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民間藝術

花兒”是西北民歌的一種,據說由元曲演變而來。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揚婉轉,富於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廣泛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區的各民族民眾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族民間藝術
  • 外文名:Hui Folk Art
花兒,山曲兒,哇鳴,賢孝,

花兒


“花兒”是西北民歌的一種,據說由元曲演變而來。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揚婉轉,富於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廣泛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區的各民族民眾中。回族民眾也十分喜歡唱“花兒”。花兒會是“花兒”歌手們競賽與交流的聚會,更是喜愛"花兒"的各民族民眾的狂歡節。

山曲兒


流傳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民歌。源於西北花兒。清乾隆年間甘、陝一帶的回族大批遷往新疆,因此“花兒”也隨之流入昌吉。山曲兒基本上屬於“河煌花兒”流派,多採用“河州大會”、“白牡丹令”、“孕馬兒令”、“大眼睛令”等。詞分兩種,一種是“頭角齊式”,民間稱做“齊頭齊尾”式,即每首四句,每句字數較整齊;一種是“折斷腰式”,每首五句或六句,其中有四個長句,插一或兩個短句。歌詞樸實、生動,曲調高亢、明快。

哇鳴


回族民間樂器。古代稱為“塤”。流行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因它取材方便,製做簡單,很受民眾喜愛。琴身用黃膠泥捏成中空的扁豆形、雞蛋形、牛頭形,再用小榻扎幾個小孔,一般是前四,後三,上邊留一吹口,曬乾即可。演奏技巧類似漢族的蕭,按需要放孔、壓孔。音量小,音域窄,只能吹奏簡單的曲子。最近寧夏音樂界人士,在原來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音量大、音域寬的哇鳴。

賢孝


曲藝的一種。流行乾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表演者只有一人,自彈自唱。內容多為根據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編寫的唱段,因此稱為“賢孝”。主要唱腔有:月調(也稱"月音")、興調、悲調、喉音、淚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