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動計畫(2019—2021年)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升應急能力的工作要求,顯著提升全省應急救援綜合能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動計畫(2019—2021年)
  • 頒布時間:2019年11月21日
  • 實施時間:2019年11月21日
  • 發布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印發的通知,解讀,解讀二,解讀三,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以科學高效救援為目標,以夯實基層基礎為重點,以強化科技創新為支撐,提升重大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災害事故風險和損失,走出一條符合四川實際、體現四川特色的應急管理新路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大力實施安全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係,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夯實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風險防範和應急救援基礎,全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找準制約我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的關鍵問題,按照輕重緩急,優先解決未達到國家標準的問題,重點解決能力短板問題,著力解決應急救援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問題,整體推進全省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堅持著眼實戰、突出重點。充分認識新時期災害事故的突發性、異常性和複雜性,準確把握四川災害事故規律特點,著力提升指揮協調、救援處置、風險防範和監管執法等實戰能力,有效應對重點行業(領域)災害事故。
堅持分級負責、分步實施。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單位)工作責任,強化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根據實際需求和現實狀況,堅持急用先建、量力而行,明確建設目標任務,分年度組織實施,積極穩妥推進。
二、總體目標
通過三年努力,應急救援設施設備按國家標準達標配備,應急救援短板基本補齊,應急救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明顯增強,基本建成符合國家要求、滿足四川急需、可靠有效的應急救援體系。到2021年,全省應急救援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指揮協調、救援處置、風險防範和監管執法能力顯著提升,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整體水平躍上新台階。
三、主要任務
針對我省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形勢,以及應急救援基礎現狀,按照“強基礎、明責任、建機制、抓落實、重考核、看結果”的工作要求,銜接自然災害防治“九大工程”,做好與應急產業的對接,紮實推進項目建設,穩步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一)夯實基層基礎,全面推進達標建設。
對照國家標準,建設城鄉消防站隊、專職消防力量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全面達標。
1.推進城鄉消防站、隊建設。為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新要求,紮實推進城鄉消防規劃落地,根據《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建標152—2017)和《鄉鎮消防隊建設標準》,新建城市消防站137個、鄉鎮專職消防隊105個,為新建城鄉消防站、隊配備消防車238輛,滿足基本滅火救援實戰需要。到2021年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形成城鄉統籌、全面覆蓋、回響及時的城鄉消防站、隊網路,縮短滅火救援回響時間和作戰半徑,基本實現城鄉滅火救援公共服務均等化。
2.推進專職消防力量建設。根據城鄉消防站、隊專職消防員配置標準,完成已建站、隊人員增補和新建站、隊人員招錄,新增專職消防員4200人,基本實現我省各類消防站、隊滿編執勤。按照“一用一備”原則,為新增專職消防員配備使用頻率高、易損耗的基本防護裝備8400套,為消防員生命安全提供基本保障。到2021年,全面完成人員招錄和裝備配備任務,充實消防隊伍、最佳化人員結構、增強救援力量,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消防執勤力量的需求。
3.推進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設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系統,接入全省重大危險源企業重要實時監控視頻圖像和監測數據,實現風險智慧型研判和超限預警,提升應急管理部門對重大危險源的管控能力。2019年,初步建成全國聯網的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系統,全面接入一、二級重大危險源的視頻圖像和監測數據。2020年,全面接入三、四級重大危險源的視頻圖像和監測數據。
(二)緊貼實戰需要,著力補齊能力短板。
以提升應急救援實戰能力為目標,建設應急指揮系統、應急救援基地和森林航空消防基礎設施,顯著提升應急回響、指揮、處置能力和基礎保障能力。
4.加強應急管理信息化及指揮場所建設。圍繞指揮協調、救援處置、風險防範、監管執法等應急管理核心能力需求,加快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建立扁平化、立體化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和系統化、智慧型化應急管理綜合套用平台,在全省建成快速反應、科學決策、高效指揮的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
建設省級應急指揮場所及會商研判室、新聞發布室等配套設施,建設21個市級、183個縣級應急指揮場所,對森林消防總隊各級指揮中心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全面實現通訊、指揮、展示、監控、會議等功能。
建立完善省、市(州)、縣(市、區)(以下簡稱省、市、縣)級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實現遠程可視化、精準化調度指揮。開展省、市、縣級指揮信息網、衛星通信網和無線通信網建設,建成集有線網路、衛星通信網路、無線網路於一體的綜合通信網路,實現應急指揮、決策信息即時傳輸。加快推進省、市、縣級應急指揮系統和森林消防指揮系統建設,包括指揮調度、協同會商、輔助決策等模組,實現監測預警、指揮協調、救援處置、災害事故評估等功能。通過配備單兵圖傳、衛星電話等應急通信裝備,建設6支省級應急通信保障骨幹隊伍、16支市級應急通信保障隊伍以及80支偏遠地區縣級應急通信保障小組,保障應急救援現場通信全天候、全地域、全時段暢通。
依託省、市兩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台,建設四川省應急管理綜合套用平台,匯聚、關聯、融合各部門、各類數據資源,實現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利用省、市級政務雲和應急部雲平台,建設統一的數據資源池,省、市、縣分級接入並逐級匯聚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及應急處置現場態勢感知信息。按照風險等級,分類建設業務圖層,可視化展示各類業務數據及研判信息,支撐專題研判會商與輔助決策。建設電子監察、執法監督和監管風險預警等業務系統,實現執法過程全記錄、調查取證可追溯。
5.加強應急救援基地建設。依託消防、大型企業、工業園區等應急救援力量,加強礦山和危險化學品等應急救援基地建設,按照“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區位互補、形成合力”原則,採用模式建設1箇中心基地、2個專業化基地、5個區域性基地。依託四川省綜合應急救援訓練基地(簡陽)建設1箇中心基地。依託省煤礦搶險排水站(國際救援基地)建設1個集礦山搶險、隧道排水、城市防澇功能於一體的專業應急救援基地,依託四川石化(彭州基地)建設1個危險化學品專業應急救援基地。依託安全生產和消防應急救援基地,在攀枝花、廣元、內江、達州、甘孜等地建設5個區域性綜合應急救援基地。到2021年,基本建成全域覆蓋、支撐有效、綜合與專業兼顧的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實現實戰化訓練、模組化儲備、區域化聯動,切實增強應對重大災害的指揮、協調、救援和保障能力。
6.加強森林航空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攀西和川西北偏遠重點林區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分布、交通狀況、防火設施建設等現狀,選擇在木里縣、鹽源縣等地建設20個森林消防野外直升機起降點,並配備移動加油設備。到2021年,重點林區森林航空消防覆蓋率達到75%,森林火災高危和高風險區的空中滅火效能顯著提高。
(三)突出災害特點,不斷增強應急救援針對性和實效性。
立足四川實際,建設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先進救援裝備,提升危險化學品、森林火災、地震、地質災害、礦山、城市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效能。
7.提升危險化學品重大風險防範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危險化學品行業風險研判系統,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及時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建設“北斗+”應急監測系統,重點在高風險危險化學品企業與敏感保護目標之間布設“北斗+”應急監測裝置,實時感知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大規模泄漏、位移沉陷、地震烈度、實時雨量、風速風向等,智慧型研判企業、區域風險態勢,確保在企業安全控制系統失效的情況下,以及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實行“兜底”監測預警。建設特殊作業監控預警系統,實行全過程自動化管控,對高風險作業、異常作業、異常物料等進行風險研判和分級預警,實現應急救援關口前移。到2021年,基本建成遏制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智慧型感知體系,顯著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的信息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
根據危險化學品企業分布和風險等級,依託國有大型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現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3支省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骨幹隊伍,重點將其中2支建設基礎好、專業能力強的隊伍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危險化學品救援尖刀隊伍,大幅提升危險化學品專業應急救援能力和區域作戰效能。
8.提升森林消防裝備現代化水平。針對森林滅火自然環境複雜、突發性強、危險性高、處置難度大的特點,為森林消防總隊配備無人機偵察、航測、照明設備和火場通信裝備,全方位提升森林滅火實時全覆蓋偵察監測能力。積極研究套用高空滅火無人機、迫擊式滅火炮、肩扛式滅火炮等高空遠程滅火先進技術,創新森林滅火方式,推動通用滅火裝備升級換代。最佳化逃生背心、避火帳篷等單兵防護裝備配備,提高個人裝備防護能力和滅火安全係數。購置、改裝滿足複雜地形條件的野外綜合保障和運輸車輛,著力提高救援保障效能。到2020年,完成3000台(套)裝備配備,全面提高森林消防裝備機械化、智慧型化、專業化水平。
9.提升地震、地質災害和礦山事故應急救援能力。依託地方政府和重點企業現有礦山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按照區域布局和實戰需求,在川東、川西、川南、川北、攀西建設5支省級礦山應急救援骨幹隊伍,重點將其中3支建設基礎好、專業能力強的隊伍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應急救援尖刀隊伍,有效提升區域性事故災難、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和技術保障能力,實現單一災種救援向多災種救援轉變。
10.提升城市消防救援攻堅能力。著眼城市主要災害類型特點,配備專業救援裝備,最佳化裝備結構。配備200輛大流量大功率城市主戰消防車,在沿江(河)重點地區配備9套大功率遠程供水系統。依託四川綜合應急救援基地,配備地震救援車、水域救援車等綜合救援裝備,配備101米級登高平台車、70米級登高平台消防車、60米級大跨度高噴車等高層建築滅火裝備,配備隧道模組化器材保障消防車、隧道排煙消防車、大功率正負壓排煙消防車等地下空間(隧道)滅火救援裝備。到2021年,基本建成與綜合性應急救援任務相適應,與消防救援隊伍專業化、職業化能力相匹配的裝備體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應急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單位)組成的四川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推進會議,會商會辦重要事項、解決重大問題。
(二)明確工作職責。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落實會議議定事項及任務分工,研究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指導地方推進項目實施。氣象、水文、測繪等部門(單位)要充分發揮防災減災支撐作用,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應對災害事故。市縣政府是計畫實施的責任主體,應制定細化實施方案,有關部門(單位)要儘量簡化審批手續,開闢綠色通道,加快推動項目實施。
(三)強化資金保障。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各級、各部門要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拓寬資金投入渠道,通過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清理盤活存量資金等方式,切實保障項目實施。建立激勵機制,對於市縣實施的項目,省級財政根據投資需求、財力狀況以及項目實施情況給予適當補助,支持地方按標配要求完成任務。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對安全生產和應急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強化項目管理,根據投資進度合理確定年度籌資方案,確保項目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四)嚴格監督考核。強化目標任務管理,實行全過程動態監管,定期通報情況。建立約束機制,對計畫執行情況定期評估和監督檢查,確保計畫精準實施、落地見效。

印發的通知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四川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動計畫(2019—2021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1月21日

解讀

為提升四川全省應急救援綜合能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近日,省政府制定並印發了《四川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動計畫(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畫》),旨在通過三年建設,讓全省應急救援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指揮協調、救援處置、風險防範和監管執法能力顯著提升,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整體水平躍上新台階。據悉,該行動計畫在全國尚屬首創。
《行動計畫》堅持問題導向、著眼實戰,針對制約我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的關鍵問題,結合四川災害事故規律特點,圍繞解決“未達到國家標準、能力短板、應急救援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三類問題,提出了十大任務、14個重點項目,並對每個項目的建設目標作了細化。
夯實基層基礎,全面推進達標建設。《行動計畫》提出要對照國家標準要求,建設城鄉消防站隊、專職消防力量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到2021年,我省要新建城市消防站137個、鄉鎮專職消防隊105個,新增專職消防員4200人,形成城鄉統籌、全面覆蓋、回響及時的城鄉消防站、隊網路;到2020年,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視頻圖像和監測數據要全面接入監測預警系統。
緊貼實戰需求,補齊能力短板。《行動計畫》提出要建設應急指揮系統、應急救援基地和森林航空消防基礎設施,顯著提升應急回響、指揮、處置能力和基礎保障能力。比如:建設省級、21個市級以及183個縣級應急指揮場所;建設一個應急救援中心基地、兩個專業應急救援基地以及5個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在木里縣、鹽源縣等地建設森林消防野外直升機起降點20個,到2021年,重點林區森林航空消防覆蓋率要達到75%。
突出災害特點,增強應急救援針對性和實效性。《行動計畫》提出要立足四川實際,建設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先進救援裝備。比如:要在川東、川西、川南、川北、攀西建設5支省級礦山應急救援骨幹隊伍,提升區域性事故災難、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和技術保障能力;到2020年,要完成3000台(套)裝備配備,全面提高森林消防裝備機械化、智慧型化、專業化水平;要配備200輛大流量大功率城市主戰消防車等設施設備,基本建成與綜合性應急救援任務相適應的裝備體系。
據悉,為確保《行動計畫》有序推進、落地見效,我省建立了由應急廳牽頭,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廳際聯席會議制度。與此同時,《行動計畫》對每個項目的責任分工和進度作了安排,明確將對執行情況實行全過程動態監管,定期通報。

解讀二

11月21日,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動計畫(2019—2021年)》(以下簡稱《計畫》),其中明確,我省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基本建成符合國家要求、滿足四川急需、可靠有效的應急救援體系。到2021年,全省應急救援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指揮協調、救援處置、風險防範和監管執法能力顯著提升,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整體水平躍上新台階。
《計畫》對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應急救援綜合能力提升、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例如在基層救援力量建設方面,要求對照國家標準,新建城市消防站137個、鄉鎮專職消防隊105個,為新建城鄉消防站、隊配備消防車238輛,滿足基本滅火救援實戰需要。要求新增專職消防員4200人,基本實現我省各類消防站、隊滿編執勤。此外,要求今年初步建成全國聯網的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系統,全面接入一、二級重大危險源的視頻圖像和監測數據,到2020年,全面接入三、四級重大危險源的視頻圖像和監測數據。
針對我省自然災害頻發多發的現狀,《計畫》提出要提升應急救援實戰水平。建立完善省、市、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採用模式,建設1箇中心基地、2個專業化基地、5個區域性基地,到2021年基本建成全域覆蓋、支撐有效、綜合與專業兼顧的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實現實戰化訓練、模組化儲備、區域化聯動,切實增強應對重大災害的指揮、協調、救援和保障能力。此外,還將選擇在木里縣、鹽源縣等地建設20個森林消防野外直升機起降點,並配備移動加油設備。到2021年,重點林區森林航空消防覆蓋率達到75%,森林火災高危和高風險區的空中滅火效能顯著提高。
此外,《計畫》還明確要求,立足四川實際,建設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先進救援裝備,提升危險化學品、森林火災、地震、地質災害、礦山、城市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效能。例如建設“北斗+”應急監測系統,重點在高風險危險化學品企業與敏感保護目標之間布設“北斗+”應急監測裝置,實時感知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大規模泄漏、位移沉陷、地震烈度等,確保在企業安全控制系統失效的情況下,以及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實行“兜底”監測預警。

解讀三

日前,省政府出台《四川省應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動計畫》,到2021年,全省應急救援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應急救援能力整體水平躍上新台階。
在基層建設方面,四川將推進城鄉消防站、隊建設,計畫新建城市消防站137個、鄉鎮專職消防隊105個,為新建城鄉消防站、隊配備消防車238輛,滿足基本滅火救援實戰需要。推進專職消防力量建設,計畫新增專職消防員4200人。推進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建設,2020年,全面接入三、四級重大危險源的視頻圖像和監測數據。
如何補齊短板,《行動計畫》提出要緊貼實戰需要,加強應急管理信息化及指揮場所建設,建設21個市級、183個縣級應急指揮場所。建立完善省、市(州)、縣(市、區)級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實現遠程可視化、精準化調度指揮。通過配備單兵圖傳、衛星電話等應急通信裝備,建設6支省級應急通信保障骨幹隊伍、16支市級應急通信保障隊伍以及80支偏遠地區(縣)級應急通信保障小組,保障應急救援現場通信全天候、全地域、全時段暢通。同時,依託安全生產和消防應急救援基地,在攀枝花、廣元、內江、達州、甘孜等地建設5個區域性綜合應急救援基地。
《行動計畫》還明確,根據攀西和川西北偏遠重點林區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分布、交通狀況、防火設施建設等現狀,計畫選擇在木里縣、鹽源縣等地建設20個森林消防野外直升機起降點,並配備移動加油設備。
此外,《行動計畫》提出要立足四川實際,提升危險化學品、森林火災、地震、地質災害、礦山、城市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效能。比如,按照區域布局和實戰需求,在川東、川西、川南、川北、攀西建設5支省級礦山應急救援骨幹隊伍,重點將其中3支建設基礎好、專業能力強的隊伍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應急救援尖刀隊伍,有效提升區域性事故災難、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和技術保障能力,實現單一災種救援向多災種救援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