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醫生(浙江衛視醫療人文真人秀)

因為是醫生(浙江衛視醫療人文真人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因為是醫生》是由浙江衛視推出的中國首檔醫療紀實人文真人秀節目。節目聚焦年輕醫生群體,緊扣醫患關係社會問題。七位來自醫學名校、經歷多年專業訓練的年輕住院醫生,在三所中國頂級醫院裡最繁忙的科室里(婦產科、心外科、急診科……),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例,做出生死攸關的決定,並解決病人和家屬關心的問題。《因為是醫生》首部同名醫學小說已經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節目於2014年10月22日開始每周三晚22:00浙江衛視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因為是醫生
  • 外文名稱:Oath of Angels
  • 國家/地區:中國內地
  • 類型:醫療紀實人文真人秀
  • 主要嘉賓:李少雷、呂昂、花蘇榕、王江山、董士勇、詹瑞璽、宋依臨
  • 製作公司:樂正傳媒;浙江衛視
  • 首播時間:2014年10月22日
  • 播出頻道浙江衛視
  • 播出時間:每周三晚10點
  • 線上播放平台:騰訊視頻
  • 每集長度:70分鐘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明星嘉賓倪萍張庭張儷張佳寧
節目設計,節目嘉賓,節目意義,圖書,基本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編輯推薦,書評,

節目設計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能深度觀察醫生的付出和困惑,深入理解病患的焦慮和需求。他們的期盼、困惑、眼淚、歡笑……都被鏡頭捕捉,真實地呈現在銀幕上,觀眾也將完整觀察到醫生這個特殊行業的生存狀態,經歷一場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旅。
七位住院醫生將被安排在一棟公寓裡共同生活三個月,從排解工作中的種種壓力,到解決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帶來的問題,他們將在此結下深厚的友誼,甚至情愫漸生。明星嘉賓也將代表觀眾走進這些年輕醫生的生活,在公寓裡擔任明星“媽媽”的角色,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

節目嘉賓

三家醫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兒童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七位住院醫生:
李少雷:北京腫瘤醫院胸外科 外冷內熱的醫生
呂昂:北京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 溫暖多情的醫生
花蘇榕:北京協和醫院外科 有生活情趣的精英醫生
王江山: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 感性的鄰家男孩醫生
董士勇: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心外科 熱愛讀書的溫情醫生
詹瑞璽: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婦產科 備受寵愛的開朗型醫生
宋依臨: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婦產科 大大咧咧女漢子型醫生
宋依臨宋依臨
中國台灣第一酒窩美女”的張庭 加盟《因為是醫生》
因為是醫生

節目意義

1、《因為是醫生》通過浙江衛視這一主力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通過對年輕醫生忙碌生活的觀察,真實展現醫生這一特殊職業的生存狀態,為營造更加良好的醫患溝通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
2、通過當下最流行的真人秀節目形式,關注年輕醫生成長過程中的嚴謹學習、科學操作、醫學倫理、人性關懷、以及溫馨的日常生活與情感。呼籲社會關注醫務工作者豐富的人性生活與職業尊嚴。
3、《因為是醫生》作為一檔具備現象級影響潛力的節目,將為重建醫療行業社會和媒體話語引導力創造條件,為醫生塑造全新而正面的形象,為實現更加有效的醫患溝通創造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因為是醫生》
因為是醫生
作者:陳罡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書號:9787122191823
定價:29.80元
開本:32開
出版單位:化學工業出版社
因為是醫生

作者簡介

陳罡,80後醫生,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日文班)。2006年就職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內科總住院醫師和腎內主治醫師,曾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訪問學習。編著及出版暢銷醫學科普讀物《糖尿病看這本就夠了》《痛風看這本就夠了》《高血壓看這本就夠了》《痛風飲食宜忌慎隨身查》和《糖尿病均衡飲食隨身查》,廣受讚譽好評。

內容簡介

“醫學是一種不確定的科學和充滿變數的藝術。”
2012年4月7日,清明小長假剛剛結束,程君浩聽罷前任總住院醫師交代的“生存守則”,便與另外三名年輕醫生沈一凡、米夢妮、蘇巧巧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總住院生涯。這一年裡,他們過得無比精彩:失敗過、勝利過、受傷過、關愛過、摸爬滾打過、昂首挺胸過……這一年裡,發生在病房裡的故事足以讓人感受世間百態:歡喜、期待、感激、希望、失望、絕望、喜極而泣、破涕為笑、對生的渴望、對死的畏懼、對生命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每天都在上演……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大學教科書里沒有的規則  /001
未選擇的路  /007
關不上的“盒子”  /020
奪取死神手中的鐮刀  /037
四處救火的“消防員”  /057
劍宗和氣宗  /070
守望,守住了才有希望  /089
各自的黃金周  /108
達摩克利斯之劍  /129
靈魂的重量  /148
花之綻放,一瞬的美麗  /168
春天的腳步  /192
雕刻時光  /218

編輯推薦

與專業小說家所寫的醫院醫生題材類小說不同,本書作者陳罡是北京協和醫院內科臨床醫生,沒有人比醫生更深刻地了解醫生責任、醫患關係的內涵,當醫生選擇用鮮活的文字採用小說這種生動富於表現力的形式來講述疾病診療思路、醫患溝通、醫患糾紛、醫生情感、醫生工作狀態時,我想勢必是最還原真實、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 每個人從書中讀到的可能都不一樣,如果你是一名年青醫生或者醫學生,書中對於疾病縝密的分析思路一定讓職業成長中的你獲益;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百姓,那么讀完本書,一定能夠對醫生職業有不一樣的認識,也許下次去醫院就診時能夠理解醫生的處理,能夠更有效地跟醫生交流;如果你是一名政府醫療事務相關官員,那本書還原的醫療現狀、醫生工作狀態等可能對執政、改革有啟發。 這是一本原創小說,雖然基於現實,但現實遠比小說更精彩。

書評

二〇一四年四月底,暮春,心內科三線夜班結束,我從協和醫院老西門走出,轉王府井,趕在新華書店九點半開門的一刻踏進,買下這本《因為是醫生》。
在回家的捷運上,我翻開了第一頁,隨即和書中四個內科總住院醫師一起再次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臨床歷險、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重託、一次又一次感情激盪……直到和他們一起站在舒雪嫻——一位罹患晚期腫瘤的孕婦,為避免腹中胎兒受到化療影響,選擇放棄治療——的墓前,任仰望星空的雙眼漸漸朦朧。
一、
內科總住院醫師的生活是枯燥而又充滿挑戰的,日復一日的會診、值班,值班、會診,而每一次面對新的病人,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化驗單危機四伏,心電圖胸片暗礁猙獰,每個醫師心裡的一根弦,緊繃!是什麼讓他們能在巨大的壓力下一路向前,仍舊堅持,孜孜不倦?
連吃飯都討論著病人的病情,連iPad上打開的都是Lancet。記得一位總值班和我說過,我們和其他人不一樣,我們下班,只是換個地方工作而已。可能很多醫療圈以外的人覺得很費解,真有如此迷人的東西嗎?可以讓你們忘記壓力、忘記休息、窮此一生去追求?我的回答——有的,只因為我們是醫生,我們有著對生命科學的崇敬、著迷和追求。
請不要用所謂的“敬業”來降低我們的品格,醫學在我們眼裡是一種充滿魅力的,神性的東西,我們對她是發自內心的愛,這種愛在本質上和愛情、親情同樣偉大。如果你能理解這種對醫學的愛,那么,你將會理解,醫生們的瘋狂、執著和不顧一切。
某C電視台記者曾經問我:你認為從醫是一種職業還是事業呢?我只想說,你還沒有認識到我對醫學的愛。我的一位同事,一直在抱怨收入低、工作累,還時刻警惕針對自己的人身攻擊,微信吐槽全是“負能量”,但一旦上手術台,立即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一台接一台,不知疲倦;一旦討論臨床病情,無不精神百倍,追根到底,旁徵博引,文獻指南滔滔不絕——我只想說,嘿,我知道到你對醫學的深愛。
書中女主角米夢妮奮不顧身為一名愛滋病患者氣管插管,不幸職業暴露,仍舊堅定的參與搶救直到病人穩定。我確信這是一個有原型的真實事例。醫院裡有無數的例子,內科重症監護室主任,在放射暴露中為一名患者呼吸支持;輪轉急診的內科住院醫師阿Gui直到下班交接一刻才發現自己的體溫比昨夜接診發熱患者的體溫還高……
請不要用所謂的“奉獻”來偏倚對我們的評判。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我的回答——只因為我們是醫生,我們有對每一個病人的無私大愛。正是如此,我們常常忘記了自我。不要覺得我在編故事,不要覺得我很假惺惺,如果你不相信,請到醫院來看看。我們不忍心看著生命的枯萎,我們不忍心看著如花歲月轉瞬即逝——如同書中的舒雪嫻一樣。如果你能理解這種刻骨銘心的對人的愛,你將理解我們的不符合邏輯的舉動。
在一片灰暗的暮春霧霾中,至今,我仍舊相信,對醫學、對人的深愛,是一盞燈,儘管閃爍飄搖,但終不會熄滅。我目送過十多個內科同仁的辭去,轉過身來,我看到更多醫學同志忙碌的身影;我為很多同行死於醫院暴力流下眼淚,轉過身來,我看到排在我門診外面的病人的長隊。我相信,我們在一同守望同一種東西。
我們可以質疑一切,但我們不質疑我們內心深處的愛,你可以質疑我們的一切,但不允許你質疑我們的堅守。
上個世紀70年代的初春,一個詩人對一個扭曲的社會發出振聾發聵的質問,今天,我說出我的回答——卑鄙,終究是卑鄙者的墓志銘,高尚,永遠是高尚者的通行證。
《因為是醫生》的英文書名是OathofAngels,我想作者也是用他的誓言做出了回答。
二、
協和內科總住院醫師制度從1921年建院起延續至今,我有幸成為內科總值班行列的一員,並在此崗位工作一年。我的前面,無數醫學大師從這個崗位走出,我的後面,亦將有無數的醫學新銳加入內科總值班的行列。國內許多醫院都沒有這個崗位,取而代之的是專科二線。然而協和保留了,而且逐步發展,成為全面鍛鍊一個醫生在醫療、教學、管理、協調、溝通方面能力的平台。從競爭激烈的總值班競選,到總值班一年的風雨拼搏,浴血奮戰——從這個平台走下來之後,很多東西就不同了。
總值班的訓練帶會來的一種嗅覺,一種難以描述的深入骨髓的對危重病情判斷的嗅覺。或許這種嗅覺,會讓你提前預判一種病情的惡化,讓你在“敵方”步步緊逼、全面進攻前進行提前反擊。內科總值班們經歷過月黑風高,病凶帶刀,大風大浪中熬過來了,或許專業知識不如專科醫師,但大局觀有了,心理承受力強了,在日後的臨床工作中就有底氣了。或許進入專科之後,他們大內科的知識會遺忘,會落伍,人畢竟能力有限,而醫學進展無限,但大內科的基礎知識、學習方法、思維脈絡將永久保留。面對疑難,抽絲剝繭,也許就靠這種綜合性的思維了。
一年的總值班生涯,免不了多方扯皮,雞毛蒜皮,撕破臉皮,一種溝通、協調、妥協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就造就了。在擔任內科總值班的一年裡,在成功氣管插管之後,病人穩定了,我趴在呼吸機上,微調參數,喘口氣,四顧無人,一時也有橫刀立馬的氣度。離開這個崗位好久了,最近複習那時候的筆記,有時還驚嘆,連這都懂!——現在都忘乾淨了!
我的一位老領導常說,沒有當過總值班的主治醫師,在某些關鍵時刻,會暴露他的歷史。我無法否認這一點。
協和醫院號稱國內綜合實力第一,我想,內科總住院醫師制度肯定做出了貢獻。
三、
從文學批評的角度,陳大師的大作《因為是醫生》同樣可圈可點。
小說由一個個獨立的故事組成,用四位內科總值班的經歷串聯,看似跳躍跌宕,而事實上結構精嚴。幾條清晰的主線貫穿全書。
首先是一個“傳承”的主題。從開篇楊總對總值班新手——男主角程君浩交班,到一位被稱為移動百科全書的往任總值班用一首英文詩描述總值班的感覺,再到篇中幾次蘭教授對年青總值班傳授經驗,到最後已經久經磨鍊,經驗豐富、身懷絕技的“老人”程君浩對新上任的總值班姚熙交班。一條傳承的線索清晰呈現。這無疑是一種醫學知識、臨床責任的傳承,一種協和醫院新陳代謝,代代相傳的體現。這明晰的線索,作者又處理得不動聲色,讓讀者品味,又恰好契合小說的一種起承轉合,前後呼應,果然是大師手筆。
如果“傳承”僅僅體現在醫學、責任上面,那就太小看這小說了。生命的傳承,同樣是一種脈絡。不過這脈絡更為隱晦,或許僅僅是我的過度解讀。體現這種生命傳承的突出故事之一是舒雪嫻將生的希望留給腹中的胎兒,而選擇死亡——放棄化療。母體的生命傳承給嬰兒。另一個故事是狂犬病死亡的青年的父母同意屍檢,用一具冰冷的屍體,傳遞一種生命的火熱,正如蘭教授所言“孩子生前未能診斷的疾病,我們可以在孩子的遺體上找到答案,而這個答案將來或許會幫助到更多的人……”
第二,是“選擇”的主題。這主題非常清晰,開篇第二章即以醒目的標題呈現——未選擇的路,隨後通過一首英文詩歌展開,之後貫穿全書。總值班們選擇了醫學,選擇了義無反顧的搶救,而舒雪嫻選擇了死亡,而將生的希望留給胎兒——這是全書的終篇高潮,同樣也是我落淚再三的主因,我將反覆論及。書中主角們的選擇,也是現實中我們的選擇嗎?這是一個沉重的命題。
“嬰兒”是文學作品中的常見意象,通常代表新生、希望、愛和美好,很多優秀的詩歌、話劇、小說均通過對嬰兒意象的合理運用達到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此書也不例外。當然,嬰兒在此書中是作為一種新生命、新生力量的代言出現的。這是本書的第三個主題“新生”。不用贅言,舒雪嫻剖宮產出一個健康的嬰兒,給予四位總值班一種信心、愛和希望。同樣,新一屆的總值班在最後一章上任,代表醫學新銳前赴後繼,踏著前人的足跡堅定前行。
正如作者寫道“我知道,他是北京熙和醫院新一年的內科總住院醫生,他,代表著優秀。”反覆閱讀這段文字,我常激動不已,心潮澎湃。新生力量,總是令人振奮的。或許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負面,但漆黑暗夜中嬰兒的一聲清脆的啼哭,一定宣告一個破曉的降臨。
此外,本書文字之功力不同凡響,令人折服。我一向對文字要求甚高,對平庸之作常嗤之以鼻,也常自詡業餘詩歌散文寫作難覓出我右者,但陳大師的小說實在令人欽佩。並期待陳大師的下一本力作。曾經有一個未經證實的小道訊息說,醫院宣傳處希望能有科普和人文相結合的佳作出現。
我曾以為這是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陳大師將這種要求變成了現實。全書除了包含人文深度之外,還通過每一章結束的臨床感悟進行了科普教育。人文和科普完美融合,並且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進行了患者教育和溝通,這是高手大筆,“氣宗”內功深湛。而且,書中對臨床專業術語的腳註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起到藝術上旁白和客觀抽離的效果,避免讀者入戲太深,留給我們客觀思考的空間。唉,評論至此,只有點讚了。
最後,謝謝陳大師在小說中讓我在開篇和終末出場兩次,並配發台詞。楊總想說:“程君浩,恭喜你,你的小說要大賣了。我還有很多擔任總住院醫師期間攢下的心得,留給你寫前傳的時候用吧。”
本讀後感寫完,距離我擔任內科總值班最後一個夜班已經三年了。一個暮春即將過去,初夏的艷陽,在不遠的地平線上。
(本文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 楊德彥醫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