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秘訣

《四字秘訣》是李亦畲(1832~1892)於光緒七年(1881)手訂的《太極拳譜》,內有《禹襄母舅太極拳四字不傳秘訣》(簡稱《四字秘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字秘訣
  • 作者:李亦畲
作者簡介,內容解析,

作者簡介

李亦畲李亦畲(1832~1892)於光緒七年(1881)手訂的《太極拳譜》,內有《禹襄母舅太極拳四字不傳秘訣》(簡稱《四字秘訣》)。“四字”,即“敷、蓋、對、吞”,是套用於太極拳推手、散手化勁和發勁的秘訣。
武禹襄(1812~1880)在《四字秘訣》的跋文中說:“此四字無形無聲,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始能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矣!”
跋文說明,要想弄懂四字秘訣,首先要懂勁;不懂勁,不練到極其精到地步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弄懂它的。這話聽起來有點神秘,但練習推手是有一個“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進階過程。只有過了初級階段,才能漸漸懂得“四字秘訣”。當然,由於個人的悟性不同,即使下了同樣的功夫,領會也會有遲有早。
跋文指出“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養氣指呼吸要自然順遂,呼吸自然順遂才沒有害處。由於武禹襄談到“是以氣言”,因此,我見到好些推手的人都與別人漂浮的搭手,雙手只及人汗毛,並美其名曰典出武氏四字秘訣,是純以氣行嘛!還說“一旦練到精到,便能運用凌空勁發人”。
這裡先談談“凌空勁”。說推手有凌空勁,見於陳炎林《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一書(1943年上海國光書局出版)卷二“論勁”之末條,而他也已申明說:“凌空勁......實乃一種精神上之作用而已。”這與武氏所說“是以氣言”迥然不同。其實,推手不僅是要挨著的,不連不能打,而且多數時間都要用手如膠似漆地沾著對方的肢體,所謂“剛外有柔,如膠似漆”、“克敵制勝,功在用粘”。因此,那種認為不用粘,是用氣控制對方,而且把它看作練“凌空勁”的基礎,實在是大謬不然的。
太極拳對意、氣、勁三者,是強調“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見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以及“意到則氣到,氣到則勁自到”的。推手主要有賴意識支配行動,在運行中意、氣、勁三者是合一的。當然需要足夠的“氣”,才能有足夠的“勁”,因此,才強調要“養氣”。但養氣不自然、不順隨,就會氣滯勁塞,因此,武氏曾一再指出要“直養其氣”。氣能直養,方能貫達四體,這樣才能談到化勁、發勁的隨心所欲,否則四體麻木不靈,豈不化發兩誤。
上面先把跋文弄通,然後再逐一解釋“敷、蓋、對、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否則概念各異,就徒費口舌了。
李亦畲李亦畲

內容解析

【原文一】敷者,運氣於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
【解釋】我們先讀一讀李亦畲的《敷字訣解》;“敷,所謂‘一言以蔽之’也。人有不習此技而獲聞此訣者,無心而白於余。始而不解,及祥味之,乃知‘敷’者,包獲周匝,‘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氣雖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間,所謂‘氣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絕!妙絕!”文中所說的“包獲周匝”,就像傷科醫生在為患者的手臂敷上藥,然後輕輕地包上布條。周匝,環繞一圈的意思。如果不挨著人,那就算不了“敷”,更談不上“包獲周匝”。“敷”,當然也含有“輕靈”之意,但輕靈不等於漂浮,虛虛地挨著人,肯定粘不住人,那就談不上後文的蓋、對、吞了。一旦對方移位進手,我會反應不及;如我進手,對方反而會感覺敏銳,因為從“浮——實,”就會予人以明顯的感受。所以,“敷布彼勁之上”應“包獲周匝”而不宜漂浮,也不可使我勁出現斷續、缺陷、凹凸,甚至不與人相連相隨。否則就談不上什麼粘連粘隨了。
全句注文的大意是:敷是以心運氣在自己的肢體上,並(通過與人相連線處)將我之氣像敷藥一樣敷布在對方的勁上,使他不能出手。
這裡“運氣於己身”是指以意引導氣的自然運轉,即所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氣的運行,在一定程度上要適應於迎敵的需要,但又必須是形成自然的反射。末句的“動”,是指“出手”,如同“彼不動,己不動”的“動字。這裡不做動彈解,否則“使不得動”就成了硬性捆綁,豈不“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應解釋為把對方粘住,使無法逃脫;或解釋為“使對方進不能發、退不能化”,亦可。
【原文二】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
【解釋】不僅敷布,而且把對方要出的勁蓋住。敷布帶有普遍性,因為對方勁尚未出;而蓋字帶有專門性,指定要“蓋彼來處”。來,即來勁。對方有勁來,我就籠罩住它,使之隨我而動。太極推手的外形是被動的,強調“捨己從人”;而實質上是主動的,告誡人們不要“舍近就遠”。
【原文三】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
蓋住以後,還要對準。拳諺說:“接手如落榫:一對準,二吃牢,三落實。”對準,以我之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這就對準、吃牢了;然後落實,發放而去,那就萬無一失了。
【原文四】吞:吞者,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
【解釋】第三字講的發,第四字講的是化。化人,就像魚兒吞食一樣,輕輕地全吞而消化之。當對方發勁或逼人,我就以氣全吞而化解之。這裡再說明一遍:太極拳強調意、氣、勁三者合一而以意為主導。李亦畲《敷字訣解》不是也講到了嗎?“氣雖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之間,所謂‘氣未到而意已吞’也”。說明意念必須領先一步,也即所謂“心為令,氣為旗”,“以心行氣”,而不是相反。
此外,“敷、蓋、對、吞”四字是一個整體,研探這首字訣,最好能與“粘、連、粘、隨”四字一起理解,並參考“接手如落榫:一對準,二吃牢,三落實。”的拳諺,再參考“意到氣到勁自到”的原理,然後結合自己通過推手實踐逐漸懂勁的程度,慢慢地細細地體味,肯定是不難理解這《四字秘訣》的,也不會感到有什麼神秘之處。當然,要真正在推手、散手中做到,那是非下十年苦功不可的。《四字秘訣》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推手要領,是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研究和探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