③來稿不收審稿費,稿件確認刊載後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要求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製工本費,版面費工本費可由作者從課題基金、科研經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後酌致稿酬(已含光碟版、網路版稿費),並贈當期雜誌1~3本。④本刊錄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紙載體和光碟形式同時出版。
投稿方式:本刊已開通網站和網上投稿系統。為保險起見,建議作者網上投稿後至電編輯部進一步確認稿件已寄到。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07號,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編輯部,郵政編碼:2000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