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

“國家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以下簡稱“紫色土監測基地”)是1987年由國家計委立項在全國重點農區和主要土壤類型上建設的9個“國家土壤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網”之一,1999年首批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
  • 基地建成:1989年
  • 博士研究生:4
  • 各級科研課題:10餘項
基地介紹,主要功能,發展概況,

基地介紹

“國家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以下簡稱“紫色土監測基地”)是1987年由國家計委立項在全國重點農區和主要土壤類型上建設的9個“國家土壤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網”之一,1999年首批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紫色土監測基地位於重慶市區以北50公里的西南農業大學試驗農場,試驗站現有土地55畝,建設有田間長期定位試驗小區、田間定位試驗微區、水土流失觀測場、養分滲漏池、盆栽玻網室、氣象觀測站和監測試驗用房等試驗設施。這些試驗設施連成一片,自成體系,能進行田間試驗、培養試驗、設施試驗、化學分析,組成了野外監測試驗群體,能獨立承擔各級研究課題,具備了承擔國內外合作研究的條件。

主要功能

紫色土監測基地的主要功能及任務是:以長期監測試驗為核心,開展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益長期定位監測研究,揭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與肥料效益的演化規律;開展農田生態系統中土壤健康功能評價、衰退與修複試驗,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開展農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轉化規律及最佳化管理研究;肥料對環境和農產品產量及品質的影響機制;制定高產、優質、無污染的施肥標準,向農民提供推薦施肥技術,為化肥工業的生產布局和政府對肥料的巨觀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發展概況

紫色土監測基地,至今開展了15年定位監測試驗,積累監測數據10萬餘個,逐年保存土壤植株樣品1000餘份。 承擔了各級科研課題10餘項,課題組成員發表科技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科普8本,獲各種級別的科技進步獎7項,培養碩士研究生16人,與英國洛桑試驗站及國內的其它的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有良好的科研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