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當代社會

國學與當代社會

《國學與當代社會》內容簡介:最近幾年,特別是2005年以來,在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街道和市、區一些中華文化、國學團體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作者有機會走進社區、醫院、學校和一些學術社團,開展傳統文化的宣講工作,在出版《當代新儒學》(學林出版社2006年版)和主編《(論語)本義新解》(同上,2007年版)以後,又陸續寫作了三十多篇文章,這些文章一部分是在進行歷史和學理的探討,另一部分則是對當代一些社會消極現象和問題作套用性的研究,嘗試從傳統文化角度提出一些應對和解決方案,作者努力向社會學習,並力求使中華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結合,與民眾的生活、思想實際結合,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和特色,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構建小康、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世界盡力! 本集所收文章,首先是作者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主席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的三篇個人學習體會,黨的指導思想是作者學習、寫作中華傳統文化的指針,限於個人的政治、思想水平,三篇學習體會有錯誤、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教正。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與當代社會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306頁
  • 開本:32
  • 定價:26.00
  • 作者:祝瑞開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8600496, 9787548600497
  • 品牌:學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國學與當代社會》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祝瑞開,1927年4月出生,江蘇鎮江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曾就職於西北大學歷史系和上海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中國文化研究所。著作:《先秦社會和諸子思想新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獲上海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兩漢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國婚姻家庭史》(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當代新儒學》(同上,2006年版),主編並撰寫《論語)本義新解》(同上,2007年版),率先在社區講授《論語》,向民眾普及儒學。發起並主持三次國際學術會議,主編《秦漢文化和華夏傳統》、《宋明思想和中華文明》和《儒學與21世紀中國》三本會議文集(同上,1993年、1995年、2000年版)。論著和學術活動在國內外具有影響。1996年獲“上海市老有所為精英獎”,1998年獲“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2007年獲“上海市優秀志願者”稱號,2008年獲“上海市老有所為之星”稱號

圖書目錄

前言
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思想內涵
——紀念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創新發展
歷久彌新與時俱進的中華文化
——學習胡錦濤主席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
柳下惠思想和孔、孟的傳承、創新
孔子“修己以敬”的思想及其影響和作用
正確認識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
走出誤區弘揚、創新中華文化
愛之以敬行之以禮
——釋孔子“仁學”的本義
孔子和儒家的“孝道觀”
中華婚姻、家庭的民族特色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孔子和《春秋》
孔子史學詞條
淺議儒學和宗教
儒學與宗教及其發展走向
瓦爾特教授“孔子智慧照耀東西世界”觀點的評介
《老子》的“道”的宇宙觀“無為”政治與“和合”的辯證思想
莊子哲學的合理內涵、人民性思想和消極保身思想
從人的本質看宗教
對觀念現代化的尋求
——上海市八所高校學生對中西文化思考的調查
《中國思想通史》和當代中國哲學創新
中國思想史對外交流中邁出的可貴一步
——評何兆武《中國思想史》英文本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學國學愛國學弘揚、創新中華文化
創新儒家文化培育時代新人
走向世界構建和諧
給您提供一把快樂的金鑰匙
——淺說孔子的“仁”、“聖”哲學
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培育中華特色社區精神
老年教育和繼承傳統文化問題的再思考
弘揚人文精神推動人類社會完美發展
——學習“生命教育”理論的思考
弘揚儒學淺議
孔子和他的先進思想
《三字經》增節本
傳承孔子思想本義,弘揚、創新中華優秀文化
(發言提綱)
弘揚、創新傳統優秀婚戀文化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發言提綱)
我和國學60年
附錄
釋“爰”“尋”
馬、牛耕的興起在什麼時候?
漢代的公田和假稅
——附說秦的“受田”和“租”“賦”
豪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初探
致謝

文摘

發展農村市場經濟,鄧小平強調要“給農民自主權,給基層自主權,這樣一下子就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把基層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面貌就改變了”(同上書,第238頁)。 十五大以來加快了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全面改革,逐步全面展開了三大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和機構改革。努力推行政企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巨觀經濟管理體制,在巨觀調控體系的框架初步建立的同時,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展開。公有制經濟在適應市場經濟、向現代企業的邁進中,克服計畫經濟體制下的一些弊端和形成的困難、問題,艱難探索,勝利前進;個體和私營經濟也有了較快發展。與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濟成分的結構相適應,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包括按生產要素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政策,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和一部分人依靠誠實勞動和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實行三大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從計畫經濟轉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決定意義的步伐。
3.兩個文明的建設
鄧小平強調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但同時又十分注重發展精神文明。胡喬木同志曾談到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是李昌寫信給鄧小平提出的建議。鄧小平對這個建議非常讚賞,在講話中就多次提到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見《胡喬木文集》第2卷,第562頁)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說:“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又說:“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和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的關係,等等。”(《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67頁)

序言

最近幾年,特別是2005年以來,在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街道和市、區一些中華文化、國學團體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作者有機會走進社區、醫院、學校和一些學術社團,開展傳統文化的宣講工作,在出版《當代新儒學》(學林出版社2006年版)和主編《(論語)本義新解》(同上,2007年版)以後,又陸續寫作了三十多篇文章,這些文章一部分是在進行歷史和學理的探討,另一部分則是對當代一些社會消極現象和問題作套用性的研究,嘗試從傳統文化角度提出一些應對和解決方案,作者努力向社會學習,並力求使中華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結合,與民眾的生活、思想實際結合,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和特色,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構建小康、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世界盡力!
本集所收文章,首先是作者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主席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的三篇個人學習體會,黨的指導思想是作者學習、寫作中華傳統文化的指針,限於個人的政治、思想水平,三篇學習體會有錯誤、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教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