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吳仲良中學

四川省吳仲良中學

坐落在樂至縣城中央,東臨天池公園,西接帥鄉大道,南望南塔景區,北達陳毅廣場,是一所頗具規模的完全重點中學,現有教學班65個,在校學生4700餘人。學校教學、運動、生活三區分設,環境幽雅,花草成趣,布局和諧,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是學生陶冶情趣、讀書求知的理想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吳仲良中學
  • 位置:樂至縣城中央,
  • 校友:吳仲良
  • 學生數:4700
本校介紹,簡介,領導班子,

本校介紹

坐落在樂至縣城中央,東臨天池公園,西接帥鄉大道,南望南塔景區,北達陳毅廣場,是一所頗具規模的完全重點中學,現有教學班65個,在校學生4700餘人。學校教學、運動、生活三區分設,環境幽雅,花草成趣,布局和諧,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是學生陶冶情趣、讀書求知的理想場所。

簡介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校堅持“三個面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實行了“一快二實三藝體四平行”的辦班體制,各年級開辦有教改實驗班,藝體特長班,平行教學班,新高一開辦有網路直播班,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潛質,選擇不同的班類,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
“低入口、高產出”就是對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最好的說明。學校往年高中新生招生時,全縣中考成績在前1000名的考生就讀我校的多數年份在10%以下,但高考近幾年上本科線人數均占縣內本科上線人數的35%以上,優生“產出”是“入口”的三倍以上。近三年上本科線人數每年已超過500人,在資陽市市范性高中中,我校本科上線率已躍居前列。
高考學生質量也有很大提高,近幾年向全國各類重點高校輸送了百名以上優秀畢業生,其中14歲的李欣宇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當年全省唯一的少年大學生);高考樂至理科狀元餘光建、文科第二名胡玉梅等特優生;姚友春2007年高考取得資陽市文科綜合第一名;郭白霏獲09級高考文科縣第三名;吳濱兵同學在“第23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全國三等獎(全縣第2名)。學校摔跤隊三次代表資陽市參加省級運動會,先後獲得了金、銀、銅牌共15枚,還培養了4名省級摔跤隊員;學校足球隊在市首屆綜合運動會中奪得了足球賽冠軍。   仲良人奮勇拼搏、自強不息,不斷超越自我,今天的仲良中學已是滿園春色,“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等榮譽接踵而來。但是,仲良人前進的腳步並沒有因此而停卻,因為宇宙無限,真理無窮,追求理想永無止境  良人奮勇拼搏、自強不息,不斷超越自我,今天的仲良中學已是滿園春色, “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中國小德育先進單位”、“中國青少年俱樂部”“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四川省文明單位”等榮譽接踵而來。
訪吳仲良先生與愛心堂
四月九日上午,春光明媚,和風送爽。我受吳仲良先生外侄江紹堂先生之邀,赴位於樂至縣城中“吳仲良中學”內的“愛心堂”,拜會剛從美國回來探親的吳仲良先生,並為我寫的《有感於吳仲良先生捐資助學》一文定稿。  九時許,我走進“愛心堂”二樓展廳,首先受到了身為樂至縣僑聯名譽主席的江紹堂先生的熱情接待,他放下正在整理的字畫,立即把我介紹給他的舅舅美籍華人吳仲良先生,並一起走進會客室落座。
眼前的吳仲良先生已經85歲了,精神癯鑠、步履穩健,說話中氣很足,面帶微笑,是一位慈祥善良、和藹可親的耄耋老人。我們首先給《有感於吳仲良先生捐資助學》定稿,補充糾正了兩三處錯訛,便開始了正式訪談。在談話中我發現吳仲良先生的記憶非常清楚,思維仍然敏捷。我們雖是初次見面,但我們卻能一見如故娓娓漫淡。仲良先生說,他於1921年9月13日出生在樂至縣龍門鄉三星橋聖燈村。姊妹三人,上有一兄一姐。兩歲多的時候,父母在一年中先後離他而去,只好寄養舅家放牛。十歲左右至重慶探望打工的哥哥,並當起了穿街過巷叫賣花生、瓜子的小販,以後受僱餐廳,辛苦操勞,歷盡艱辛,省吃儉用,並積蓄參股經營餐飲。抗戰勝利後,東下南京經營餐飲業,不久內戰 興起,復輾轉上海、無錫、漢口、廣州等地,後被迫隨店主赴台灣合營餐飲,以後獨自在台北經營“四川飯店”、“江浙東升樓菜館”、“江浙東升園菜館”、“上海樂露春菜館”、“三六九飯店”等,生意紅火,享有盛譽。因家庭變故,先後兩任妻子離異、病逝,心力交瘁之際,遂於1968年應朋友之邀赴美國紐約,集資合營“四川飯店”、“重慶飯店”、“北京飯店”、“成渝飯店”,主要把家鄉四川的菜系風味和中國其它菜系風味帶給異國朋友和旅居華人僑胞。由於經商誠信,經營有方,川味獨特,生意十分火爆,食客如雲,在美國紐約十六街成為餐飲巨擘,由當年一介孤兒小販一躍而成為美籍華人中之佼佼者也。這難道不是吳仲良先生創造的一個奇蹟嗎?吳先生的創業精神正是炎黃兒女刻苦勤奮、百折不撓、勇於進取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面對眼前慈祥、平易、樸實而謙和的老人,令人肅然而生敬意。更為難能可貴的還是,吳老先生身居海外近四十年,無時不在思念祖國、故土、家鄉、親人。無奈浩瀚煙波,天涯阻隔,國情殊易,邦交不通,只有遙望東方,情寄飛鴻而已。終於等到1979年尼克森訪華,中美恢復邦交,吳老先生立即申請回國,與隔絕30多年音訊,仍然健在的哥哥、姐姐、原配妻子和長女文琴相會,暢敘闊別,喜極而悲焉。吳老先生從此開始了橫跨太平洋的親情聯繫,每年都要回國兩次。吳仲良先生更以一名海外遊子對祖國、故土、民族、親人的眷戀、關愛的赤子之心,開始了他在晚年的偉大事業——捐資助學,貢獻桑梓。
當我問到吳仲良先生是怎樣想到“捐資興學”並為之一再解囊時,他說,我於1982年回到我的家鄉四川省樂至縣龍門鄉三星橋聖燈村掃墓探親,那時改革開放方興未艾,看到鄉村學校校舍簡陋,設施不齊,農民孩子衣衫不整,不少輟學。他說,我的心裡真不是滋味。回想當年,自己不能讀書,沒有文化和這一生做事創業的艱難,這是難以讓一般人理解的。吳先生舉出一個實例,是他某年曾借一筆巨款給某人,由該借款人出具一份借條與他,由於他不識字,結果被人寫成他借了某人的這筆錢,還要逼他還本付息,你看這真是不識字的活天冤枉啊!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仲良先生毅然決定以自己畢生奮鬥,勤儉積蓄的資金,傾囊奉獻給家鄉桑梓,他說“國家興盛,經濟繁榮,國民教育,成敗系之”。從1986年開始,吳老先生逐年先後為家鄉內江、資陽兩市所屬的市、區、縣共捐款1800多萬元,建成中、國小各15所,共30所學校和1座敬老院,1座幼稚園。這些學校分布在資陽市雁江區、簡陽市、安岳縣、樂至縣;內江市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威遠縣、隆昌縣等市、區、縣的城市和農村。這些冠以吳仲良先生和他的兒子、女兒、孫子姓名的中國小校配備一色全新設計、修建的校舍、操場和教學設施,並由當地教育領導機關配備德才兼備的教師任教。廣大中小學生以能到吳氏命名的學校讀書為榮,這些學校在吳仲良先生的直接關懷下,資助貧困學生成才,規誡惡習學生改正,整頓校風、校紀,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卓著成績。成為當地矚目的名校,不少已經名列省市重點學校。
吳仲良先生傾囊捐資助學,振興桑梓教育事業,受到家鄉父老鄉親的交口稱讚,並受到了黨和國家各級領導的讚譽,為各級僑界同胞尊崇。從1997年起,吳仲良先生連續8年均獲邀赴北京國慶觀禮的殊榮,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大慶,更榮登天安門城樓閱兵,並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朱鎔基、溫家寶等的多次接見和歡宴。2002年,四川省僑聯特聘吳仲良先生為名譽主席,先生可謂恩榮有加,海內聞名矣。但是,看到眼前的吳仲良先生慈祥可親,平易樸實,一口道地的四川鄉音仍然不改,這正是平凡之中見偉大,純樸之中見精神。吳仲良先生的做人,已達人中之“至善、至美、至尊、至純”了啊!
在場的吳仲良先生的外侄江紹堂先生也是60開外的人了,他不時插話補充,談話氣氛十分融洽。當問及吳仲良先生現在的家庭和子女狀況時,吳老先生說,他先後結婚四次,共有五女,二男,女兒以“文”字排輩,分別命名琴、純、潔、雅、致。長女文琴為原配夫人(現住重慶)所生,現在美國,已經62歲了;小女文致為第四位夫人所生也已31歲;五個女兒各有子女若干。大兒文森40多歲,娶妻系樂至三星橋人,生子元鑫(次孫);次子文林生子元明(長孫)、元奇(三孫),子孫繞膝已達數十人矣。吳老先生說,他一輩子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所以他的子孫個個都受過很好的學校教育,現在子孫中只有三女文潔夫婦,女承父業經營餐飲業外,其餘分別任職在各個部門、行業,成為自食其力的人。更表現吳老先生不忘炎黃子孫根本的是,他要求子女嫁娶對象必是中國人,在家裡一律只講中國話,並且給以傳統的中國式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習慣。啊!吳老先生一家旅居海外數十年已傳三代,而鄉音不改,念念不忘炎黃故土的赤子情懷,這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崇高啊!這不正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的民族精神嗎?
吳仲良先生以自己和子孫的姓名命名、捐建的學校,並讓子孫回國參加所命名學校的師生活動,按吳仲良先生的意思就是要兒子、孫子不忘祖國、故土、民族、親人,要熱愛國民教育,為振興中華作出貢獻,並且要把這一“接力棒”一代一代傳下去的意思。吳仲良先生還註冊20萬元,設定“吳仲良教學獎勵基金會”,親自擔任會董,如今這筆基金已達362萬元之多,它象及時雨一樣撒播給了貧困的莘莘學子們,這對國家人民又是多么大的一份貢獻啊!  “愛心堂”坐落在樂至縣城中“吳仲良中學”山頂大田徑運動場的南邊,是為了表彰和紀念吳仲良先生“捐資助學”的愛國善舉,由四川省僑辦出面集資修建的一座中式古建築。主體兩層作為兩大展廳,後面局部四層,由著名書法家岑學恭先生題寫“吳仲良愛心堂”六個白色的大字非常醒目。走進“愛心堂”院門,只見一對石獅雄踞廳門左右,廳門兩楣對聯繫樂至縣百歲老人劉克生先生撰寫,內容高度概括了吳老先生高尚的民族氣節和偉大的赤子情懷。廳外正面柱廊左側立有黑色花崗石紀念碑一座,鐫刻劉克生先生撰寫的《吳仲良先生傳略》。走進大廳,迎麵塑立吳仲良先生的半身銅像一尊,慈眉善目,形象逼真,形體比真人要大,江紹堂先生給我和吳仲良先生攝下了以銅像為背景的合影。銅像左右展屏分列,上下兩層展廳布置大致相同,分別以文字、圖片、實物,展示了吳仲良先生生平事略、家庭情況和在海內外活動照片,更設專欄依次展示所有捐資興辦的以本人和子孫姓名命名的中國小學校的活動剪影,包括文字、圖片介紹。兩層展廳左右和後方分設7個文物書畫陳列室,布列吳仲良先生收藏的名人、名家字畫複印件。和各界為吳老先生與“愛心堂”題贈的書法、繪畫作品,其中不乏精品、墨寶。吳仲良先生和江紹堂先生陪我一一參觀並作介紹。吳老先生早年僅讀私塾半年,雖家貧輟學,但由於聰慧好學,雖為生活飽經風雨,但勤學奮勉之心不改,故吳老先生能夠閱讀、寫作、欣賞字畫,從其黔印“吳仲良收藏”的眾多名家字畫,即可見其鑑賞之功已登大雅之堂矣。其收藏中有康有為、孫中山、于右任、蔣介石、馮玉祥、楊森、韓邦彥等清末、民國以及現代名家墨寶,不少還是題寫了“吳仲良先生雅正”的非賣收藏品呢。
與吳仲良先生在接待室談話並親自陪同我一一參觀兩個展廳和每一陳列室後,吳老先生和江紹堂先生還陪著我參觀了“愛心堂”前面的大田徑運動場,這是吳仲良先生捐建的一座大型的400m×8條環形跑道的現代化全塑膠鋪設跑道、綠茵足球場的現代化標準田徑運動場。擁有排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和高低槓、單雙槓、健身房等一應體育器械、設施,田徑運動場內可以開展各項體育競賽活動。與“愛心堂”隔操場相望,建有標準的檢閱台和觀禮台,足以容納上萬人同時觀看比賽。操場四周一帶矮牆圍護,四外居高觀景,遠近風光盡收眼底。我們走過校園大道依次參觀了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學生食堂大樓和教師、學生宿舍等處,江紹堂先生指著緊挨校區的一個山灣說,那是李家灣,已征為校區共有幾百畝地,將要用來修建新的實驗大樓和教學大樓,以後的新校門就在灣口正在修建的一條通衢大道邊。可以預見,今天已經名列重點中學的這所完全中學校,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此時,吳老先生已經連續三個小時全程陪我談話、參觀,但他精神仍然很好。我們一行再回到“愛心堂”走進一樓書房,吳老先生和江先生要我寫下一點什麼留作紀念。此時已近正午,我遂欣然命筆,即興賦贈《吳仲良先生贊》藏頭詩一首,冠以“仲良興學功德無量”八字作為句首,展紙以大楷書於四尺宣紙之上,後加小注補缺焉。書畢,受到吳仲良先生和在場的江紹堂先生以及“愛心堂”負責人李榮先生的稱讚。李榮先生隨即拿出精裝硬皮“愛心堂”重要留墨簿,要我再用小楷題寫該詩於首頁以作壓首紀念。待書畢,時過正午,吳仲良先生舅甥堅留共進午餐,餐中盛情相待,而吳老先生自己舉箸以素食為主,不用酒水、飲料,並強調要吃飽、吃好,不要浪費。作為以經營餐飲聞名海內外的餐飲業巨子,對待飲食卻是如此的清淡、儉約,不正體現出了“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古訓嗎?吳仲良先生真不愧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啊!
國家級體育俱樂部
一、俱樂部最高權力機構——俱樂部理事會顧 問:唐 勐 陳儒筠 郭啟太 唐順德 曾凡友 李 煒 蔣義祥  理 事 長:鄧祖明  副理事長:劉仕兵  理 事:王曉林 羅凱兵  成 員:陳玉明 顏邦輝 蔣 勇 冷永光 楊勝華 劉少文 覃文多 常 青 王雲忠 王洪武 呂澤林 魏必康 王 成 羅 冰 各年級組長二、俱樂部理事會執行機構——俱樂部辦公會辦公室:劉少文 負責俱樂部辦公會會議記錄和俱樂部會員造冊、發證宣傳工作 王雲忠 執行理事會決議、制定俱樂部運作模式,領導各組開展各項工作  訓練組:王洪武 負責安排並培訓教練員、督促教練員制定培訓計畫  場地組:魏必康 負責器材的發放、場地的管理與維護  安全組:呂澤林 負責俱樂部場館對外開放期間的安全工作  財務組:王 成 俱樂部會計 羅 冰 俱樂部出納三、專、兼職教練及職責姓 名  本人職責  王雲忠  領導各工作組開展各項活動,負責青少年國際式摔跤培訓工作  王洪武 呂澤林  負責足球培訓工作  吳家財 楊勇軍  負責籃球培訓工作  魏必康 楊曉莉  負責排球、羽毛球培訓工作  楊洪華 陽 艷  負責青少年健身、健美操培訓工作  陳秀傑  負責青少年桌球培訓工作  榮俊輝  負責武術培訓工作四、俱樂部體育培訓項目籃球、足球、排球、桌球、羽毛球、摔跤、武術,健身、健美操等五、俱樂部場館對外開放時間各場館均實行有償對外開放服務,收費按物價局核定的標準執行。場館對外開放時間如下:  1、早上6:00-7:00(限本校會員)  2、下午4:30-6:30(限本校會員)  3、星期六、星期日:上午8:00-11:30,下午2:00-6:00

領導班子

蔣義祥:書記 、校長  王曉林:副校長 羅凱兵:副校長 鄧祖明:副校長  劉仕兵:副書記  顏邦輝:校長助理、政教主任 陳玉明:辦公室主任  楊勝華:總務主任 冷永光:安辦主任  蔣 勇:教務副主任 劉少文:教務副主任  吳洪榮:教務副主任 覃文多:政教副主任  李玉軍:教科副主任 謝 暉:團委副書記  盧永好:總務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