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

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

《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是2008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建國。

基本介紹

  • 書名: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
  • 作者:蔣建國
  • ISBN:9787122013354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蔣建國 編著
出 版 社:
出版時間:2008-1-1
版 次:1頁 數:335字 數:649000印刷時間:2008-1-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122013354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固體廢物的環境問題及其管理,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徵及採樣方法,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固體廢物的壓實、破碎及分選處理技術,污泥的濃縮、調質破解與脫水處理技術,危險廢物固化/穩定化處理技術,有機廢物堆肥化處理技術,有機廢物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熱解處理技術,污泥熱乾化處理技術以及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書中還配有大量例題和習題。
本書充分體現基礎理論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儘量納入國際上先進的和前瞻性的技術內容,既可供高等院校環境專業師生教學使用,也可供相關的科研、工程和管理人員參考,同時也可作為全國註冊環保工程師專業考試的複習參考材料。

目錄

1 固體廢物的環境問題及其管理
1.1 固體廢物的定義及其二重性
1.1.1 固體廢物的定義
1.1.2 固體廢物的二重性
1.2 固體廢物的分類
1.2.1 生活垃圾
1.2.2 工業固體廢物
1.2.3 危險廢物
1.2.4 農業廢物
1.2.5 其他廢物
1.3 固體廢物的污染特點及其環境影響
1.3.1 固體廢物對環境潛在污染的特點
1.3.2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1.3.3 固體廢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4 我國固體廢物的產生和管理現狀
1.4.1 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歷史及發展
1.4.2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和管理現狀
1.4.3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及處理現狀
1.4.4 我國危險廢物的產生及處理現狀
1.5 固體廢物的管理原則
1.5.1 “三化”基本原則
1.5.2 全過程管理原則
1.5.3 循環經濟理念下的固體廢物管理原則
1.6 我國固體廢物管理體系
1.6.1 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
1.6.2 固體廢物管理系統
1.7 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標準體系
1.7.1 固體廢物分類標準
1.7.2 固體廢物鑑別方法標準
1.7.3 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
1.7.4 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
討論題
2 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徵及採樣方法
2.1 固體廢物產生量及預測
2.1.1 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及預測
2.1.2 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及預測
2.2 固體廢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
2.2.1 固體廢物的物理特性
2.2.2 固體廢物的化學特性
2.2.3 危險廢物特性及鑑別試驗方法
2.3 固體廢物的採樣方法
2.3.1 採樣統計方法
2.3.2 單一隨機採樣型
2.3.3 分層隨機採樣型
2.3.4 系統隨機採樣型
2.3.5 階段式採樣法
2.3.6 權威性採樣法
2.3.7 混合採樣型
2.3.8 不同廢物貯存形態的取樣方法
2.3.9 我國生活垃圾採樣標準
2.3.10 我國用於鑑別固體廢物危險特性的採樣方法
討論題
3 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
3.1 固體廢物的收集
3.1.1 收集方式
3.1.2 國外城市垃圾分類收集概況
3.1.3 我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概況
3.2 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及其分析方法
3.2.1 廢物收運系統分類
3.2.2 拖曳容器系統分析方法
3.2.3 固定容器系統分析方法
3.3 固體廢物收集路線及規劃設計
3.3.1 固體廢物收集路線的規劃
3.3.2 固體廢物收集路線的設計
3.4 固體廢物的運輸
3.4.1 車輛運輸
3.4.2 船舶運輸
3.4.3 管道運輸
3.4.4 危險廢物運輸的特殊要求
3.5 固體廢物轉運系統
3.5.1 垃圾轉運的必要性
3.5.2 轉運站分類
3.5.3 不同類型轉運站介紹
3.5.4 轉運站選址
3.5.5 轉運站配置要求
3.5.6 轉運站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衛生
3.5.7 轉運站工藝設計
3.6 固體廢物收運系統的最佳化
討論題
4固體廢物的壓實、破碎及分選處理技術80
41概述80
42固體廢物的壓實技術80
421壓實原理80
422壓實機械82
423壓實器的選擇83
424填埋場的壓實84
43固體廢物的破碎技術84
431概述84
432破碎機械85
433特殊破碎技術88
44固體廢物的分選技術89
441分選的定義及評價指標89
442篩分90
443重力分選92
444磁選技術96
445浮選技術97
446半濕式破碎分選技術99
討論題100
5污泥的濃縮、調質破解與脫水處理技術101
51污泥的分類及基本性質101
511污泥的分類101
512污泥的性質101
513污泥水分布結構103
52污泥濃縮技術103
521污泥重力濃縮103
522污泥氣浮濃縮104
523污泥機械濃縮105
53污泥破解與調質技術106
531污泥破解和污泥調質技術種類106
532污泥物理破解調質技術107
533污泥化學破解調質方法112
534污泥生物破解調質方法114
54污泥機械脫水技術115
541污泥脫水的基本理論115
542常用污泥機械脫水方式116
543污泥真空過濾脫水117
544污泥壓濾脫水118
545污泥離心脫水120
討論題121
6危險廢物固化/穩定化處理技術122
61概述122
611固化/穩定化的定義122
612固化/穩定化技術的特點及其
套用122
613固化/穩定化技術對不同危險廢物的
適應性123
62水泥固化技術124
621基本理論124
622水泥固化的影響因素126
623水泥固化工藝介紹127
624水泥固化技術的套用128
63石灰固化技術129
64塑性材料包容技術130
641熱固性塑膠包容130
642熱塑性材料包容130
65自膠結固化技術132
66熔融固化技術132
661定義及其技術種類132
662原位熔融固化技術133
663異位熔融固化技術134
67高溫燒結技術137
671燒結原理137
672影響燒結的因素138
673燒結窯爐類型138
674燒結技術138
675燒結中的重金屬行為139
68土壤聚合物固化技術139
681概述139
682土壤聚合物的合成140
683土壤聚合物的特點141
684土壤聚合物處理重金屬廢物141
69化學穩定化處理技術142
691概述142
692化學穩定化技術的基本原理143
693氫氧化物化學穩定化技術145
694硫化物化學穩定化技術146
695矽酸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47
696碳酸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48
697利用CO2的加速碳酸化技術148
698磷酸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50
699亞鐵鹽化學穩定化技術151
6910無機及有機螯合物化學穩定化
技術151
610固化/穩定化產物性能的評價方法152
6101概述152
6102固化/穩定化處理效果的評價
指標153
6103固體廢物的浸出機理154
6104浸出率的定義及浸出試驗156
6105國內外固體廢物標準浸出毒性方法
及其套用158
討論題1617有機廢物堆肥化處理技術162
71概述162
711固體廢物的生物處理162
712有機廢物生物處理過程的基本生物
原理162
72堆肥化的基本概念與發展過程165
721堆肥化的定義165
722堆肥化技術的歷史及發展165
73堆肥化原理及其影響因素分析167
731堆肥化原理167
732堆肥化過程溫度變化規律168
733堆肥化生物動力學基礎169
734堆肥化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171
74堆肥化工藝177
741概述177
742典型堆肥工藝178
743典型的機械堆肥工藝流程179
75堆肥產品及其腐熟度評價180
751堆肥產品的質量要求和標準180
752堆肥產品腐熟度評價方法181
753堆肥的功效及其利用184
754堆肥產品中重金屬的影響及其
控制185
討論題186
8有機廢物厭氧消化處理技術188
81概述188
82厭氧消化原理及其影響因素188
821厭氧消化產沼的機理及途徑188
822厭氧消化產沼的生物化學過程190
823厭氧消化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191
83厭氧消化處理工藝192
831低固體厭氧消化技術192
832高固體厭氧消化技術194
833典型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和工藝194
84厭氧消化反應器種類及其性能評價196
841厭氧消化反應器種類196
842厭氧消化反應器性能評價指標197
85一階段系統消化反應器198
851簡介198
852一階段完全混合濕式處理系統198
853一階段乾式系統200
86兩階段系統消化反應器203
861簡介203
862無微生物滯留的兩階段“濕濕”
處理工藝203
863有微生物滯留的兩階段“濕濕”
處理工藝205
864兩階段厭氧消化工藝水解段的影響
因素及控制206
865有機垃圾水解液氣化技術及其影響
因素207
87序批式處理系統209
88不同消化反應器的比較211
討論題212
9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213
91固體廢物熱處理技術的種類及特點213
911固體廢物熱處理技術的定義213
912熱處理技術種類213
913熱處理技術特點213
92焚燒技術及其發展214
921焚燒技術的定義及特點214
922焚燒技術的歷史及發展214
93固體廢物的焚燒特性216
931固體廢物的三組分216
932固體廢物的熱值216
933固體廢物焚燒和燃燒的關係217
94焚燒效果的評價及影響因素217
941焚燒效果的評價指標217
942影響焚燒效果的主要因素218
95焚燒主要參數及熱平衡計算220
951焚燒空氣量及煙氣量220
952煙氣溫度223
953焚燒系統熱平衡計算224
96典型焚燒系統及工作原理227
961機械爐床式焚燒爐227
962旋轉窯式焚燒爐231
963流化床式焚燒爐234
964模組式固定床焚燒爐(控氣式焚
燒爐)236
97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物及其控制238
971焚燒煙氣組成及其控制標準238
972粒狀污染物控制技術239
973氮氧化物控制技術239
974酸性氣體控制技術242
975重金屬控制技術244
976二英和呋喃控制技術245
98焚燒灰渣及其控制248
981焚燒產生灰渣的種類248
982焚燒灰渣的收集及輸送249
983焚燒灰渣的處理處置及再利用250
討論題25010固體廢物熱解處理技術252
101概述252
1011熱解定義252
1012熱解技術的歷史及發展252
102熱解原理及其影響因素253
1021熱解原理253
1022熱解技術影響因素254
103熱解工藝類型及其在固體廢物處理中
的套用255
1031熱解工藝分類255
1032固體廢物的熱解處理技術256
討論題260
11固體廢物熔融處理技術261
111概述261
112廢物熔融技術工藝過程261
113燃料熱源熔融技術262
114電熱源熔融技術265
115高溫電漿熔融技術266
1151高溫電漿技術簡介266
1152高溫電漿發生器類型267
1153電漿技術處理固體廢物的
工藝流程268
1154電漿熔融技術的特點及其
進展268
討論題269
12污泥熱乾化處理技術270
121概述270
122污泥乾化特性及影響因素270
1221污泥乾化特性270
1222污泥乾化過程271
1223影響污泥乾化過程的因素272
123污泥乾化工藝272
1231熱乾化工藝類型272
1232乾化熱源273
1233乾化工藝系統274
124污泥熱乾化設備274
1241直接加熱式274
1242間接加熱式278
1243其他加熱方式282
1244污泥熱乾化設備的套用實例283
125污泥乾化工藝中的安全問題283
1251不安全因素283
1252熱乾化安全隱患解決方案284
討論題284
13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286
131概述286
1311固體廢物處置的定義286
1312固體廢物最終處置原則286
1313填埋處置技術的歷史與發展287
1314填埋處置的意義288
132填埋處置技術分類289
1321惰性填埋法289
1322衛生填埋法289
1323安全填埋法291
133填埋場總體規劃及場址選擇294
1331填埋場總體規劃294
1332填埋場選址的依據、原則和
要求294
1333填埋場選址步驟296
1334填埋場庫容和規模的確定296
134填埋場防滲系統297
1341填埋場防滲技術類型297
1342國內外填埋場防滲層典型結構298
1343填埋場防滲層鋪裝及質量控制300
135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統301
1351地表水控制系統構成及要求301
1352地表水排洪系統設計302
1353地下水控制系統305
136填埋氣體的產生、遷移及控制305
1361廢物穩定化基本原理305
1362填埋氣體的組成特性308
1363填埋氣體產生量計算309
1364填埋場氣體的遷移312
1365填埋氣體收集系統314
1366填埋氣體的處理和利用318
137填埋場滲濾液的產生及控制319
1371滲濾液產生量計算319
1372滲濾液特性321
1373滲濾液調節池323
1374滲濾液處理技術324
1375填埋場中水及污染物的遷移325
138填埋場終場覆蓋與場址修復327
139填埋場環境保護和監測329
1391填埋場環境保護措施329
1392填埋場環境監測330
討論題331附錄332
附錄1單位換算332
附錄2典型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332
附錄3填埋場中12種微量氣體組分的物理
特性參數334
附錄4在298°K時各主要物質的生成熱334
附錄5各種氣體的平均定壓比熱335
參考文獻3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