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是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曾先後組建六次:1926年9月、1927年11月、1928年3月、1929年5月、1930年3月、1944年10月。

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6個第12軍的總稱。一、建國豫軍任應歧部組成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建國豫軍”所屬的1個旅。二、黔軍袁祖銘一部組成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黔軍總司令部直屬部隊。三、唐生智第4集團軍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第八軍一部。四、鎮嵩軍萬選才部組成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豫軍鎮嵩軍一部。五、西北軍韓復榘一部組成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西北軍韓復榘部一部擴編組成。六、暫編第9軍組成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東北軍一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
  • 外文名:The Twelfth Army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 建軍時間:1926年9月
  • 前身:建國豫軍
  • 首任軍長:任應岐
沿革,1926年9月組建,1927年11月組建,1928年3月組建,1929年5月組建,1930年3月組建,1944年10月組建,

沿革

1926年9月組建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首次組建的前身是“建國豫軍”所屬的任應岐旅。1924年,河南“討逆豫軍”樊鐘秀部奉孫中山之命弛援廣州東征,擊敗叛軍陳炯明後,所部被編為建國豫軍。1926年9月,建國豫軍任應岐旅回響北伐,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2軍,任應岐任軍長。下轄:第1師,顧芝蘭任師長;第2師,趙青山任師長;第3師,安榮昌任師長;教導師,文清林任師長。另轄第1至第5混成旅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舉師北伐,隸屬於第3縱隊
1928年2月25日,該軍各師番號依次改稱為第42、第43、第44師及教導師,分別由顧芝蘭、趙青山、安榮昌、文清林任師長;各混成旅旅長分別由張遇順、李茂森戴民權李振中、婁希道擔任。
1929年初,南京國民政府編譴會議後,該軍被縮編為第49師,任應岐任師長,所屬部隊統一整編為第145旅、第146旅、第147旅。

1927年11月組建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再次組建的前身是黔軍總司令部直屬部隊。1925年秋,原黔軍總司令袁祖銘四川軍閥鄧錫侯劉湘的支持下,率部進入四川,擊敗楊森部。1926年春,在吳佩孚的協調和要求下,袁祖銘同意楊森回四川主政。楊森回川後,不久因防地問題與黔軍發生矛盾,即聯合四川軍閥將袁祖銘逼出四川。7月,袁祖銘部退回黔北後,蔣介石動員其率部北伐,任命袁祖銘為北伐軍左翼軍總指揮,並於11月將黔軍總司令部直屬部隊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2軍,袁祖銘任軍長。
1927年1月30日,袁祖銘因為“廣攬土匪,勾結北洋軍閥”被唐生智周斕將其誘捕處決,該軍所部各自走散。

1928年3月組建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第三次組建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五師。1926年6月,以湖南陸軍第4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軍。1927年2月,第8軍擴編為第8、第18、第35、第36軍;第18軍葉琪任軍長,下轄:獨立第4師,師長門炳岳;獨立第7師,師長何宣;獨立第21師,師長危宿鐘。1928年3月16日,在接受桂系改編時,因該軍同陶鈞的第18軍番號重複,改番號為第12軍,葉琪任軍長。下轄:獨立第4、獨立第7、獨立第21師,依次改稱為第1、第2、第3師。該軍隨後參加二次北伐;同年7月28日,該軍進抵冀東,參加肅清直魯系軍閥之戰。同年底該軍縮編為第52師。
1929年4月,爆發蔣桂戰爭,桂系失敗,該部被何鍵兼併。

1929年5月組建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第四次組建的前身是豫軍鎮嵩軍萬選才旅。1928年,鎮嵩軍萬選才旅在北伐戰爭中,被擴編組成為國民革命聯軍第28軍,萬選才任軍長,下轄:第72、第73師和補充旅,隸屬馮玉祥第2集團軍。1929年5月,第28軍叛馮投蔣,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2軍,下轄:第72、第73師和補充旅編制不變。同年12月25日,閻錫山下令萬選才正式任第12軍軍長,所屬第72、第73和補充旅縮編為第65師。
1930年3月,萬選才在河南舉兵反蔣,被撤去軍長職務,該軍番號撤消,所屬部隊被編散。

1930年3月組建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第五次組建的前身是西北軍韓復榘部一部擴編組成。1929年5月,韓復榘叛馮投蔣,其一部改編為第3路軍第22師。1930年3月,第22師擴編為第12軍,孫桐萱任軍長,賀粹之任參謀長。下轄第22師,谷良民任師長。
同年5月,該軍隸屬討逆軍第1軍團,參加了中原大戰,負責津浦路方面的作戰等。同年11月,因作戰不力被裁減。1931年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又以第3路軍第6軍第20師與第14軍第81師合編組成新的第12軍,駐守山東兗州和濰縣地區,仍隸屬第3路軍編成,以孫桐萱任軍長,下轄:第20師,孫桐萱兼任師長;第81師,展書堂任師長。
1937年8月,抗日戰爭爆發後,該軍參加了津浦路北段沿線之作戰。
1938年6月,孫桐萱升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後仍兼軍長,劉書香任副軍長,隸屬第3集團軍。轄第20師,周遵時任師長;第81師,展書堂任師長。同時,將撤消的第56軍第22師轉隸該軍。1938年至1941年間,該軍先後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和1941年的豫南會戰等作戰。
1942年12月集團軍總司令兼軍長孫桐萱因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被蔣以述職為由騙到重慶,隨後監禁,免去集團軍總司令和軍長職務,隨後,由賀粹之升任軍長,唐邦植周遵時任副軍長。轄第20師,周遵時任兼任師長;第22師,張側民任師長;第81師,賀粹之兼任師長。
1943年初夏,該軍第20師轉隸蔣系暫編第9軍,另將原第31集團軍直轄暫編第55師(李守正任師長)轉隸該軍。
1944年秋,該軍番號被裁減,其第2、第81轉隸第55軍,暫編第55師轉隸第85軍。

1944年10月組建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第六次組建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暫編第9軍(東北軍)。1933年3月,張學良因東北失守引咎辭職後,東北軍進行整編,將關內部隊一部改編為第57軍,下轄:第111、第112師。1941年5月,國民政府將第57軍番號撤消,所轄第111、第112師改歸魯蘇戰區直轄。1943年4月,國民政府又以第111、第112師和暫編第55師合編組成暫編第9軍,由魯蘇戰區轉隸抗日戰爭第一戰區所轄。1944年10月,暫編第9軍改編成第12軍,霍守義任軍長,隸屬第19集團軍。轄第111師,孫煥彩任師長;第112師,霍守義兼任師長。1945年3月,該軍參加了豫西鄂北會戰。同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該軍由河南移防山東濟南地區,轉隸第20集團軍。新編第36師撥歸該軍建制。此時,該軍轄第111師,孫煥彩任師長;第112師,霍守義任師長;新編第36師,劉桂堂任師長。參加了膠濟路中段戰役萊蕪戰役、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泰蒙戰役
1946年6月,該軍配合主力向濟南至青島膠濟路沿線發動進攻(解放軍稱膠濟路東段保衛戰膠濟路反擊戰)。7月5日,新編第36師在濟陽被人民解放軍全殲,師長曹振鐸隻身逃竄,霍守義率其餘兩個師逃離戰場。
1947年4月,該軍改編為整編第12師,原軍長霍守義兼任師長,熊仁榮任副師長。原第111師改編為整編第111旅,孫煥彩任旅長;第112師改編為整編第112旅,於一凡任旅長。該軍整編後主要擔任兗州地區的守備任務。
1948年5月,整編第12師參加津浦路中段戰役,師部及所屬第111旅全部、第112旅1個團被人民解放軍全殲,師長霍守義、副師長熊仁榮、旅長孫煥彩均被俘。戰後,整編第12師殘部與地方保全團重建該師。同年10月,該師恢復第12軍番號,舒榮任軍長,於一凡任副軍長。原整編第111旅恢復第111師番號,於一凡兼任師長;整編第238旅恢復第238師番號,師長姓名不詳。11月,該軍參加淮海戰役中,該軍第238師被人民解放軍全殲於安徽靈壁城,軍部及第112師被殲於河南永城東北地區。軍長舒榮逃竄,少將副軍長於一凡被俘。
1949年春,國民政府以青年軍第203師為基礎重建該軍,舒榮任軍長,隸屬第9編練司令部,下轄第203、第324、第325師和暫編第1師,4月,在江防戰役後(渡江戰役)中,該軍配置於浙東地區先擔任第2線防禦任務,後收縮到上海擔任黃浦江以動地區防禦任務。在上海戰役中,該軍第203師被人民解放軍全殲,第324、第325師各被殲大部,軍部率殘部乘船逃往台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