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合參

四診合參

四診合參,即四診並用或四診並重,是中醫診斷學的基本觀點之一。四診合參實際上是中醫整體觀念在診斷學上的具體體現。四診合參對於全面了解病情,識別真偽,探求本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診合參,中醫思維,望診,聞診,問診,切診,

四診合參

望、聞、問、切四診,是調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種診斷方法,各有其獨特的作用,不應該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結合,取長補短。四診之間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臨床運用時,必須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要“四診合參”。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而系統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確的判斷。
只強調某種診法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的診法的做法都是不對的。自從王叔和以後,診脈和舌診都有很大的發展,因而有些醫生便出現一種偏向,往往誇大脈診,或誇大脈診和舌診,一按脈,一望舌便判定病情,莽下處方用藥,而忽視四診和參的原則,這是大大的不對。因為疾病的發生、發展是複雜多變的,症候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脈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臨床上有“舍脈從症”和“舍症從脈”的方法。如果四診不全,便得不到病人的全面的、詳細的資料,辨證就欠缺了準確性,甚至發生錯誤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只有心中常記四診合參“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的人才能成為一位合格的中醫。

中醫思維

中醫臨床誤診誤治並非少見,如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為後車之鑑,無疑是有意義的。筆者通過對古今一些誤診病案的分析,對引起誤診的思維方法,提出以下四點粗淺的看法。一、四診不備,主觀臆測正確的診斷來自對疾病的真切的了解,中醫歷來強調“四診合參”的重要性,王學權《重慶堂隨筆》說:“望、聞、問、切,名曰四診,人皆知之。夫診者,審也。審察病情,必四者相合,而可斷其虛實寒熱之何因也。”有的醫務人員忽視“四診合參”

望診

是用肉眼觀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態,以及各種排泄物(如痰、糞、膿、血、尿、月經和血帶等),來推斷疾病的方法。

聞診

是通過醫生的聽覺和嗅覺,收集病人說話的聲音和呼吸咳嗽散發出來的氣味等材料,作為判斷病證的參考。

問診

是醫生通過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觀症狀、疾病發生及演變過程、治療經歷等情況,作為診斷依據的方法。

切診

主要是切脈,也包括對病人體表一定部位的觸診。中醫切脈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橈動脈處(腕部的寸口),根據病人體表動脈搏動顯現的部位、頻率、強度、節律和脈波形態等因素組成的綜合徵象,來了解病人所患病證的內在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