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

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

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2015年12月8日落成於重慶市的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係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1939~1946),國立交通大學師生經歷血與火的考驗。紀念碑由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油畫家羅中立教授親自擔綱整體設計,並由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雕塑家葉毓山教授親筆題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
  • 地理位置:重慶市九龍坡區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歷史沿革,建築風格,揭幕典禮,渝校歷史,

歷史沿革

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於抗戰勝利70周年的2015年12月8日,落成於重慶市的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係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1939~1946),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前身)師生經歷血與火的考驗,遷至陪都重慶,先後在小龍坎、九龍坡、溉瀾溪等地艱難辦學,救亡圖存、振興民族,為抗戰的大後方培養了大批國家急需的人才。歷經70多年變遷,交大渝校當年的校舍如今已經成為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與四川美術學院商定,在黃桷坪校區共建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以志永銘。
紀念碑由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油畫家羅中立教授親自擔綱整體設計,並由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雕塑家葉毓山教授為紀念雕塑題字。
同時,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重慶校友會在交大渝校辦學舊址上建立了一座"飲水思源碑",碑身為交通大學的校徽,碑面銘刻“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八字,寄託交大重慶校友們的感恩情懷。

建築風格

紀念碑造型借用重慶所處川東地區最具特色的古代漢闕建築風格,用四通八達的門洞象徵交大“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闕檐中隱含了經典火車頭的造型,隱喻了交通大學為近代中國工業化進程所做出的巨大歷史貢獻。

揭幕典禮

時值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2015年12月8日,在大家的見證下,重慶市副市長吳剛、市教委副主任邱可,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原院長羅中立,共同為紀念雕塑揭幕。
2015年12月8日,交大渝校紀念碑揭幕典禮2015年12月8日,交大渝校紀念碑揭幕典禮

渝校歷史

1937年抗戰爆發後,國立交通大學遷到上海法租界繼續辦學。
1939年,國立交通大學開始搬遷來渝;
1940年秋,交大分校在重慶小龍坎成立;
1942年10月,交大重慶分校移址九龍坡,升級為國立交通大學總校,學校逐漸擴充為電機、機械、土木、航空、造船等9個系、2個專修科,1個電信研究所,成為囊括“陸海空”學科門類齊全的工科大學,師生將近2000人,成為大後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鎮。
1946年8月,最後一批師生離開交大渝校返滬,交大師生前後在重慶待了將近6年。
雖然當時的辦學條件十分艱苦,但是卻是近120年交大發展歷程中一段重要的歷史華章,交大研究生教育發源於此,交大航空、造船工程也發端於此,更從從這裡走出了20位院士,“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國際著名流體力學家吳耀祖等都曾在交大渝校求學,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中國自動化開拓者張鐘俊院士也曾在這裡任教。
更重要的是,國立交通大學與遷渝的中央大學、復旦大學,以及本地重慶大學等高校一起,成為全國高校的重鎮,促進了抗戰期間重慶成為全國文教中心;為推進我國高等教育與國民經濟緊密結合,促進大後方資源開發、經濟發展,以及我國的國防工業、重工業建設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