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塊玉·洞庭湖

這支小令正面寫了西施、范蠡,傾面引出了吳王夫差、越王勾踐、文種,通過這幾個人物不同的行藏不同的命遠,發出了感嘆。全曲揭露了統治者的殘酷無情,讚揚了范蠡功成身退、歸隱五湖的高潔行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南呂四塊玉·洞庭湖
曲牌:四塊玉

作品原文

【南呂】四塊玉
洞庭湖
畫不成,西施女②,他本傾城卻傾吳③。高哉范蠡④乘舟去,哪裡是泛五湖?若綸竿不釣魚,便索他學楚大夫⑤。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洞庭湖,即太湖,因湖內有洞庭東山,洞庭西山,所以又叫太湖。亦即五湖,在今江蘇省境內。相傳越國被吳國打敗後,范蠡尋得在溪邊浣沙的美女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做為講和的條件,吳王迷戀西施,不理政事,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
②“畫不成,西施女”:讚嘆西施的美麗絕世無雙,連畫工都無法畫出她的絕色姿容。
③“他本傾城卻傾吳”西施絕色姿容傾城傾國,然而卻使吳國滅亡。第一個“傾”是讓人為之傾倒的意思,第二個“傾”是傾覆的意思。
④范蠡:字少伯,春秋時越國大夫,越國被吳國打敗後,他同勾踐一起在吳國為奴三年,兩人回國後,又輔佐勾踐滅吳復國。復國後他認為勾踐的為人只能同患難,不可共太平。便泛舟太湖,終不返。一說同西施泛海隱居而去。
⑤楚大夫:指楚國人文種,他在越國任大夫。他和范蠡共同輔佐勾踐完成滅吳復國的大業。復國後范蠡告訴他“勾踐為人,可以共患,難與處安。”要文種及早抽身,文種不聽,後被勾踐賜劍自刎而死;一說是指楚國大夫屈原,不被任用後投汨羅江而死。
[譯文]
西施本有傾城之貌,是畫工施盡才華也難以再現其姿容的絕色美女,然而她卻使吳國傾覆滅亡。高明的是范蠡功成以後就乘舟歸去了,難道真的是想泛舟在五湖上?如果他不是拿起釣竿去釣魚,就會像那楚大夫一樣落個被殺害的下場。

作品鑑賞

洞庭湖,太湖的別名,亦即五湖,在今江蘇省境內。相傳春秋之時,吳敗越人於會稽,越王勾踐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進於吳王夫差,吳王許和。越王生聚教訓,奮發圖強;吳王迷戀西施,聽信讒言。越終滅吳。西施亦歸范蠡,從游泛五湖而去。事見《吳越春秋》等。這支曲子即以此為題材而作。

作者簡介

馬致遠
馬致遠像馬致遠像
(1250?—1321?)元代雜劇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詳,以字行於世。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馬致遠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青年時期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沒能實現。中年中進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後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死後葬於祖塋。馬致遠早年即參加雜劇創作,從事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狀元”之譽。他的雜劇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5種,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集有《東籬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