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通史(下)(文科方向)》是針對國小在職教師進修高等師範專科國小教育專業(文科方向)的需要而編寫的教材。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兩大部分。該書結合國小教師實際,有很強針對性,有助於國小教師提高中國通史水平。
圖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
第一章 兩次鴉片戰爭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國內外形勢和中國的禁菸運動
第二節 兩次鴉片戰爭
第二章太平天國運動
第一節 太平天國前期的勝利發展
第二節 太平天國後期鬥爭及其失敗
第三章 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第一節 洋務運動
第二節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第三節 19世紀中、後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四章 從邊疆危機到瓜分危機
第一節 邊疆危機與中法戰爭
第二節 中日甲午戰爭
第三節 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第五章 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
第一節 戊戌維新運動
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第六章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
第一節 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
第一節 中國同盟會成立和革命形勢高漲
第三節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
第七章 清末民初的文化
第一節 史學、文學和藝術的推陳出新
第二節 新聞出版、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教育改革
第八章 中國社會的巨變與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第一節 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
第二節 北洋軍閥的統治與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第九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與北洋軍閥統治的衰落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三節 華盛頓會議和軍閥混戰
第四節 工人運動的高潮與國共合作的醞釀
第十章 國民革命運動
第一節 國共合作的形成與國民革命高潮的興起
第二節 北伐戰爭勝利進軍與革命運動迅猛發展
第三節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國民革命的失敗
第十一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與中國共產黨開闢革命道路
第一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內政外交
第二節 1927年至1937年的中國社會經濟
第三節 工農武裝起義和革命根據地的開闢
第四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和紅軍長征
第十二章 抗日戰爭
第一節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和十年內戰的結束
第二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第三節 正面戰場的抗戰和敵後戰場的開闢
第四節 日本改變方針與正面戰場繼續作戰
第五節 敵後戰場成為抗日的主要戰場
第六節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第十三章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
第一節 內戰獨裁與和平民主的激烈鬥爭
第二節 解放戰爭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
第三節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十四章 民國時期的文化
第一節 史學、文學藝術和新聞出版事業
第二節 教育、科學技術和體育衛生事業
中國現代史
第一章 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第二節 民主革命任務的基本完成
第三節 抗美援朝的勝利和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二章 社會主義改造和國民經濟的初步發展
第一節 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和國民經濟的初步發展
第三節 建國初期的對外關係和國防建設的重大成就
第三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第一節 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的開始與整風反右
第二節 政治上的“左”傾和經濟上的冒進
第三節 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和“左”傾政治錯誤的發展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
第二節 從中共九大到中共十大
第三節 “四人幫”的覆滅與十年動亂的結束
第五章 歷史性的轉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一節 歷史性的轉折和全面的撥亂反正
第二節 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六章 中華民族為祖國統一、民主、富強而奮鬥
第一節 四十年來台、港、澳地區的概況與“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
第二節 民主黨派的曲折發展
第三節 少數民族地區的改革與振興
第七章 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化
第一節 文化、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第二節 科技、體育、衛生事業的日新月異和社會風俗的除舊布新
後記
文摘
插圖:
鴉片戰爭和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戰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戰後,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封建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這標誌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從此,中國人民肩負著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炮火震撼下的中國社會 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使古老的中國受到巨大的震撼,社會的許多方面都能感受到它的影響。
鴉片戰爭以後,廣州、廈門、上海、福州和寧波相繼開闢為通商口岸。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藉著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特權,在這些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掀起了傾銷洋貨、收購土貨的狂潮,並且開始投資興辦企業。在這些城市出現了一批為洋行效力、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買辦。上海開埠後,進出口貿易迅速發展,很快取代廣州,成為近代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
1845年11月,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故意曲解《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的有關條文,迫使蘇松太道宮慕久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劃定800多畝土地作為英商的“居留地”。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設立的外國租界①。此後,法美兩國援例在上海設立了法租界和美租界。起初,清政府還保有租界內的行政、司法等主權,但後來,英法美三國領事擅自在租界內成立了殖民政權,建立了一套完全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為“國中之國”。
序言
本教材原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師資處組織編寫,供國小在職教師進修高等師範專科國小教育專業文科方向使用。現本教材已作為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組織編寫並向全國推薦使用的“小大專”教材之一。
設定國小在職教師進修成人高等師範專科國小教育專業是以中國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旨在全面提高國小教師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專業知識、教育理論、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素質,建立一支適應21世紀初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新型的國小師資隊伍。
編寫國小教育專業的教材,力求從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國小在職教師的特點出發,體現時代的先進性和創新性;知識體系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師範教育的專業性和綜合性;理論與實踐的套用性和針對性。編者在編寫時儘可能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並滲透到各課程教材中去;在專業知識體例安排上,注意與中等師範及高等師範本科階段知識結構的銜接;在綜合知識方面,針對國小教師既有明確的學科定向,也能兼教其他學科的需要,加強基礎,拓寬知識面;在教材的編排體例上,根據國小教師在職、成人、師範教育的特點,安排了學習提要、思考與練習、參考資料等,便於學員業餘進修及自學。
為保證教材質量,上海教委師資處對該課程的教材編寫大綱,請有關專家進行了論證。在教材完稿後,又請專家進行審定,然後修改完稿。
由於國小教育專業教材的編寫出版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不當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和專家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