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微課堂:唐詩選讀

唐詩,是中國文學藝術寶庫中最為寶貴的財富,是文學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它上承先秦漢魏六朝,下啟宋元明清,達到了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頂峰。千百年來,唐詩的流傳最為廣泛,影響也最為深遠,很多人對它的喜愛遠遠超過其他時代、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正是到了唐朝,詩有了格律,有了規範,真正趨於成熟;也正是有了唐詩,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偉大的詩人,我們才可以自豪地宣稱,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本書所選詩依時代先後,按傳統的初、盛、中、晚唐詩分類法,以便於讀者把握唐詩發展的脈絡,感受各個階段唐詩的藝術魅力。全書共分五章,其中初唐詩選七首,盛唐詩選二十二首,中唐詩選十首,晚唐詩選九首。盛唐詩歌因為藝術成就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故所選詩篇較多,並將其分成上、下兩章,以便於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微課堂:唐詩選讀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8頁
  • 開本:64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秋霞圃書院 李宏哲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611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裝進口袋裡的國學寶庫!郭齊勇、葛劍雄等數十位專家學術指導!2014年上海孔子文化節推薦讀本!2014年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推薦用書!

作者簡介

秋霞圃書院是中國民間研究、傳播儒學文化的組織。是由中國著名學者沈渭濱、葛劍雄、傅傑、朱學勤、李天綱、汪涌豪等教授發起,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及香港、台灣和海外的數十位著名教授、學者創建的社會學術研究團體和教育教學機構。2009年9月肇創於上海嘉定,常設辦公地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嘉定孔廟。書院主要活動內容有:系統研究整理出版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大力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圖書館、社區等一系列活動;承辦每年的“上海孔子文化節”;舉辦中西方文化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

圖書目錄

概述
第一章 大雅重振——初唐詩
詠蟬
詠風
從軍行
芳樹
於易水送人
感遇·其二
送魏大從軍
第二章 詩國高潮——盛唐詩(上)
觀獵
出塞作
早寒江上有懷
夏日南亭懷辛大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勞勞亭
黃鶴樓聞笛
江上吟
沙丘城下寄杜甫
關山月
從軍行·其一
從軍行·其四
第三章 詩國高潮——盛唐詩(下)
山房春事·其二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別董大
人日寄杜二拾遺
除架
房兵曹胡馬
贈李白
九日藍田崔氏莊
秋雨嘆
恨別
第四章 走向反思———中唐詩
行宮
後宮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聞砧
零陵早春
從軍北征
野老歌
十五夜望月
夢天
致酒行
第五章 餘韻別唱——晚唐詩
鹹陽城東樓
天涯
暮秋獨游曲江
安定城樓
華清宮
懷吳中馮秀才
商山早行
金陵圖
憶昔
後記

文摘

詠 風
王 勃[1]
肅肅涼景生[2],加我林壑清[3]。
驅煙尋澗戶[4],卷霧出山楹[5]。
去來固無跡, 動息如有情[6]。
日落山水靜, 為君起松聲。
注釋
[1]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著名詩人,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年幼被薦入朝,曾官朝散郎,後入沛王府任侍讀,補虢州參軍。唐高宗上元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年僅27歲。其詩格調高華,顯示出齊梁詩風向盛唐詩轉化的趨勢。
[2]涼景:秋天的景色。
[3]林壑:山林與澗谷。
[4]澗戶:山谷中的房屋,常為隱士所居。
[5]山楹:山中的房屋。
[6]動息:活動與安靜。
賞析
這首五古詠物詩,根據詩意,當為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居於劍南時作。全詩讀來清切感人,靈動自然。時間從早晨寫到傍晚,將“風”一天的行蹤寫了出來,並結合觸覺、視覺、聽覺等感官體驗,將無形無情之風寫得有形有情,堪稱神來之筆。起筆從觸覺的角度感受風的有形。初秋的早
晨,肅肅清風吹過,使山中之人更加感受到山野的清曠,瑩心濾神,涼爽逼人。接著詩人從其他角度寫風的有形與可感,它既將世外的風煙帶入山間,尋找到了那不易被外界發現的隱士的居處;同時,又將山谷的晨霧帶到世俗之外。第三聯,詩人從心底感慨風的來去無蹤,然而又真切可感,像個感情豐富的人一樣,頗為親切。最後一聯以景語作結,到日暮黃昏、萬籟俱寂之時,風又吹動松林颯颯作響,仿佛是為山中之人———即詩人自己奏樂一樣。全詩文筆輕靈,用了“驅”、“尋”、“卷”、“出”等動詞,將無生命之風寫得具體可感,韻味無窮,堪為初唐詠物詩一絕。


從軍行
楊 炯[1]
烽火照西京[2],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3],鐵騎繞龍城[4]。
雪暗凋旗畫[5],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6],勝作一書生。

注釋
[1]楊炯(650—692):華陰(今屬陝西)人。“初唐四傑”之一。幼聰敏,被舉神童。上元三年(676)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武則天如意元年(692)秋,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所。
[2]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西京:指長安,今陝西西安。
[3]牙璋:本指古代發兵時所用的兵符,這裡代指統兵的將帥。鳳闕:漢代宮殿名,這裡代指朝廷。
[4]龍城:漢時匈奴地名,為匈奴祭天之處。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塔米爾河岸。
[5]凋:凋零,褪去。
[6]百夫長:古代軍隊里統率百人的小頭目。

賞析
《從軍行》是樂府舊題,該詩是以古題寫今事。初唐時期,唐朝軍事強大,突厥被分裂為東西兩部,實力大損。但邊境並未得到真正安寧,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仍時有發生。而太宗皇帝更將二十四功臣繪像於凌煙閣,以為天下表率。其中如程知節、秦瓊等多是以軍功晉身,故初唐“尚武”精神流行一時。文人們自然也不例外,心中都涌動著一股投筆從戎的激情,希望能夠立功邊疆、求取功名。起句寫烽火已經燒到了京畿之地,威脅到首都長安。這當然是誇張的寫法。接著筆鋒一轉,寫出了詩人作為一介書生,心中亦無法平靜,產生了強烈的報國之情。第二聯寫朝廷積極應對:將軍帶著調兵的符信向皇帝辭行,躊躇滿志;三軍將士遠赴邊疆,直搗匈奴的老巢——龍城。將軍行的場面寫得嚴肅、凝重。第三聯寫邊地大雪茫茫,旗幟上的龍鳳圖案似乎褪色不少;塞外寒風蕭蕭,軍隊的鼓鼙之聲更顯激烈。這一聯極好地描述出了邊境的蒼涼與悲壯,是前線特有的景象。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景象都是詩人想像之辭。縱其一生,楊炯並未有從軍邊塞的機會。但詩人的拳拳報國之心已經躍然紙上。尾聯點題,與“從軍”這一題目相呼應,詩人寧願做一個統領一百兵丁的百夫長,也不願再埋頭書堆、皓首窮經了,表達了他急切的從軍之志。這首詩展現了初唐士人要求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決心。全詩語言凝練,風骨凌然,雄渾剛健,一反六朝詩的纖麗綺靡,實為初唐詩的傑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