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以依託重慶交通大學的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內河航道整治技術實驗室等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為基礎,與長江航道局產學研緊密協作共同組建而成。中心以航道整治技術、渠化工程與樞紐通航技術、內河築港技術的研發為主要任務。

中心概況,學術團隊,組織機構,論證過程,研究價值,

中心概況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2011年1月由科學技術部批准組建,中心依託重慶交通大學和長江航道局共同建設,依託單位還擁有交通運輸部內河航道整治技術重點實驗室、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等四個省部級研發平台。中心以航道整治技術、渠化工程與樞紐通航技術、內河築港技術的研發為主要任務。
中心水利樞紐中心水利樞紐
“中心”占地約500畝,建築面積共80000平方米;設有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與推廣套用一體化的四個主要專門機構;建有航道整治、渠化工程、港口工程、水沙科學、船模技術、水工結構等12個實驗廳;擁有粒子成像速度場儀(PIV)、港工結構試驗系統、聲學都卜勒流速儀(ADV)、雷射粒度分析儀等世界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2100台套,總值約1.1億元。同時擁有 Abaqus、Fluent、Ansys、Plaxis、Nastran、Adina等專用大型數值仿真軟體。“中心”依託單位現有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的研發人員363人,其中高級職稱200人,中級職稱16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 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4人,省部級學術帶頭人15人,交通部科技英才8人,2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5人具有註冊港航工程師執業資格;4人註冊機械工程師執業資格,5人具有註冊岩土工程師執業資格。
近三年,“中心”每年承擔國家級、國家重大工程專項、省部級以及企事業委託的項目 180餘項,年均科研設計經費超過1.0億元;“中心”研發成果先後獲得各類獎項10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11項,獲得專利3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和規範30餘部。科研成果轉化率90%以上。
“中心”依託單位在幾十年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實踐中,獲得了數十項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成果,為提升我國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術團隊

重慶交通大學具有雄厚的師資和研發力量,有專任教師1100餘人,其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交通運輸部、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省部級專家12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500餘人;中國工程院鄭皆連院士、韓其為院士、梁應辰院士等150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重慶交通大學主要技術依託部門—河海學院和西南水運科研所,擁有教學、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145餘名,其中教授42人,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為交通運輸部科技英才,7人評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
長江航道局共有職工150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352名,具有中級職稱的技術人員1194人,其中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2人為交通部科技英才,2人評為交通運輸部學術帶頭人,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長江航道局主要技術依託部門—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和長江重慶航運工程勘察設計院,是專門從事航道工程諮詢、設計及科研的單位,擁有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218名,教授級高工12人,高級工程師50人,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為交通運輸部科技英才。

組織機構

中心管理委員會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主任:鐘志華
副主任:張延華、唐伯明、陳曉雲、張 文、王昌賢、李國祥
中心主任
主任:唐伯明
常務副主任:楊勝發
副主任:陳曉雲、王平義、劉懷漢、張緒進、佘俊華、張國平
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
主任:王光謙
副主任:梁應辰、李義天、王平義、劉懷漢

論證過程

2010年11月28日,“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重慶接受了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專家的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1可行性論證1
內河水運是國家戰略性基礎產業,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的重點。目前,我國正處於內河水運大規模開發時期,內河整治需要重點解決內河複雜灘險航道整治、高水頭樞紐通航以及大水位差港口工程建設等內河水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組建國家級內河整治研發與工程化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內河整治總體技術水平,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我國水運事業發展。
重慶交通大學和長江航道局是我國最早從事內河整治工程技術研究與套用的高校和企業,兩家單位產學研結合,優勢互補,擁有國內一流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試驗專業人才隊伍,建有“交通運輸部內河航道整治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四個省部級內河整治工程科研平台,科研基礎設施和實驗條件完備,多年來,承擔並完成了多項國家及行業科研與工程化課題及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的多項科技成果已廣泛套用於長江西江等國家水運主通道及三峽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依託於重慶交通大學和長江航道局組建“國家工程技術中心”是可行的。
可行性論證2可行性論證2
專家組的結論是,擬建的“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標任務明確,組織結構合理,運行機制可行,配套資金落實。專家組一致通過“國家內河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可行性論證。

研究價值

三峽大壩修建後,川江航道條件大為改善,萬噸級船隊可以直達重慶。但由於重慶河段位於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內,水庫泥沙淤積與庫區河段河床演變將會對我市河段的航運、防洪、沿江市政基礎設施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因此,深入研究三峽成庫後重慶河段泥沙淤積與水流條件的變化對於我市乃至全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心”建設後,我市科研團隊將圍繞山區河流整治技術、三峽庫區危岩災害、航運工程設計等方面展開研究與開發,以此推動我國內河航道整治技術自主創新,促進內河航道整治集成技術和配套工程,向交通運輸業輻射、轉移和擴散,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我市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