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樓

國光樓

國光樓位於全椒縣襄河鎮。原名尊經閣,明隆慶六年(1572年)始建,以後多次維修,清嘉慶年間重修時,更名“奎光樓”,辛亥革命始名國光樓。樓基座系磚石壘成,高5.4米,長19.3米,寬14.3米。基座中有東西走向券門1道。樓身2層,重檐翹角,工藝精湛。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青少年時代常登樓憑欄遠眺,在他的《儒林外史》中也有描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光樓
  • 地理位置:安徽全椒縣城襄河岸邊
  • 別名奎光樓
  • 始建時間:1572年
  • 原名:尊經閣
  • 時代:清
  • 地理位置:全椒縣襄河鎮
  • 所在地區:全椒縣
文物遺存,建設沿革,地圖信息,

文物遺存

國光樓。明朝隆慶六年(1572年)為全椒縣令嚴汝麟所建,是明清兩朝士人讀書講學之所。歷代均重修。清嘉慶年改名“奎光樓”,辛亥革命後更名“國光樓”,今屬全椒中學
國光樓
該樓樓體高大,磚石壘成,座中有東西走向券門一道,樓身兩層,重檐翹角,十分壯觀。處於“面山臨河,最為形勝”之地。清代吳敬梓青少年時代常登樓憑欄遠眺。在他《儒林外史》小說中,對此樓亦有描述。1981年全椒縣由政府撥款重修,同年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被安徽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樓既為全椒中學用作校史展、名家字畫展。同時又是全椒縣旅遊文化的開放點。

建設沿革

明武宗正德七年,提學御史黃如金來全椒視察時,看到具有儒學聖殿意義的學宮地勢不好,也飽受水患,便想到大明建國近130年,全椒只出了十幾位進士、舉人,一定是學宮選址出了問題,於是建議把學宮遷走。這樣,官民共同出資出力,學宮由襄河南岸遷至北岸,在老全椒中學一帶得到了重建。
公元1572年冬季,縣令嚴汝麟到任後,在學宮東面建一座尊經閣。尊經閣台基採用磚石結構,疊合嚴密,十分堅固,且中間設有券門東西相通。台基上建有兩層樓,外飛檐,內斗拱,整座建築高14米,矗立在襄河邊,顯得雄偉而古雅。
奎光樓是風水學說和科舉制度產物的結論。隨著封建社會的一去不復返,奎光樓也失去了昔日的榮耀。民國元年,為了慶祝共和新政,摒除封建氣息,奎光樓被順應時風,改稱國光樓。1981年,外觀殘破的國光樓得到第六次重修,並被確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光樓重修過程中,出土了根據宋代儒學大師朱熹手跡集字的“仙苑”殘碑(現立於老全椒中學大門西)。
為了發掘全椒文化深厚的底蘊,承續崇文重教的傳統,2008年11月,全椒縣委、縣政府完成了對已有430多年歷史的國光樓的全面修繕工程,並將它開闢為國學講習場所。

地圖信息

地址:奎光路與襄水北路交叉口西1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