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業餘拳擊協會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International Amateur Boxing Association,IABA)簡稱國際拳協,由英、法等24國的拳協倡議,於1946年在倫敦成立,現有190個協會會員。拳擊是奧運會正式項目。國際拳協的任務是傳播拳擊運動的真正業餘精神和開展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好競賽,制訂世界錦標賽和國際比賽的規程,保證國際拳協的比賽嚴守比賽規則,發展會員間相互友好和尊重的關係,反對各種形式的歧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際業餘拳擊協會
  • 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 Amateur Boxing Association,IABA
  • 創辦時間:1946年
  • 創辦地點:倫敦
  • 官網:http://www.aiba.org/
簡介,任務,起源發展,拳擊規則,機構設定,地區局,執委會,委員會,相關新聞,主要賽事,中國加入拳協,

簡介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InternationalAmateurBoxingAssociation,IABA)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國際業餘拳擊協會
簡稱國際拳協,由英、法等24國的拳協倡議,於1946年在倫敦成立,現有190個協會會員。拳擊是奧運會正式項目。現行章程是1995年1月1日修訂的。國際拳協下設歐、亞、非、美和大洋洲5個地區局。代表大會是國際拳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4年召開一次。每個協會會員可派3名代表與會,但只有1票表決權。 拳擊和射箭都是人類古時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強健體魄而可以於惡劣的環境之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類要以拳頭來自衛。這是拳擊的雛形。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公元前40世紀的埃及.而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運中,由於希臘君王認為拳擊太為暴力、危險而且不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之一。1881年,英國業餘拳擊協會成立,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屆夏季奧運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中,由於瑞典法律不準許拳擊運動,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擊運動再次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現在。香港拳擊總會於1955年成立,是國際業餘拳擊協會(AIBA)及世界拳擊協會(WBC)成員之一.近年來香港選手在女子及青少年國際賽事中均能多次獲得獎牌.目前為止,國際業餘拳擊協會的成員共為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與此同時,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也於1999年芬蘭舉行。

任務

任務國際拳協的任務是傳播拳擊運動的真正業餘精神和開展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好競賽,制訂世界錦標賽和國際比賽的規程,保證國際拳協的比賽嚴守比賽規則,發展會員間相互友好和尊重的關係,反對各種形式的歧視。

起源發展

拳擊運動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人類產生之初。為了生存競爭,人類發明了它。最初,它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一種手段。有記載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英國大不列顛百 科全書》就有“公元前40世紀,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發現拳擊的遺蹟”的記載。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記載了拳擊用的護具“皮繃帶”。後來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拳擊運動經過地中海的克里克島傳播到古希臘。公元前5世紀在愛琴海岸發掘的一對磁瓶上,有兩人相互攻防的拳擊圖案。在希臘神話中,傳說雅典王子賽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曉拳術,曾玩過這種拳擊。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1700年以前拳擊活動的遺蹟。
業餘拳擊業餘拳擊
自從古羅馬皇帝西奧多雷斯下令禁止拳擊後,拳壇幾乎寂寞了4個多世 紀。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對古羅馬拳擊的粗野影響難以忘懷;另一方面因為歐洲各地時興騎馬鬥劍,馬上技術抑制了拳擊的發展。騎士體育是屬於統治階級和貴族的,而且必須是基督徒。而拳擊作為一種自衛技術、娛樂活動,在民間仍然不斷地流行著,只是不能公開比賽。  公元8世紀,奧斯曼大帝執政,法庭制定了一種新制度:“斗審”。就是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命令訴訟雙方進行決鬥,勝利者獲勝訴。如果是貴族間的訴訟,就接貴族習俗騎馬、穿護身甲冑進行鬥劍;而平民間的訴訟,則以拳擊決勝負。從此,拳擊在平民百姓中更為廣泛地流傳了。
業餘拳擊業餘拳擊
公元1200年間,傳教士聖倍納丁看到當時許多青年在鬥劍中喪生的悲劇,設法推行拳擊代替鬥劍。他廢止了古羅馬拳擊的野蠻方法,提倡赤手拳擊,使之成為以鍛鍊身體為原則的體育活動。聖倍納了在義大利的西納開設了一所拳擊訓練學校,親自擔任教練,並主持拳賽,執行裁判工作。在賽程中遇有可能發生危險的緊急關頭,他會及時命令停止比賽,以防止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生。這種改良的拳擊,逐漸在青年中流行起來。聖倍納了一生始終熱衷於拳擊運動,使中斷了幾個世紀的拳擊東山再起,成為拳擊史上不可磨滅的里程碑。
到了16世紀拳擊運動越過了多巴海峽,傳播到了英國。公元17世紀末,拳擊在英國復興起來。公元18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的拳擊比賽。1719年產生了被稱為現代拳擊始祖的第一位英國拳擊冠軍詹姆斯·菲格(1695—1734年),並把冠軍保持了11年之久,他有“無敵將軍”的美稱,菲格的拳擊是沒有防護的徒手的“生死”型格鬥。他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拳擊學校,成為英國 拳擊運動員的培養搖籃。
職業拳擊職業拳擊
1838年,英國倫敦在布勞頓最初的規則基礎上,制定頒布了《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被用在了拳擊比賽中。1853年還對這一規則進行了修改。1865年,英國倫敦業餘競技俱樂部成員。記者約翰·古拉哈姆·千巴斯又進一步完善修訂了新的拳擊規則,英國昆士伯利的侯爵約翰·肖魯圖·道格拉斯擔任了這個新規則的保證人,並把它命名為英國“昆士伯利拳擊規則”。在這個規則中,明確規定了參加拳擊比賽的人必須戴拳擊手套,比賽的每個回合打滿3分鐘,回合之間休息1分鐘;比賽中禁止發生摟抱和摔跤現象,否則被判為犯規;一方被打倒後開始數秒,如果10秒鐘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來,就判定對方勝利等內容。這個規則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拳擊比賽的競賽框架,為促進拳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英國昆士伯利規則形成之後,大約經過20年的反覆實踐和運用,才逐漸被人們肯定。例如比賽必須使用手套的規定,一直到1892年9月7日約翰·L·薩里班和基姆·哥培德戴著五盎司重的拳套進行了世界第一次重量級冠軍賽,這個規定才最終在拳擊比賽規則中確定下來,並被所有的拳擊比賽所採用。上述規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特別是英國昆士伯規則的最終確定,為促進現代拳擊比賽奠定了基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英國拳擊愛好者的努力,為推動和促進現代拳擊比賽的發展,做出了不 可磨滅的貢獻。
拳擊拳擊
現代拳擊運動於18世紀起源於英國,當時比賽不戴拳套,亦無規則和時間限制,直至乙方喪失繼續比賽的能力為止。英國著名拳擊家J-布勞頓於1743年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又在1747年設計了拳擊手套,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1839年,英國頒布了新的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1853年進行修改,禁止用足踢、頭撞、牙咬的低擊等動作,並規定拳擊台四周用繩圍起,1867年英國記者錢伯斯編寫了新的拳擊規則,強調拳擊中的戰術和技巧。1880年倫敦成立了英國業餘拳擊協會,1881年舉行了第1次錦標賽。1924年第8屆奧運會前夕成立了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當今世界上同時存在著兩種拳擊運動,即職業拳擊和業餘拳擊。奧運會和亞運會的拳擊比賽都是屬於業餘拳擊。這兩種拳擊在比賽規則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在聖路易舉行的第3屆奧運會上,拳擊第一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參加比賽的只有美國1個國家的44名運動員,美國自然獲得了所設7個級別的所有冠軍。到了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上,就有56個國家的269名運動員我國現代拳擊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最初稱之為“西洋拳”。先有人翻譯了一本《西洋拳術》。30年代,舊中國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國術(武術)館、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將拳擊列為主課之一。

拳擊規則

國際拳協於1838年英國拳擊保護協會頒布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1869年英國記者錢伯斯(JohnGrahamChambers)提出劃分回合的新規則,規定參賽選手必須戴拳擊手套,每個回合3分鐘,回合之間休息1分鐘,被擊倒在地的選手必須在10秒鐘內自行起來,否則即判為失敗。該規則後由昆斯伯里侯爵道格拉斯(Douglas,MarquessofQuelensberry)整理出版,1891年得到世界公認,被稱為昆斯伯里規則。1880年成立英國業餘拳擊協會。1882年首次舉行世界最重量級冠軍挑戰賽。
拳擊有業餘職業拳擊比賽之分,奧運會僅設男子項目,只允許業餘 運動員參加,並且必須戴頭盔,手套也厚一些。比賽按體重分級別進行,設48公斤級(1968年列入)、51公斤級(1904年列入)、54公斤級(1904年列入)、57公斤級(1904年列入)、60公斤級(1904年列入)、63.5公斤級(1952年列入)、67公斤級(1904年列入)、71公斤級(1952年列入)、75公斤級(1904年列入)、81公斤級(1920年列入)、91公斤級(1984年列入)、91公斤以上級(1904年列入)。1997年1月1日開始,比賽採用五回合制,每回合2分鐘,回合之間休息1分鐘。運動員用拳直接擊打在對方頭部或腰以上部位的正面或側面,為有效擊中,每擊中一次得1點。每一回合結束後,占優勢的運動員可得20分,處於劣勢的運動員的得分相對減少;如果雙方實力不分高低,也可各得20分。裁判員根據雙方在5個回合中所得的總分判定名次,如總分相等,則判比賽中處於主動地位或技術風格較好的運動員獲勝。當一方運動員被擊倒後,裁判員要開始數秒,從1數到10,並用手勢表示秒數,如裁判員數到10,該運動員還不能站起來,則判對方獲勝。
拳擊拳擊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拳擊12個級別共312名運動員參加比賽。亞洲美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各自舉行的奧運會預選賽確定運動員參賽資格,每個級別每個協會最多1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拳擊比賽進行15天,從8月14日—29日,其中在8月26日休息一天。每天將進行一至兩個場次的比賽,第一個場次從13:30-16:30;第二個場次是從19:30-22:30.比賽在thePeristeriOlympicBoxingHall舉行.

機構設定

地區局

機構設定國際拳協下設歐、亞、非、美和大洋洲5個地區局。代表大會是國際拳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4年召開一次。
每個協會會員可派3名代表與會,但只有1票表決權

執委會

國際拳協的領導機構是執委會,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包括主席1人、副主席9人、秘書長1人、各洲委員20人,醫務委員會主任是執委會的當然成員。現任主席為巴基斯坦人喬杜里(Anwar Chowdhry),秘書長是多加內利(Caner Doganeli),執行主席是斯維里克(Paul Svehlik)。

委員會

國際拳協下設若干專門委員會:技術與規則委員會、裁判員委員會、醫務委員會、財務委員會、青年委員會、新聞與公關委員會、商業委員會、法律委員會、安全與設備委員會及科研委員會。

相關新聞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有意“一統”職業拳壇國際業餘拳擊協會(The 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表示
,他們希望明年就成立他們自己的世界拳擊聯盟,將業餘拳手與職業拳手都劃歸到一個統一的組織下管理。
在今日的國際業餘拳擊協會代表大會上,代表們決議通過了一長串關於改善拳擊運動的建議,其中也包括了成立一個全新的世界拳擊聯盟
自吳經國先生在去年11月5日當選新一屆國際業餘拳擊協會主席後,國際業餘拳擊協會便已開始著手重整拳擊這項運動。吳經國主席說,他希望在明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宣布這個組織的成立。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簡稱國際拳協)於1946年在倫敦成立,現有195個協會會員。該協會的任務是傳播業餘拳擊運動精神,開展各國運動員間的友好競賽,制訂世界錦標賽和國際比賽的規程和保證國際拳協的比賽嚴守比賽規則等.

主要賽事

奧運會拳擊賽、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地區和洲錦標賽、世界青年錦標賽和國際邀請賽。

中國加入拳協

中國拳擊協會於1987年6月25日加入國際拳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