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戰略能力

國家戰略能力

國家通過組織協調運用綜合國力預防和應對某種重大威脅,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既指國家在非戰爭狀態下營造和形成有利的安全態勢的能力,也指國家在戰爭狀態下進行戰爭、贏得戰爭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戰略能力
  • 外文名:national strategic capability
  • 定義:國家通過組織、協調和運用綜合國力,預防和應對某種重大威脅,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 所屬領域:軍事學
簡介,基本特點,軍事能力,

簡介

國家戰略能力是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的國際政治概念。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①綜合國力。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基於自然環境、人口、資源、經濟、科技、政治、文化、教育、國防、外交、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所具有的綜合實力。其中,政治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核心,它來自於國家政治體制和政治文明的優越性和生命力;經濟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軍事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制性要素,是國家能夠直接用於戰爭的力量;科技實力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先導性因素,決定著國家戰略能力的長遠發展;外交實力是形成戰略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國家可以協調和利用的國際政治資源;文化實力是戰略能力中的非物質因素,指那些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會凝聚力、市場競爭力、思想影響力與心理驅動力的文化資源。此外,國家意志、國民士氣、民族凝聚力等也是形成國家戰略能力的重要精神力量。②對綜合國力的調動藝術。國家戰略能力的基礎是綜合國力,但綜合國力不等於國家戰略能力,只有對綜合國力進行充分調動和運用,綜合國力才可轉化為戰略能力。這種調動和運用能力,包括戰略動員能力和戰略謀劃能力。前者是為應對各種事關國家利益的重大危機、衝突或戰爭所採取的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的緊急措施,將各種戰略資源轉化成能夠立即被調用的戰略力量;後者是在預防和消除國家面臨的重大威脅時體現出的分析複雜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戰略力量的藝術,它取決於國家的戰略文化、領袖集團的素養和參謀集團的素質。綜合國力大體相當的國家,由於對綜合國力的調動能力和運用能力不同,國家戰略能力也不同。

基本特點

①動態性。國家戰略能力是一個動態概念,它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和主觀認識的深入而不斷變化。當國家綜合國力強大時,其戰略能力也會相應提高;綜合國力下降時,其戰略能力也隨之削弱。在古代和近代,國家面臨的安全問題主要是應對戰爭的問題,雖然還沒有戰略能力的概念,但對處理安全問題能力的評估主要從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出發,更多地強調軍事實力。進入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世界各國處理國家安全問題更強調綜合運用各種戰略力量,外交實力、文化實力等軟實力也成為國家戰略能力構成的重要因素。進入21世紀後,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嚴重,國家需要應對包括戰爭在內的多種威脅,國家戰略能力的內涵和構成要素需要相應增加新的內容。②協調性。構成綜合國力的各要素是否協調,將直接影響到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弱。綜合國力各要素之間有著複雜的相互作用的關係,協調得當可形成良性循環,使國家戰略能力得以提升;反之,則相互牽制和抵消,形成惡性循環並導致國家戰略能力的衰退。因此,必須對不同領域間的發展狀況進行有效協調,包括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的協調,儘量實現各種戰略能力要素的全面、均衡、協調發展,以求國家戰略能力總體上的可持續增強。③差異性。各國實行的國家戰略不同,形成了不同性質的國家戰略能力,在國家戰略能力建設和運用的實踐中也各具特色。有的國家追求“絕對安全”的戰略目標,依託強大的綜合國力,突出軍事實力的建設和運用,動輒對他國施以軍事威脅、經濟制裁和技術封鎖,其戰略能力具有典型的強權色彩。中國倡導“新安全觀”及“和諧社會”的理念,戰略能力建設在堅持各項要素綜合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強調政治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倡導安全合作,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戰略能力。

軍事能力

軍事能力在國家戰略能力中居於特殊地位。處理國家安全問題固然需要從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統籌考慮,但軍事力量是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力量。與其他戰略能力要素相比,軍事力量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國家對於安全問題的態度,最堅定、最可靠地傳達國家意志。當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文化等手段的運用不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時,軍事力量通常作為解決問題的終極手段。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