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依然美麗:環龍門山科考紀事

《四川依然美麗:環龍門山科考紀事》選環龍門山極重災區的汶川縣、北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青川縣、茂縣、都江堰市、安縣、平武縣、彭州市,以及重災區的理縣、江油、祟州、大邑,輕災區的邛崍為代表,展示其科考成果,每個災區均有地震災情及震後重建兩個欄目,配以震前、震後數篇考察記及多幅科考圖片。通過作者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餘震中及地震後的科考活動親歷記,以筆記的形式描繪四川省處於龍門山斷裂帶上的極震區及重災區的15個縣(縣級市)災前的美麗景色,地震中的破壞,以及正在重建的情況,表達災區政府和人民再造新天府,重塑天府之國形象的決心。跨越滄桑,青山綠水依舊,四川美麗依然。

基本介紹

  • 書名:四川依然美麗:環龍門山科考紀事
  •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教育出版社
  • 頁數:227頁
  • 開本:16
  • 品牌:四川教育出版社
  • 作者:董仁威 董晶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0850639, 978754085063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四川依然美麗:環龍門山科考紀事》為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董仁威,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科普創作。改革開放以來,他出版的圖書達64部,發行100餘萬冊,其中有46部著作多次重印。《物種起源之謎》(再版後更名《達爾文》),單書印量超過10萬冊,獲得過第十屆中國圖書獎、第六屆冰心圖書獎、中國50年10部受公眾喜愛的科普作品獎。他創作的《生物工程趣談》一書,獲第四屆中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他主編並主創了《新世紀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獲2006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新世紀青年百科全書》、《科普趣談叢書》、《小科學家叢書》等24部大型科普叢書。此外,他還在各報刊發表科普及文藝作品1000餘篇。
董晶,現任《四川科技報》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參與《新世紀幼兒趣味百科》、《新世紀青年百科全書》、《新世紀老年百科全書》、《百科知識競賽題庫》、《地震災後家園重建手冊》、《真相與謊言》、《漫眼看歷史系列——秦始皇兵馬俑》、《10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畫傳》等書籍的編撰工作。

圖書目錄

卷首1
龍門山情思
簡介
地震前
姜維城
綿篪鎮石紐山和望塗山
臥龍大熊貓
映秀鎮
地震中
震後映秀鎮災情最重
汶川大地震震中行
災後重建
規劃中的汶川新縣城
簡介
地震前
北川第一寶——禹羌文化
北川第二寶——天然養生場
北川第三寶——冷水資源
地震中一一北川朋友的遭遇
北川災情
謝興鵬蒙難記
(2008年9月12日一一汶川大地震四月祭)
王懷俊——英雄的大丈夫
(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半周年祭)
陸桂瓊歷險記
災後重建
規劃中的北川新縣城
北川第四寶——“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館
北川第五寶——唐家山堰塞湖
用好“五寶”,使北川人民走向富裕
簡介
地震中
災情
劍南鎮
災後重建
漢旺東汽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華山和歡樂谷
地震中
災情
“歡樂谷”失聲痛哭
李冰陵
災後重建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地震中
災情
極震區不能漏了青川
災後重建
浙江省時口支援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營盤山上的古人類
茂縣羌族博物館
疊溪蠶陵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斥資1.2億元重建毛族博物館
簡介
地震前
虹口
龍池
二王廟和離堆
芒城史前遺址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都江堰及青城後山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沙汀故里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遼寧省對口援建
支援北川兄弟義不容辭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尋找“緘目人”
再探“縱目人”
發現古文字
報恩寺之謎
地震中
災情
南壩鎮
震不垮的報恩寺沒挺住
災後重建
河北對口支援項目啟動
報恩寺重建納入議事日程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龍門山鎮
“仙林谷鄉”
銀廠溝
回龍溝
地震中
災情
龍門山鎮
白鹿鎮上書院
災後重建
小魚洞地震遺址
最“牛”的教學樓
彭州震後住房重建考察記
活動板房的建設情況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糶亞羅紅葉區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重建神秘的東方古堡
古爾溝溫泉恢復營業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鶴鳴山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道源聖域”
霧中山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雙河史前遺址
紫竹史前遺址
羊馬濕地公園
罨畫池與陸游祠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街子古鎮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李白故里青蓮鄉
寞圌山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李白故里等三景區國慶期間恢復營運
重建規劃
簡介
地震前
臨邛火井
三文魚的尷尬
砍砍伐檀兮
地震中
災情
災後重建
平樂古鎮
橋路
“竊道”與“驛道”
重建規劃
後記

後記

“5·12”汶川特大地震過去近一年了,這次大地震帶給我們的震撼實在太大了。經歷過這次大地震的人,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幾十個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儘管時光流逝,也難抹去我們心中的傷痛和曾有過的感動,祈願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能夠安息,災區人民以後的生活能更加美好!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在大地震前、餘震中以及大地震後重建的過程中,數十次到大地震的極重災區、重災區考察,親眼目睹了環龍門山地區震前的美麗景色及震後的情景,也目睹了大地震後,全國人民舉萬民之力馳援的壯舉,以及災區的父老鄉親不屈不撓重建家園的決心和行動;感受到了祖國強大的力量,以及民眾在大災大難面前煥發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四川教育出版社給了我這個機會,將我在考察中寫的幾十篇科考筆記整理成書,將我的這些感受與讀者分享,也了卻了我紀念大地震中遇難的親朋好友及所有遇難同胞的心愿。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要特別感謝在考察過程中給過我許多幫助的北川縣政府的瞿永安、雷建新,北川縣科技局陸桂瓊、李良華,北川大禹紀念館高澤友;汶川縣禹羌文化旅遊局周雲川、汶川縣文體局楊國慶;彭州市科協蘭盛軍、楊斯華、小潘;邛崍市科協賴虎兵、葉代瓊。還要特別感謝地震專家洪時中先生對科考筆記中有關地震部分內容的審閱,並提出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

序言

為了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2007年4月,四川省科學素質行動綱要領導小組辦公室,下達了進行“科學四川萬早行”的檔案,任命董仁威為“科學四川萬里行”科考隊隊長,組織了各門類的專家60餘人,對四川各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進行綜合考察。為四川的經濟建設與人文建設服務。
科考活動在四川各地的支持下轟轟烈烈地進行著,至2008年5月上句,科考隊完成了在龍門山上下北川、汶川、茂縣、彭州、都江堰、平武、崇州、大邑、什邡、郫縣、雙流、溫江、新都,以及洪雅、南充、閬中、廣元、綿陽、西充、儀隴、蓬安等縣區市的考察,寫出科考文章100餘篇,全部為《四川科技報》、《大眾科技報》(中國科協辦)、《世界日報》、《文匯報》、《大公報》、《利學時報》(中國科學院辦)等採用,並被改編為電視紀錄片劇本,拍攝完成《禹跡尋蹤》電視紀錄片,與四川電視台合作拍攝《尋找縱目人》電視紀錄片(上、下集)。考察活動經《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成都日報》、《成都晚報》、《天府早報》、《四川日報》、《四川科技報》、《世界日報》、《重慶晨報》、《香港文匯報》及中國新聞網、搜狐、新浪、百度、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等2000多家媒體報導,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