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新鎮

固新鎮

固新鎮(Guxin Zhen)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西南部,面積172.2平方千米,人口2.459萬人(2002年)。耕地11175畝,有55個自然村,轄19個行政村,主產小麥、水稻、玉米、穀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固新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涉縣
  • 下轄地區:固新、原曲、昭義、林旺等 
  • 地理位置: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西南部
  • 面積:172.2平方千米
  • 人口:2.459萬(2002年)
  • 著名景點:黃花山、林旺石窟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經濟概況,風景名勝,林旺石窟,小魯轉步,古槐,固新洞陽觀,清泉寺,黃花山,南山寺,文化名鎮,

建制沿革

1953年建固新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1996年連泉鄉、坪上鄉併入。1997年,面積154.1平方千米,人口2.5萬。
固新鎮固新鎮

行政區劃

轄固新、原曲、昭義、林旺、東山、西山、小車、老漳、連泉、雲頭、回底、小礦、李家河、大礦、邢家、坪上、孔家、吳家、黃岩19個行政村。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固新鎮(Guxin Zhen)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西南部。
地圖

地形地貌

清漳河谷地,南、北山嶺連綿,溝谷交錯,中沿清漳河地帶,土地肥沃,地勢平坦,距縣城12.3千米。“

經濟概況

太行五果”黑棗、柿子、花椒、核桃、酸棗俱產。鎮辦企業有刺繡廠、浮雕天花板廠、採礦隊、化工廠等。社會總產值643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703萬元。去磁縣、林州市公路過境。設國小15所,國中4所,衛生院3處,衛生室17個,文化站2個。
2007年,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47451.4萬元,同比增長35.9%,完成年計畫的1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2672.2萬元,同比增長39%,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4779.2萬元,同比增長29.3%;完成工業增加值48648萬元,同比增長28.56%,完成年計畫的10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4095萬元,同比增長20.36%,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4553萬元,同比增長54.1%。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41553萬元,產銷率達96%。

風景名勝

林旺石窟

林旺響堂石窟歷北齊、隋唐、宋明,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但由於地處偏僻,學界很少有人關注。“涉縣林旺響堂石窟”分別刊刻於北齊末年(約550~577)、隋開皇七年(587)、宋淳化三年(992)、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的五塊摩崖碑記,確證了北齊臨水縣治“松谷”即如今的涉縣固新鎮,可補《北齊地理志》之一處不足;旁證了涉縣於隋開皇十年(590)復置,可糾正《隋書·地理志》、明嘉靖版《涉縣誌》以及《讀史方輿紀要》中有關涉縣復置時間和政區歸屬的錯誤。
涉縣林旺響堂石窟位於今河北省涉縣城東南21公里處的固新鎮林旺村,清漳河北岸,座東北朝西南,石窟門臉通高6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高3米,寬1.6米的石龕;下層開洞,洞口高1.6米,上窄下寬,寬度為0.9米至1.05米。洞口外靠上半部兩邊雕有小佛像7尊;洞口兩邊各雕力士1尊,高約1米。石窟進深3.04米,面寬3.18米,高2.45米,穹頂距地面最高程約3米,頂部用紅、黃、黑三種顏色繪飛龍兩條;北、東、西三面剔出的台階上原各有5尊石造像,但現存只有殘軀四座。此外,從穹頂往下三面壁上分三排分別雕有高0.27米的小佛像113尊,可惜頭部已全部被砸掉。據林旺村民武緒洲介紹,佛像被砸應該是七十年前的事,兩個外地人幹的,具體原因不清楚。
洞門外西側,有隋代摩崖記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碑高2.48米,寬1.18米,側寬0.34米,陰刻隸書24行,滿行32字。據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齊楊王府戶曹參軍、前臨水縣正李子良開鑿,但“莊嚴未就,便值齊亡,玄教陵遲”;隋開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續前功、續修完成。
在隋代記事碑的碑側,有“揖暉考躬林旺村。淳化叄年(992)官中聞怗”題記兩行和“涉縣故縣村民劉進厫萬曆四十二年(1614)季春重修石窟”題記四行。

小魯轉步

由林旺石窟順崖根東行百米,距地面八米上下的石壁上,刻有“小魯轉步”四個楷體斗方大字,題款為“皇明庚午秋,東齊梁升題,尼山後人孔聞諦識”。據新編《涉縣誌》卷三十二所載清·伍中柱《修路碑記》:“自涉城東南行,兩岸翼然皆山。中則漳流一帶,千迴百折,奔趨而下。……其最艱者,由林望(旺)至達城。漳流忽折而北,復折而南,中橫巨嶺,行者非逾嶺無由達。……仰視石壁上,鐫‘小魯轉步’四字,明·邑侯曲阜·孔公聞諦所書也,筆勢蒼遒可愛。

古槐

問世已2000餘載,根圍20m,胸圍15.4m,高20m,世人罕見,人稱“天下第一槐”,還有“九摟一0”之說。據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涉縣誌》載:“古槐樹,邑有三,皆植自唐宋。一在故縣鎮,十大樹圍,枝葉扶疏,狀類蛟龍。”另據固新村《古槐碑記》載:中州勝地古槐著派溯沙侯國(即涉縣)屬地也,高入雲霄,世人罕見。乃中華靈秀之鐘,民族之驕也。槐壽幾何,有待於考,但有民間佳話盛傳;一曰大明正德(公元1506—1521),初業立村,已有千年古槐之說;二曰戰國時期,秦兵攻趙東進路過於此,曾歇馬飲食;三曰唐代邑翁在此修道,德高好弈,有“先天古槐,後世小仙”之語。據此推究,古槐當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古槐被人們供奉為“仙樹”。傳說:“光緒之年,大鬧饑荒,村人粒粟無存,古槐則大開“槐倉”,日間,饑民采盡綠葉,一夜間,新葉重生,比昨日更盛,救得全村人性命。古槐主幹僅丈余,西北老枝早折,折處朽而成洞,主幹樹皮多處也不復存在了。歷經風雨剝蝕,日齧月啃,裸露出的木質都裂成一扇扇不規劃的巨形板塊。但春夏之交,樹頭返青蒼茂,鄉人染疾,仍有求醫於槐者,樹上時掛“有求必應”、“神槐賜福”等匾額,香火不斷,村人引以自豪,更把不滿成年子女,鎖在樹下,讓槐仙看管,以求平安。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鄉人自發捐資保護古槐,古槐是清漳河畔的文明史的見證,您看他遍體的斑斕卻是遍體的文字,歷經風霜全然挺立,樹枝折斷不損一磚一瓦落入街頭,其高中品格確實值得後人歌頌和供奉。古街、石板路、祠堂、古民居、古水渠,以千年古槐為主題的旅遊已形成了規模化的小景區。
固新古槐固新古槐

固新洞陽觀

固新洞陽觀位於涉縣固新村,始建於元延祐三年(1316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火焚毀,道人李平甫同年以舊址重修。洞陽觀坐北朝南,原有山門、前殿、中殿、後殿、東西配房等建築50餘間。現存老君殿(中殿)合三清殿(後殿)。老君殿懸山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梁架構造用七架大梁,梁架構件為自然材稍做加工,前檐五踩雙下昂斗拱,後檐為三踩斗拱,柱間平板枋厚重;三清殿懸山布瓦頂,黃綠琉璃瓦剪邊,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用五架梁,前檐施三踩單昂斗拱,柱子柱頭卷殺明顯,並有側腳。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固新洞陽觀固新洞陽觀

清泉寺

清泉寺位於涉縣東南方約7公里處的石崗村南青頭山腰"臥雲"之巔。此處因山峰碧翠,高聳入雲,形如螺髻,故稱青頭山。又因其高出周圍諸山,亦稱崇山(金代涉縣由此山曾設為崇州)。此山之北有一山峰略低,曰"臥雲山"。其三面似刀劈斧砍,峭壁陡立,只有一條盤山石磴可通山頂。山頂平坦,清泉寺就座落在這裡。四周怪石嶙峋,柏樹林立。據考,清泉寺始建於漢代,初名累通寺。清嘉慶《涉縣誌》載:"清泉寺在青頭山,漢時建,嘉慶戌申二十七年(1548年),僧果年更拓而大之"。又載"北齊天統間有釋居此山,苦節峻行,能斷思想,通書史工詩--號嘉定禪師"。另據石崗村通往清泉寺石蹬路旁的岩壁上石刻記載,唐代稱淨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寺前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泉水出自石壁間,細若懸絲,白如素練,甘美清洌,故名清泉寺。
涉縣清泉寺涉縣清泉寺
清泉寺建築古樸雄偉,是清靜幽雅的名勝之地。為涉縣古"八景"之一,名曰"青頭臥雲",遊人多有題詠。整個寺院建築15萬平方米,原有房86間,四周有圍牆,鐘鼓樓,正院建有雷音殿,毗盧殿(羅漢殿)、大雄殿、天王殿(水陸殿)。還有東西配殿(藏經殿、伽蘭殿)、仙境台、沒梁閣、月牙井、石柱、八角連池,前有山門。
1980年12月,因一社員用火不慎造成火災,將清泉寺大部燒毀,共燒房屋67間,現存19間,有藏經殿、天王殿、山門、鐘鼓樓。另有寶坊、仙鏡台和門外石獅一對。
1982年清泉寺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花山

黃花山位於涉縣固新鎮西山的黃花山,山勢險峻,綠樹掩 應,風光旖旎,風景秀麗,四季皆景。早春二月黃花開,滿山遍野,黃花點綴於林間,別具一翻景致。盛夏松濤遮天蔽日,遊人穿梭其中,盡享天然氧吧。秋日萬山紅遍,更使人寄望幾多相思,幾多祝福。冬季松柏傲雪,給人以昂揚向上之睛神。此山因春來臘梅花香四溢而得名,“臥龍臥顛黃花山,千層階梯入雲端,層林盡染探海處,紫雲洞天探神奇。”這是景區得真實寫照。
涉縣黃花山涉縣黃花山

南山寺

又名南泉寺,位於河北省涉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固新村西南隅山間。寺院始建於東晉永昌年間(公元317年),現存歷代碑刻4通,至今已有1686年的歷史。該寺於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重修,靖康元年(公元1125年)改名“西明寺”,元代延佑年間,僧人了能增置殿宇廊舍。年深歲遠,風雨摧折,殿宇傾頹。明弘治年間僧人普能,從山西平順來到該寺,欲留居此。遂與鄉耆王春、王寶等人商議,重新修建斯剎,眾人見其為人樸厚老誠,遂決於行,不期而約者有11人,各出資助用錢帛買到固新村山坡地數畝,並幫普能增建殿一座房二座。明崇禎十年,又初建大佛殿五間,水陸殿五間,十王殿二座,伽藍殿一所。到清乾隆十一年,再一次重修,完工於乾隆二十年。此次的重修工程主要是翻新殿宇,補塑金身,凡寺內前後,殿宇及東西廂房以及大小聖像無不鍍金修繕。
固新南山寺固新南山寺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在這裡開過會,地下黨組織曾在這裡從事地下工作。解放後,固新村戲班曾在這裡排過戲,這裡還曾經做過學校。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至20世紀70年代,殿宇傾頹,破爛不堪。
到南山寺後,昌戒法師親自動手,與固新村和原曲村十多名居士,揮杴舞鎬,推車清基,甚至晚上加班加點,從奠基開始,至2008年12月止,在一片廢墟之上逐步建起了寺院。南山寺現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30市畝),共新建房屋38間,從山下到山門用青石修築了386個台階的小路,開發泉井3眼。如今一座五間大佛殿坐北朝南,彩繪雕梁。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佛像輝煌燦爛。“和平塔”在寺門對面的佛爺坪上巍然屹立(2008年建),堪稱涉縣第一塔。該寺環境幽雅,景觀頗多,殿後東北側有一雅致小院,院內有五間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僧房。站在僧房依窗遠眺,可看到“仰天佛”。山門外有一“五角蓮池”,山澗泉水嘩嘩流入池中,恰似歡歌笑語灑向人間。
昌戒法師,為了廣泛弘揚佛法,從2008年7月起,開始著手武安市元龍山菩安寺的規劃建設,並任寺院住持(仍兼任涉縣南山寺住持)。

文化名鎮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