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在職研究生

國學,指中國學或漢學。狹義上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正是國學這些傳統的經典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在職人員,從而報考了國學在職研究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學在職研究生
  • 外文名: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s
研究目的,課程設定,研究方向,

研究目的

國學在職研究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將使學員對國學經典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啟發高層管理者和社會精英融匯儒釋道,追求真善美,真正達到開啟心智,審己明勢,致知力行,學以致用的目的。以國學魅力塑就儒雅風範,用國學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課程設定

《詩》、《書》、《禮》、《樂》、《春秋》、《易》漢代六藝,書法、攝影、中外名曲賞析、國學通論、《論語》研讀、海報漢學入門、《詩經》研讀、版本目錄校勘、中國通史、《孟子》研讀、海外漢學研究、《楚辭》研讀、樂府詩研究、文獻信息與檢索,《孫子》研讀、《說文解字》、先秦諸子研究、孫子兵法與現代商戰、周易的管理思維,《大學》、《中庸》、《道德經》、《莊子》、《心經》、《易經》、《金剛經》研讀。
主要開設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主文獻研究、中國古代文藝學、古代文論研究、《文心雕龍》研究、先秦諸子與中國人文精神、西方批評經典選讀、中國古代作家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學專題研究、唐宋文學專題研究、古代神話研究、古代詩文研究、古代戲劇、古代詞曲賦研究、明清文學研究等。
綜上能夠看出,今世專家把中國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明精粹全部都整理出來,構成一套具有中華特徵而完結的學術系統,這即是今世的國學思維。而且這么思維首要研究意圖則是為了讓國學為今世卓越管理所用。關於管理者而言,能夠測驗報考國學在職研究生。

研究方向

本文研究對象,僅為國學院培養的在職研究生。就業去向為全國各地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文學、歷史或哲學方向的教學、研究或相關管理工作。鑒於碩士研究生就業去向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本文暫僅將在職研究生就業列入研究範圍。
一、國學院歷屆碩士研究生就業總況、原因與尚存空間
1、國學碩士研究生就業總況。四年來保持了較高就業率。2010年至2015年,國學院畢業碩士研究生125人,其中就業(含自主就業或創業)87人,繼續深造38人。就業於黨政機關12人;高校10人;其他事業單位24人;國有企業21人;三資企業4人;其他企業13人;部隊1人;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和其他2人。按照北京現行就業率執行標準統計,國學院畢業生就業率為100%。根據四年來畢業生流向看,學生去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及媒體越來越多(各年碩士研究生就業單位性質變化見圖二)。從學院就業指導工作人員與2012年、2015年畢業生座談和綜合調查表顯示來看,學生就業單位性質、層次和地域與學生自身的期待差距逐年縮小,學生總體滿意度呈逐年提高趨勢。
畢業生對西部、軍隊和基層就業漸呈積極態度。2011年,國學院碩士研究生任北京村官2人,赴重慶任中學語文教師1人。2012年和2015年,先後有學生到安徽省做村官和重慶一所縣委黨校從事教學工作。這個數字在全校和全國看起來並不驚人,但是對於每年就業數量在35-50之間的學院來講,占到的比例卻不小。這些學生就業選擇,不僅提高了學院就業率,而且體現國學學生就業心理的逐漸成熟,逐步在多個地區、多條戰線上發揮著國學人才的作用。
2、國學人才就業現狀形成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國學院學生就業形勢的形成,不是孤木成林,而是具有系統性積極成因。國家和社會大環境,與中國人民大學和國學院小環境相得益彰,合力推動了國學人才順暢就業。
得益於國家和社會空前推重傳統文化之價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逐步認識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社會對國學人才的引進即為明例。不僅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引進國學智慧、建設職業倫理與職業操守的需求,還有更多的新領域在2015年明確拋來橄欖枝:一是基礎教育領域名校首度吸收國學院畢業生。世界名校人大附中和北京另一名校育英學校,分別吸納兩位國學碩士畢業生加盟師資隊伍,北京四中也表達了對國學人才的需求意向,在全國各界對素質教育何為的探討中,率先樹起吸收國學人才進入基礎教育領域的里程碑。
二、媒體的大門加大對國學人才的敞開力度。
10位碩士研究生加入光明日報、南方報業集團、河南廣播電台、騰訊等主流媒體的大軍,其中僅光明日報就同時考試錄用兩名。
基於精耕細作培養的學生質量和學生數量較少的優勢。人民大學國學院的學生高考錄取分數在全國名列前茅,有一部分是在中學即對國學有特殊興趣和特長的生源。學院以培養文史哲通才為目標,實行六年本碩連讀制和全程導師制,之後又接受了“遊學”這一知行合一的專業實踐薰陶,國學底蘊逐漸厚重。加之多數學生通過對外交流與合作機會機遇,外語運用能力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可以說,國學院的人才綜合素質達到了最大限度的優質。除去每年約五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在海內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外,其餘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另外,國學院每年招收的本科學生平均數目在35-50之間,每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人數,與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量相比明顯不足。2012年和2015年畢業季過後,都仍有單位來學院表示需要具備較好文字水平的北京生源,可見國學優質人才數量尚不滿足社會需求之一斑。
得益於學校和學院兩級就業指導力量合力。國學院就業,自始即承受“摸著石頭過河”的壓力:用人單位腦海中、專業需求資料庫里,不可能天然裝有“國學”二字,部分單位對文史哲通才培養水平持有懷疑態度;畢業生本人對就業前景也面臨著“前無古人”的境遇,既沒有院友傳授就業經驗,亦不像歷史悠久的學院有成功院友做名片,唯一擁有的是人民大學的品牌、自身的素質和滿腔熱忱。所以在國學院就業路徑的探索主體,不僅包含畢業生,也包含了用人單位,二者之間需要信任的橋樑。人民大學自學校高層,到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國學院全體教師和就業工作人員,在各自能力範圍內,積極推介學院情況和學生優勢,鼓勵用人單位和學生互相信任,向社會有效說明國學院、讓國學院儘快融入社會天地。具體到畢業生就業心理和就業技能教育,校院兩級機構注重調研與指導,為學生有針對性地應對就業工作及早做好了知識和能力儲備。
3、國學院就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尚存空間。國學院作為培養文、史、哲通才的教研機構,八年辦學,四屆就業。在保持優勢的同時,學院也時刻在探索提升各方面水平的空間,其中包括學生就業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本文根據四年就業統計、2012年學生代表和學校領導座談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對2012級碩士研究生學習生活綜合調研表,分析認為,國學就業工作主要面臨三方面關係需要進一步正視,即需要進一步提升畢業生綜合能力與國家需求的匹配度、畢業生的自身就業期待與國家的需求的匹配度、畢業生較好的就業率與國學人才發揮作用的充分性的匹配度。
三、進一步提高國學院學生就業水平的幾點思考
為實現國學人才就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貴在有更多“伯樂”識用“千里馬”,但最根本的條件是更多的“千里馬”產生。而“千里馬”的養成過程,需要最佳化成長環境並完善培養方式,同時需要更為有利的國學發展制度環境給予支持。
1、進一步最佳化學生個體成長化境,最佳化人才培養質量。大學培養過程,是通過教學環節和其他教育活動,使學生達到能夠解決該專業一定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形成適應某類或某種職業需要的專業水平。國學院部分學生就業結果和自身理想不相匹配的原因,多數是因為自身素質與理想的職業需求能力不完全匹配。大學生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從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其職業適應的範圍。在專業教育方面,國學院在申報教學成果獎中計畫和各種相關研討會中,多次提出要加強學院自身建設。學院力求在反覆斟酌完善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本著“寬口徑、厚基礎”的原則,苦練教師內功,以高水平學術融入教學過程,並改革教育教學內容和模式,加強學術交流,博採眾長,擴大學生的專業視野。學院在規劃第二課堂時,擬通過務實的日常思想教育,開辦新聞中心培養文字水平,並結合常規性的風箏節、學術活動季等系列相關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等,從提升綜合能力上加強學生職業適應教育;還通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形式,進一步修補和完善學生親職教育及基礎教育中形成的個性和素質,提升學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擇業適應能力。
2、強化學生使命意識,同時提高就業指導主體力量和水平。國學院的畢業生,經過一整套國學專業的研習及實踐,思想和行動上已經深深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感染,有著較強的人文情懷。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商業氣息愈發濃厚,社會上的人文關懷會越來越多地被金錢等物質內容所侵蝕。使命使然,應國家需求而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其培養的人才進一步強化投身國家和社會進步事業應是其邏輯歸宿。國學院盡力為學生樹立積極形象,教導學生髮揮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使學生在畢業後進入工作領域,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倡導社會民眾,增強社會正能量。學院在未來就業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全程化的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即對新生進行專業教育,強化其對國家和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們了解所學專業以及相應的職業適應範圍;對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職業發展規劃指導,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測試,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職業理想查漏補缺提高綜合素質;對進入畢業階段的學生著重進行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程式與方法的指導。這幾個環節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形成就業指導全過程。
就業指導能力提高,還在於加強就業指導主體的建設。就業指導主體的人格水平、知識結構和溝通能力等素質,決定著和學生形成教學相長互動關係的能力,從而決定著就業質量。所以就業指導主體建設,在提升國學院學生就業水平這個課題中至關重要。國學院力求就業主體不僅涵蓋學院黨政負責人和專職指導人員,還包含所有直接傳授學業並對學生價值觀和就業觀產生重要影響的教師群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還要進一步強調提高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就業指導主體意識、提升就業指導的專業水平。教師應當和學生就職業規划進行有效溝通,在引導他們就業理念趨於理性和成熟的同時,根據學生就業理想進行適當區別引導和培養。如有2012級研究生在座談中表達了去拍賣公司和孔子學院任教等意向,這對就業指導人員和導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業指導主體的水平提升,對下一屆就業指導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對就業的質量提升帶來益處。因此,就業主體對學生關注、知情、互動的工作方式,是國學院就業正在努力的方向。
3、儘早設立國學學位,最佳化國學畢業生就業制度和政策環境。國家制度環境對國學發展至關重要。人大國學院的畢業生,目前是按照文史哲學科的劃分分別授予相關學位。但據國學院2015屆畢業生座談資料顯示,在公務員的網路報名系統之中,國學專業學生必須以變通的方式才能報名。部分學生直接溝通招收文、史、哲方向學生的單位,陳述國學學科和文、史、哲的關係、區別和優勢,以爭取報名機會,其心境不言而喻。目前,學科體制問題對我國國學學科發展形成相當明顯的制約。我國目前的學科制度和學科門類是借鑑西方制度確立,全國及省市級重點學科、各級重點研究基地、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全國和地方各類縱向基金的評審以及政府各級學術獎的設立等,都以國務院學位辦發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作為基本的分類標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基本遵循文史哲三個方向提出。這個制度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來開辦的國學院或相關機構,掛靠歷史、哲學等一級學科開辦成二級學科國學專業。但是,國學作為一個文、史、哲高度融合的學科,遠非一個二級學科所能容納。如果國學學科不能進入《學科目錄》,就很難獲得平等發展的機會,不僅教師們難以走出文史哲分割的研究定勢,也對按文、史、哲通才培養的學生就業造成直接影響。人民大學國學院自成立起,就一直受到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和支持,2009年,教育部、財政部公布了第五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名單,人民大學國學專業名列其中,給國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帶來了動力和活力。但自從成立之日起,人民大學國學院就和相關高校積極建議國家設立國學學位。我國新時期積極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國學學科必將在新時期大有可為,國學人才發揮作用的天地空前廣闊。人大國學院和全國同仁一道,努力爭取並熱誠期待儘早將“國學”以合適的名稱納入《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實現國學學科在體制內的良性發展。人民大學國學院在成立不久即通過各種方式建議設立國學學位,認為這是振興國學、彰顯國學自身特色、國學教育與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是現有學科體制的改革與完善。經過多年的實踐,設立國學學位對國學人才就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將是培養人才機構及其學生減少和用人單位前期磨合成本、使國學人才最大限度實現服務國家和社會宗旨的理想契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