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鎮(四合鄉(四川省大竹縣四合鄉))

四合鎮(四川省大竹縣四合鄉)

四合鄉(四川省大竹縣四合鄉)一般指本詞條

四合鎮是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下轄鎮,位於大竹縣東南部銅鑼山(古稱鄰山)東麓、明月山(古稱容山)西麓的鄰水河畔,因東西南北都有山巒作為屏障、四方八面的河流都在此匯集而得名,古曰“有鄰山環之,鄰水四合其城”。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大竹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6〕14號)批准撤銷四合鄉設定四合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合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
  • 面積:29.9平方千米 
  • 人口:13000人(2017) 
概況,歷史前言,歷史文化,歷史治地,自然資源,交通便利,

概況

四合鎮距縣城約56公里,全鄉現轄5個行政村,5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000人(2017);全鄉現有勞動力6117個;黨員379人。全鄉面積29.9平方千米,屬丘陵地帶,是典型的農業鄉。2006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194萬元,農業總產值47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8元,糧食總產量7377噸,油料總產量445噸,出欄生豬17514頭。現有中學在校生325人,國小在校生123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有衛生院1所,職工11人;村衛生站5個,衛生技術人員12人。
大竹縣四合鄉先進村大力栽種優質水果大竹縣四合鄉先進村大力栽種優質水果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大竹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6〕14號),該縣有4個鄉撤鄉設立為鎮,分別是撤銷人和鄉,設立人和鎮;撤銷二郎鄉,設立二郎鎮;撤銷張家鄉,設立張家鎮;撤銷四合鎮,設立四合鎮。隨後,將正式掛牌辦公。至此,該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25個鎮、23個鄉。按照省、市批覆檔案規定,行政區劃調整後,涉及的各類機構將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定,嚴格按國務院“約法三章”的要求,不新增編制,不增加“三公”經費。

歷史前言

四合鎮在古代曾是鄰山縣縣城所在地,古鄰州、鄰山郡、鄰水縣(後遷至興仁鎮和鼎屏鎮)、鄰山縣城所在地,古名金城,從南朝梁大同三年建縣以來,其建城史超過一千年,因盛產鹽和鐵、水陸交通發達而興盛繁華,建城規模宏大,毀於南宋末年蒙古鐵騎的戰火之中,後又重建,明清一段時期是順慶府分府所在地,仍有相當規模,金城址遺蹟位於白鶴林村鄰水河與白水河的交匯處,二水環繞,此外還有盛產官鹽的吉星鹽井壩遺址和童家鹽井溝遺址、成都南充經由四合去往吳楚地區的巴鹽古道遺蹟,留下斑斑古蹟供後人儋仰和憑悼。
四合因為水網密布、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在先秦時期就是古巴人的聚居地,秦漢時期為巴郡宕渠縣轄地,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縣始置鄰山縣,屬同時新置的鄰州(省級)、鄰山郡(市級)所轄,由於當時建置比較混亂,鄰州、鄰山郡、鄰水鄰山縣的治所均設在金城(今四合鎮)。唐《元和郡縣誌》載:鄰山以山為名,“在鄰山縣西四十里,此山重疊,鄰比相次”,故稱鄰山。《四川通志》考證曰:“今有西山,在大竹縣西四十五里,鄰水出焉,蓋即古鄰山也。”西魏廢帝時,改鄰州為鄰山郡,下設鄰山、鄰水二縣,隋初郡廢,並縣入鄰水,唐分置鄰山縣,又置鄰州,尋廢州,屬山南道渠州(或山南西道)。敬宗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大竹縣和鄰水縣同時併入鄰山縣。宋屬梓州路(潼川府路,治三台縣),元時縣省,明清曾一度是順慶府分府所在地。

歷史文化

宋朝大詩人陸游范成大曾到過鄰山,並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鄰山縣是陸游入川的第一縣,在他到鄰山縣之後就寫下了《鄰山縣道上作》這首詩,表達自己無盡的思念之情。
鄰山縣道上作(宋-陸游)
微雨晴時出驛門,亂鶯啼處過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溫。
客路一身真弔影,故園萬里欲招魂。
鬢毛無色心猶壯,藉草悲歌對酒尊。
鄰山縣(宋-范成大)
山頂噓雲黑似煙,修篁高柳共昏然。
鳥啼一夜勸歸去,誰道東川無杜鵑?

歷史治地

鄰山縣縣地包括今天的鄰水河及御臨河流域,建城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自然資源

縣治所在的四合的轄地是川東平行嶺谷地帶,是一個集4條平行山脈、丘陵、河流、槽谷、平壩等多種獨特地理環境的地區,有豐富的關乎當時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的礦產資源如鹽、鐵、煤炭、天然氣等。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生產官鹽的作坊和官鐵的鐵廠遺蹟,如吉星的鹽井壩遺址。此外,四合還盛產美酒、醪糟、夏麻布、竹製品,這些鄰州特產都曾被官家作為進貢的物品選送進皇宮。 至今,四合仍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儲藏基地。

交通便利

古代四合交通十分發達,是巴蜀地區通往外界的陸路門戶。據考究至少有三條官道在四合交輻,即:南北方向有兩條,第一條是黔地和重慶通往長安的官道,經長壽沿鄰水河和渠江支流銅缽河北上連線達州、金州(今安康)並連通京城長安、洛陽;第二條是著名的專為楊貴妃開鑿的荔枝古道,由涪陵入墊江穿越明月山進入四合,再穿越銅鑼山經大竹縣城沿渠江支流東柳河北上連線當時的宕渠郡、巴州、漢中(梁州、山南西道首府)並連通京城長安;第三條是東西方向的巴鹽古道,經蜀中地區各個時期的省會城市如成都、梓州(宋代川峽四路之一、治所在今三台縣)、閬中(巴國首都、清朝前期四川省會)等城市,連線吳楚地區的各大城市,並向外地輸送巴鹽,大致是今天的滬蓉高速線路。另外四合還有一條水路通往重慶,即沿鄰水河南下連線長江邊的長壽港、涪陵港、重慶港等港口城市,歷來舟楫雲集、船來船往,十分繁華。
四合鎮地處大竹、鄰水、墊江三縣和達州、廣安、重慶三地的交輻地帶,竹仁(大竹至仁壽)公路穿境而過,距滬蓉城際高速(G42)石滓出口僅12公里。
2015年大竹加快構建交通骨幹網路,大竹山後快速通道(竹石線)建設工程啟動:即碑石路竹陽鎮至四合鎮大竹鄰水界段改造工程,路線起於大竹縣蓮印鄉五四橋處,與國道210線相連。沿現有道路東南展線,經川主鄉、黃灘鄉、高穴鎮、金雞鄉、文星鎮、楊通鄉、石子鎮、四合鄉後與鄰水縣護鄰鄉接界,項目全長51.969公里。截至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土石方開挖35萬方、漿砌塊石擋土牆約4.2萬立方米、砌築蓋板涵850米,已完成建設投資6300萬元;三期工程已完成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工作,現目前正處於打通道路和鋪路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