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發展報告

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發展報告

本書以我國西部大省——四川省在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的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形成的特色為背景,圍繞社會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進程中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對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發展中社會管理新格局的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社區治理體制、農地流轉風險中的農民權益保障、流動人口及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加強和完善信息網路建設管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的公共投資布局最佳化、社會管理創新的績效評估、社會管理創新案例與分析等專題進行研究,旨在解析四川省社會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現狀與問題,為四川省進一步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發展報告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作者:姜曉萍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6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發展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姜曉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四川大學成都科學發展研究院院長、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社會風險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學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常務副主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分會副會長、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教學及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十餘個,主持省、市政府委託項目數十個。出版專著、教材七部,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政治學研究》等權威報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中十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
李強彬,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社會風險控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從事公共政策與決策分析、協商民主理論與實踐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主持省部級項目三個,出版專著一部,在《教學與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學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四川省社會管理新格局的構建
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課題組
四川省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研究
四川省農地流轉風險中的農民權益保障
四川省完善流動人口、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研究
四川省加強和完善信息網路建設管理研究
四川省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研究
四川省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研究報告
四川省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的公共投資布局最佳化研究
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的績效評估
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案例與分析

文摘

著作權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這一主線,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經濟發展也伴隨著新的社會矛盾與衝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與社會雙重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巨大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加強與改進社會管理成為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要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五位一體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至此,有關社會管理的系統化論述形成,社會管理創新與發展成為各級黨和政府在新時期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作為西部大省,四川省轄區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762萬人,是全國第二大藏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災區。統計數據顯示,四川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769%,人均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相當於全國地方平均水平的6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27%和884%。可見,人口多、底子薄、不均衡、欠發達是四川基本的省情。在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社會管理難度大的形勢下,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對於進一步推進四川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