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村村

開化縣嚴村,原名桃林,以多植桃樹名,後有嚴氏居之,得名嚴村。嚴氏,據金實著《覺非齋文集》卷二二《大名故黟縣令嚴君墓志銘》載:嚴賜,宋·宣和間(1119—1125)自江山瀆口遷居。明永樂初,薦升閩縣知縣的嚴祿匾其堂曰:清泉。同時翰院諸公皆有題詠,子嚴珊,永樂乙未科進士,有《泉井記》。後遭明正德間饒寇兵燹,舉族外遷。其他諸姓,皆於清初(1644—1650)從福建、江西等地遷入。嚴村村是浙江省開化縣桐村鎮東南部的一個行政村,距離世界自然遺產地三清山僅20餘里,2010年行政村規模調整由原嚴村村、塔沙村兩村組成,距離鎮政府6公里,本村13個村民小組,408戶,1570人;村域面積10.484平方公里。全村企業3家,勞務輸出收入占全村收入的30%;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植業為主,原村民都是嚴氏,後因歷史原因,而外遷,現村民大多是明末清初年間由福建下四府之泉州府遷移至此,現在依然保持著福建泉州的民俗及語言,操福建閩南語。全村共有耕地面積942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林地面積8693畝,茶園面積210畝,蠶桑面積160畝;全村企業3家,勞務輸出收入占全村收入的30%;2003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38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8.4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1.1萬元,人均純收入3800元。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植業為主。 村內姓氏繁多,李、陳、黃、戴、呂、王為本村開村始姓,同為福建泉州移民,各姓均有家譜,在文革期間損壞較多,現保存慘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嚴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開化縣
  • 電話區號:0570
  • 地理位置:浙江省開化縣城西南部
  • 人口:392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浙H
  • 耕地面積:942畝
  • 耕地面積:0.8畝
  • 人均耕地:面積0.8畝
簡介,教育,文化,戲曲,家譜,地圖信息,

簡介

1:
古蹟
1:三千元帥廟
2:文昌閣
3: 泉 井,該井有井記
泉 井 記
(明)嚴珊
凡人有所感,斯有所取,有所取,故名之以示不忘。若鹽池湯井,醴泉之屬,不可枚舉。是皆有異,以感人為人所取,因以命名,豈徒然哉。予所居前三十餘步,有池舊名泉井塘,或謂其有井焉。然,泉四面皆至,非有特然湧出,又無井焉,或又謂池即井也。乃其寬淺,且污泥人所不食,又無井之實焉。質諸故老無辨者。先人徙居其上,匾堂日:清泉。時大學士並翰林諸公,皆有吟詠。鹹以泉清而有本,以比人之德。余當謂泉之在地,猶血在人身,何處無之?以是名堂,其於修治警省之功,不幾缺乎?竊憶先人必有所感,而取不苟焉。爾乃正統三年五月初旬至八月末旬,天不雨旱甚,溪壑澗谷,陂池潭洞皆涸,雖常有所儲備之處可不揭而涉,百彀草蔬果實,枯死脫落殆盡,魚鱉鰻蝦,不網罟而獲,井無高下皆竭,鄰里告渴。予家幾七十口,日須水三十餘斛,家人疲於遠汲嗷嗷然。余偶思及池,往視之,則污泥燥坼,風至揚塵,無異平地,惟一處微潤,試掘之,八寸則土濕,入尺余,則泉脈通,未三尺,則甘泉突出,頃刻盈坎。遂浚之,深五尺,廣亦如之,清瑩光冽,鄰里賴之,予家尤甚。因引繩而度諸家之井,或深尋丈,或倍之者再,大抵仿佛皆與溪平。而此池,去平地才二尺許,彼深者反不泉,而此,則有之異哉。前人命井之義,或有感於此歟。昔聖人畫井卦,推其功用大矣,其驗於中原西北之方。江南地卑,戶有井,家有池,且江河溪澗,清潔可食,井之功用,雖學易者,未能深知。今久渴而得泉,如獲瓊漿甘露。於是,知井之功用倍大。又以見昔人命名,真有所取不苟也。舉一事,而三感存焉,況其他乎?當是時,僉曰:必甃是井,以表其異,且遺後人。磚石既具,余恐妨於汲取,姑緩之。已而一日,大雷電疾風甚雨,比明,而水汪洋,井居其中,若坎窞焉,勿克治,此予過也。尚慮後世,有遭災旱,舍近而取遠,故記,以寓所感雲。
4:嚴村歷史
開化嚴村位於開化縣東南方向桐村鎮境內,離縣城六十里左右。據明朝衛府左長史金實撰《大明故黟縣令嚴君墓志銘》中記載:“嚴氏始居睦,五代時(907—960),有諱某者,官於江山之瀆口。宋宣和間(1119-1125),君之十世祖賜自瀆口遷開化龍山,遂為大族,地號嚴村,因族而得名也”。這段話對開化嚴村形成的歷史作了說明,嚴氏先從遂安遷江山瀆口(現歸江西玉山管轄),再從江山遷開化嚴村,至今已歷九百年。開化嚴村山水竟秀,地理位置獨特,處在浙江到江西的水陸交通要道旁,是明清時期浙江省開化最繁華的商埠之一。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狀元陳循(1385-1462)撰《竹雪山房記》載:“開化東南六十里,有地曰桃林,嚴氏世居在焉,人因名其地曰嚴村。……按所謂嚴村者,金峰聳其前,竹阜據其後,而兩山對峙乎其東,溪流出兩山間,緣流而上,狀如三峽,人因謂之小峽山。村之西有石潭,深可數丈,廣倍深之數,山房蓋盡得其勝者”。人因地而傑,明初開化嚴村因嚴祿、嚴珊父子名滿朝廷而享譽三衢大地。《開化縣誌》中載有他們的宦跡:“嚴祿,字伯宜,洪武中,以薦除太僕群牧官,改國子監掌饌,自祭酒至六館之士皆稱之。永樂初,升閩縣知縣,縣在府會,應接趨走無寧刻,祿從容應辦,事集而民不擾。舊賦十倍他邑,民不堪,力言於府,平其賦,至今賴之。改知黟縣,尤篤意興學,士民向服。卒於官,後以子珊贈刑部主事。嚴珊,字崇振,選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剛直不阿,無敢幹以私者。然平恕為心,嘗出顧通判等七百餘人於死地,同官推服。自是獄有不決,悉以屬珊。會大駕,北征督河,南餉輸宣府事,完輒先他輸者,上嘉獎焉。歸後日處靜室,寒暑不釋卷,博覽百家,而尤邃於性理之學。有《囂囂子集》,方豪為序。彭時銘其墓”。地因人而昌,當時嚴村有進士牌坊、有文昌閣、有元神廟等奕世建築,可見開化嚴村是何等的興盛!
5:嚴村嚴氏消失之謎
嚴村嚴氏這樣一個名門望族怎么會消失的呢?開化民國縣誌總纂龔壯甫(1887—1977)有詩《詠嚴村》云:
聚族成村即號嚴,明時科第步高瞻。山環水抱原田美,馬亂兵荒劫火炎。奕世遷移家族改,累朝開墾地丁添,滄桑變易尋常事,且把傳聞述筆尖。
這首詩是作者根據傳聞對嚴村的歷史作了大致的描述,筆者認為該描述具有相當的準確性。據史料分析,消失的最大成因是戰亂,即歷史著名的江西姚源洞王浩八農民起義。
《明史》有關王浩八起義記載:正德八年春,姚源降賊王浩八叛,時浩八眾萬餘,屯浙江開化。
《開化光緒志》兵事章節中記載:正德八年(1513年)正月,寇自玉山至本縣,邑民遇害二、三萬人,江西姚源洞人王浩八等拒捕,聚眾流劫常山、玉山及開之嚴村等處。
《開化光緒志》循吏章節中記載:“餘干流賊劉昌三、蔡六二、王浩八、鄒鑒之等,先自嚴村入據華埠,到常山八、九等都,開化二十九都遭其荼毒,各逃入嚴村等處,鄉民十之八九罹其兵焚。
《開化光緒志》載方豪《修城記》:明正德八年,開化鄉里鮮有存者,存惟市。
開化縣民政局地名辦主任査金堯所撰《開化縣聚落地名之淵源及演變原因初探》中有關氏族遷徙原因初析:開化史上發生戰事較多的原龍山溪一帶的桐村、血吸蟲疫重災區的池淮畈、篁岸片、嚴坑壟、封家一帶氏族遷徙尤為明顯。如桐村之嚴村,原名桃林,以多植桃樹名,後有嚴氏居之,得名嚴村。嚴氏,據金實著《覺非齋文集》卷二二《大名故黟縣令嚴君墓志銘》載:嚴賜,宋·宣和間(1119—1125)自江山瀆口遷居。明永樂初,薦升閩縣知縣的嚴祿匾其堂曰:清泉。同時翰院諸公皆有題詠,子嚴珊,永樂乙未科進士,有《泉井記》。後遭明正德間饒寇兵燹,舉族外遷。其他諸姓,皆於清初(1644—1650)從福建、江西等地遷入。
從《淳安富春嚴氏宗譜》(合譜)中推斷:明朝正德年間開化嚴村遭饒寇兵燹後,嚴珊裔孫之一嚴七郎外遷福建汀州上杭(大概是上杭縣白砂鎮早康村),越九世有嚴照能在乾隆年間從福建上杭回遷開化齊溪楓嶺頭。嚴珊其他裔孫遷馬金九里坑與先前遷開化的嚴耀後裔匯合,再遷現塘塢富川村。因舊譜被毀無考,現在纂修的《淳安富春嚴氏宗譜》(合譜)中已無嚴村痕跡,嚴村的歷史只保留在民間的傳說中。

教育

民國30年(1941年)前後,創辦華山國民國小,顏福輝任校長;嚴村國民國小,陳子正任校長;王坂國民國小,蘇天賜任校長;桐村國民國小,金榮輝任校長。民國21年(1932年)省立浙東第一臨時中學在桐有鄉(今桐村鎮)華山村建立

文化

文人
嚴 祿
開化人巖村人。洪武初,知閩縣,臨其上者,皆大吏,而朝使貢蕃,絡繹往來,宿頓省垣,供億無已。祿獨不擾民,然事亦自辦。閩邑田賦倍他縣,祿力請大府而均之。元、明後,治官之官日多。省會首邑,官瘏民痡,閩人士益念祿不置。嚴祿字伯宜衢州開化人自少好學師事從兄好□好禮官思恩臨汾建平不憚險遠率往從之學既成有司薦上銓部洪武中除太僕 牧官三歲罷 牧改國子監掌饌晨夕會饌祿執事惟謹簿正器皿分屬□夫具有條緒套用弗失以是雖千百人萃七箸絕無嘩者自祭酒至六館之士皆稱之故其才名以剸劇聞永樂初用薦升閩縣知縣縣在會府臨其上者貴重且眾而朝命之使及海南諸蕃國貢獻往來宿頓供億之繁應接趨走無寧斯須祿從容應辦如在掌饌時事集而民不擾閩賦舊十倍他邑民不克堪祿力言於府平其賦民至於今賴之歲庚寅改知黟縣愛民如閩尤篤意於興學民甚向服無幾率於官祿天性孝友養孤侄如巳子處族姻閭里汲汲好義及?政益著賢聲焉子珊乙未進士翰林庶吉士授刑部主事贈祿如其官雲
 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乙未科殿試金榜第二甲第39名賜進士出身囂囂子即嚴珊,開化人,永樂時任刑部主事,博覽百家,剛正不阿
陳寶鑾(1873—1953),字鼎丞,桐村鄉華山村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拔貢,曾任清宣統帝溥儀老師、郵傳部主事。辛亥革命後,曾任審計院協算官、會計科長,兼清史館校勘。民國16年(1927)偕宣統弟赴日本講學,與日本文化界交流學術。在日期間著有《瀛痕草》200餘章,“墨蘭”一幅,珍藏皇室。陳寶鑾一生酷愛書、畫、篆刻,尤善畫蘭。其字融各家之長,有“顏骨趙面”之稱。篆刻效吳昌碩之法。作品流傳於世甚多。其父陳雨時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擅長醫術,是陳寶鑾的啟蒙老師。

戲曲

建國前嚴村有婺劇團,農閒時除在當地演出還受邀外出演出,直至建國後1958年因人員不濟而解散。1966年華山村組建文藝宣傳隊,唱婺劇、自編自演,主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好人好事,也演傳統劇目。1970年華山文藝宣傳隊擴大規模稱華山農民業餘劇團,開始還唱婺劇,樣榜戲京劇流行時改唱京劇,到處演出,受派遣參加縣文藝匯演。建國前王坂村的花鼓隊,鑼鼓隊頗為聞名。建國後,王坂的花鼓隊、鑼鼓隊曾多次參加縣元宵燈會,受到縣文藝界的好評。目前鑼鼓隊成員年事已高,急需培養新人,以保流傳於世。1983年嚴村黃王福自創《採茶舞》參加金華地區文藝匯演。流傳民間的民歌小調30餘種,凡屬閩南人大多會哼唱。

家譜

桐村鎮20個村除建豐、紅坑、方家等村之外均為明末清初福建移民,使用閩南方言。陳、吳、林、顏、李、蘇、胡、郭、謝、黃、詹、余、江、鄒、連、張、戴、蔣、王、洪等姓均有家譜可考,人口15000餘人,占總人口的90%。2004年始,吳、顏、蘇、陳、林等姓氏續修族譜,吳、顏、蘇、陳等姓還與福建會族連淵,考證族史,王坂蘇氏宗譜被縣檔案館收藏
2:嚴村村,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城東南部,屬鶴溪鎮,距離張村4.5公里。轄坑頭、嚴村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102戶, 392人,漢族。耕地面積237畝,林地面積18521畝。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7.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26元。

地圖信息

地址:桐村鎮芹丠路香溢9幢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