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

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

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促進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協調發展,推動實現2020年農民收入倍增和林業“雙增”目標,現就加快新時期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提出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
  • 精神: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
  • 對象: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等
  • 基本原則:生態優先,統籌發展
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
林造發〔2014〕16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促進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協調發展,推動實現2020年農民收入倍增和林業“雙增”目標,現就加快新時期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新時期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的重要意義
經濟林是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林產業,是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於一身,融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生態富民產業,是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的最佳結合。我國經濟林樹種資源豐富、產品種類多、產業鏈條長、套用範圍廣,發展經濟林產業有利於有效利用國土資源,促進林業“雙增”目標早日實現。經濟林在集體林中占有較大比重,發展特色經濟林的重點在集體林。通過在集體林中大力發展以木本糧油、乾鮮果品、木本藥材和香辛料為主的特色經濟林,有利於挖掘林地資源潛力,為城鄉居民提供更為豐富的木本糧油和特色食品;有利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同時,對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綠色增長,維護國家生態和糧油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林培育與產業發展高度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及中央林業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要突出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特別要著力發展板栗、核桃、油茶等木本糧油,加快林業改革發展步伐。國家林業局相繼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將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納入“十二五”時期林業發展十大主導產業。各地把發展經濟林作為活躍農村經濟的特色產業、調整種植業結構的主導產業、推進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經濟林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截至2013年底,全國經濟林種植面積3781萬公頃,總產量1.48億噸,經濟林種植與採集業年產值達到9240.37億元,占到林業第一產業產值的一半以上;全國近千個特色經濟林重點縣,經濟林收入占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20%以上,成為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當前,林業進入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協同發展的嶄新階段。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戰略布局,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奮鬥目標,對經濟林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適應新形勢需要,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解決經濟林發展基礎薄弱、產業化程度不高、巨觀規劃指導不力、政策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加快推動經濟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成為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經濟林建設與發展的緊要任務。
二、把握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推動經濟綠色增長和提高農民收入為根本目標,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協調發展,改善生態與產業富民協同推進,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布局區域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做大做強特色經濟林產業,為維護國家生態和糧油安全,促進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統籌發展。妥善處理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與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的關係,堅持以實現生態修複目標為主,協同推進生態建設與綠色富民。組織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各工程市、縣要把改善生態放在首位,但又要兼顧經濟效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引導民眾科學選擇搭配林種、樹種。
市場導向,政府扶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考慮比較效益,尊重市場規律和民眾意願。發揮政府政策保障和服務職能,建立穩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長效機制。
因地制宜,特色發展。按照“生態保護、適地適樹、突出特色、規模發展”的基本要求,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科學發展適宜樹種,最佳化區域布局,壯大各具特色的經濟林產業。
立體發展,提質增效。兼顧生態與民生,圍繞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和提高林地產出,發揮基層和農民民眾首創精神,在發展經濟林的同時,選擇適生灌木和草本植物,喬灌草科學配置,形成立體性、複合性的種植模式,提高林地利用率、林木培育質量和生態經濟效益。
創新機制,社會參與。實施扶優扶強發展戰略,大力扶植龍頭企業,積極培育種植大戶、家庭林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建立新型經營體系,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經濟林建設。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齊全、效益良好的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格局,實現我國特色經濟林資源總量穩步增長,產品供給持續增加,質量水平大幅提高,木本糧油產業發展取得突破,經濟林產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富民增收效果顯著增強的發展目標。
重點發展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對農民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經濟林,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競爭力強、國內知名的主產區,培育一批以特色經濟林為當地林業支柱產業,產業集中度較高的重點縣;建設一批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特色經濟林示範基地。
力爭到2020年,特色經濟林新增種植面積810萬公頃,經濟林總面積比2010年增加24%,達到4100萬公頃;新增產量5000萬噸,其中,木本糧食新增1350萬噸,木本油料新增1100萬噸,總產量比2010年增長40%,達到1.76億噸,木本油料占國內油料產量比重提高到10%;實現總產值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6萬億元以上;良種使用率達到90%以上,優質產品率達到80%以上;重點縣農民來自經濟林收入大幅增加,累計提供就業機會40億個工日。
三、提升生產能力
(一)落實規劃建設任務。按照做大做強木本糧油等戰略優勢產業,鞏固最佳化乾鮮果品等傳統大宗產品,積極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林的總體要求,在加快發展以油茶、核桃、紅棗、板栗、油橄欖等木本糧油的同時,統籌推進其他特色經濟林產業建設,最佳化主產區、產業帶和基地建設布局。認真組織實施《全國優勢特色經濟林發展布局規劃(2013—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將建設任務體現在工程與項目中,分解到年度,落實到確定的每個優勢特色經濟林重點基地縣。推廣優質豐產栽培技術,實現面積和產量翻番,擴大木本糧油在全國糧油總產中的比重,增強糧油安全保障能力;立足提質增效,加快品種改良和樹種、品種結構調整,改進生產方式和栽培模式,推廣綠色、有機栽培管理技術,穩定乾鮮果品等傳統大宗產品的種植面積和生產規模;深入挖掘各地珍稀林木資源,加大種苗繁育和栽培力度,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林,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經濟林產業。
(二)提升基地建設水平。按照適地適樹、良種栽培、規模種植、科學管理的要求,採取新建與改造相結合,高標準打造一批特色經濟林示範基地,帶動全國特色經濟林建設。加強基地集水節水技術套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水土流失。在山區適度開展整梯田、修道路、建塘壩、栽植防護林等建設,推廣集雨窖、小管出流等節水灌溉技術;平原和沙區積極採取微灌、滴灌等節水措施。積極推廣套用土壤耕作、有害生物防治、動力修剪等機械,提高機械化程度,降低生產成本。
(三)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快制定特色經濟林國家、行業和地方技術標準,完善經濟林建設標準體系,加大標準化生產技術實施和推廣力度。改進傳統種植模式,大力推進矮化密植、網架棚架式等現代種植模式;改變傳統耕作方式,推廣有利於原生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的整地措施,全面推行增施有機肥、測土平衡施肥等方法;強化病蟲無公害防控,推行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推廣安全間隔期用藥技術;落實綠色、有機栽培管理措施。
(四)拓寬產業發展領域。充分發揮經濟林培育森林、保護生態、營造景觀、傳承文化等多種功能和獨特優勢,創新推廣以經濟林栽培為主的多元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與經濟林緊密結合的觀光採摘、農事體驗、休閒遊憩等,進一步拓寬經濟林產業發展領域,不斷提高發展經濟林的綜合效益。
四、推進產業化經營
(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強要求,以提高精深加工、采後分級和冷鏈貯運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政策,最佳化環境,改善服務,活化機制,建設一批類型多樣、資源節約、產銷一體、效益良好的龍頭企業。鼓勵各類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興辦經濟林企業。引導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創建經濟林產業化示範基地,培育壯大區域優勢主導產業。
(二)積極創建知名品牌。引導各地及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樹立品牌意識,加強質量管理,增加科技投入,積極爭創知名品牌,提高競爭實力。支持龍頭企業申報馳名商標、名牌產品。鼓勵主產區申報名特優經濟林地理標誌,提高社會知名度。整契約一區域、同類產品的不同品牌,集中打造優勢品牌,增強品牌效力。
(三)發展多種流通業態。加大市場基礎設施投入,規劃建設一批全國性、區域性的產地、集散地特色經濟林產品批發市場,推進現有市場的升級改造,提升專業批發市場服務功能。大力發展冷鏈貯運、連鎖經營、產銷對接、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業和新型行銷方式,構建輻射國內外市場的特色經濟林產品行銷網路。培養經紀人,擴大行銷專業隊伍。支持舉辦特色經濟林產品展銷活動,搭建產業合作、招商引資、經貿洽談平台,促進產銷對接,推動產業發展。
(四)創新生產經營體制。深化集體林權改革,完善配套措施,規範林地流轉,促進經濟林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經營。鼓勵單戶向聯戶承包、股份合作方向發展,大力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場、股份制林場等林業合作組織。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發展模式,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支持組建經濟林行業協會、企業聯合會和專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維護權益、信息諮詢、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五)發展完善訂單林業。龍頭企業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林農、專業合作社簽訂購銷契約,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加強對訂單生產的監管與服務,增強企業與農戶的誠信意識,切實履行契約約定。鼓勵龍頭企業採取承貸承還、信貸擔保等方式,緩解生產基地農戶資金困難。鼓勵龍頭企業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引導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支持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入股企業或單獨興辦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採取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將加工、銷售環節的部分收益讓利給農戶,共享產業化發展成果。
五、構建支撐體系
(一)良種繁育體系。在充分發揮現有良種繁育基地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新建和改擴建一批以油茶、核桃、棗、板栗、仁用杏(山杏)、油橄欖等為主的特色經濟林木良種壯苗生產基地,保障特色經濟林建設的優質種苗供應,全面提升特色經濟林良種化水平。堅持科學引種,加大鄉土優良品種選育力度,做到引種栽培和選育推廣鄉土優良樹種相結合,在鄉土經濟林木資源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種質基因庫和收集圃。
(二)科技支撐體系。整合科技資源,組建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建設產業技術聯盟,形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發展機制。強化科技創新,著力突破良種培育、優質豐產栽培、循環利用、現代信息、林機裝備、儲藏加工、安全檢測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加大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積極構建各級林業科技推廣機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新型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創新培訓模式,加強林業科技隊伍建設和實用人才培養。
(三)有害生物防控體系。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聯防聯治,強化綜合防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經濟林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提升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發能力。加強基層林業技術推廣和主產區病蟲害防治組織建設,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時效性。引導和鼓勵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技帶頭人等組建病蟲害防治專業隊伍,為林農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病蟲害防治服務,全面提高基層防控能力。加強無公害防治,降低農藥污染和殘留,提升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嚴格檢疫監管,嚴防危險性病蟲害傳入和蔓延。
(四)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科學布局建設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產區經濟林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站),儘快構建以經濟林主產區為基礎,上下協調聯動、各級相互補充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質量安全標準,建立健全相關生產技術規範。強化源頭治理,規範加工企業生產投入品使用,確保實現安全、清潔生產。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提高監管能力。落實有獎舉報制度,形成全社會參與的質量安全運行機制。
(五)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產業服務保障功能,加快構建公益性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服務和綜合服務相補充的新型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基層林業機構要及時準確地向林農提供市場動態、新品種、新技術、病蟲害預測預報、氣象預報、災害預警及生產資料供求等信息。鼓勵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推廣專家熱線、科技特派員等科技推廣服務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下鄉活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為農戶積極提供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指導、疫病防治、市場信息、產品行銷等服務。
六、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發展經濟林產業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領導,將發展經濟林產業列入本地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發展重要議程,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內容。各地要結合實際,抓緊貫徹落實《規劃》和本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分解落實建設任務和政策措施。加強工作指導,協調服務,督促檢查,務實推進工作,及時解決經濟林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強化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發展經濟林的工作職能,明確專門負責的工作機構,保障工作經費,加強與承擔履職任務相適應的隊伍建設。
(二)健全工作機制。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切實推動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完善內部機構之間的聯動與合作機制,強化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共同推動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
(三)完善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對從事木本糧油生產的農民享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農資綜合補貼等國家補貼政策。加大各級財政造林補貼、撫育補貼、種苗補貼,以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等專項資金髮展經濟林的支持力度。將發展經濟林統籌納入退耕還林、防沙治沙、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建設規劃和年度計畫,安排資金,落實任務。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先滿足農戶信貸需求。加大對龍頭企業,以及家庭林場、林農專業合作組織的信貸扶持。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積極為發展經濟林提供擔保服務。積極協調落實農戶貸款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完善森林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提高發展經濟林的保費補貼比例。各地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激勵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予以獎補。
(四)積極宣傳引導。大力宣傳發展經濟林對強林富民、保民生、保穩定、維護生態和糧油安全方面的重大作用,廣泛宣傳國家扶持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有關要求,深入宣傳經濟林產業發展的先進理念、科學方法,以及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樹立經濟林產業發展的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經濟林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宣傳特色經濟林產品在改善膳食、促進健康方面的突出作用,積極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加大法制宣傳力度,營造公平有序的生產經營環境,維護林農、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林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國家林業局
2014年11月1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